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902744

  • 仙鹤草驱绦虫有效成分的研究 3.鹤草酚驱绦作用及其原理的研究

    本文对鹤草酚的急性毒性实验指出,小鼠口服LD_(50)为599.8毫克/公斤,油、洒和蓖麻油增加该药毒性,该药引起蛔虫兴奋,因此提出,在服用该药时,忌服大量油酒类食物、避免用蓖麻油作致泻剂和先驱蛔虫后驱绦虫为宜的看法。实验证明,该药对猪肉绦虫囊尾蚴、猪肉绦虫幼虫、短膜壳绦虫和莫氏绦虫均有驱除或杀灭作用,而且对成虫的作用要比对幼虫和囊尾蚴的作用更为敏感。在对短膜壳绦虫和莫氏绦虫作用的比较实验看到,该药比别丁和灭绦灵作用快、海性小、效力高。通过对猪肉绦虫幼虫、莫氏绦虫成虫作用方式的观察和对莫氏绦虫的糖元、虫体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指出,该药驱绦的显著疗效可能是由于该药迅速使绦虫吸盘丧失吸着功能,又全虫急骤挛缩呈痉挛性麻痹状态,致使绦虫脱离肠壁驱于体外;该药杀灭绦虫的原理可能是它显著和持久地抑制虫体细胞代谢,切断维持生命的能量供给所致。

    1974年00期 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仙鹤草驱绦虫有效成分的研究 4.薄层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鹤草酚

    <正> 鹤草酚(Agrimophol)是从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根芽中分离得到的驱绦虫成分,经研究证明,它是一种新的酰基根皮类衍生物。鹤草酚是浅黄绿色斜方棱晶,熔点138.5~139.5℃,易溶于氯仿和苯,微溶于甲醇,乙醇和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鹤草酚在非极性溶剂环已烷中有二个紫外吸收峰(235nm和292nm)。经实验证明,于波长292nm,在浓度为5微克/毫升~20微克/毫升范围内,光密度的变化符合Lambert-Beer定律;同时,探讨了应用硅胶薄层定量

    1974年00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温莪术抗肿瘤的研究 1.温莪术的原植物调查与鉴定

    <正>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利用中草药防治肿瘤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其中,从中医的“活血化瘀”基本理论着手,把莪术用于治疗肿瘤(特别是宫颈癌)的临床观察已初见成果,并指出临床效果与所含的挥发油有关。为此,有必要对莪术的原植物及其加工炮制与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的关系进行考查,以求了解中草药的内在规律性,达到在整理提高的同时,使药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并为防治肿瘤所需的剂型制备提供根据。

    1974年00期 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温莪术抗肿瘤的研究 2.温莪术注射液试制小结

    <正> 毛主席教导我们:“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中央领导同志又向我们提出了“根治肿瘤”的战斗任务。这些都给肿瘤防治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以批林整风为纲,与临床密切结合,对中草药——温莪术防治肿瘤进行了实验研究。

    1974年00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温莪术提出成分抗肿瘤试验研究

    <正> 在十大精神鼓舞下,我们遵照毛主席“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围范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沈阳药学院协作,研究中药莪术提出成份的抗肿瘤作用,今将其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一、药物: 药物系沈阳药学院从中药莪术当中提出的,有莪术油A、B、C、D,莪术乳剂,莪术结晶1号,莪术结晶混合物等7种。

    1974年00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温莪术抗癌作用原理的初步实验研究

    自从莪术治疗子宫颈癌获得初步成效以来,莪术抗癌作用的研究受到了各方面重视,在临床应用、剂型改革、有效成分的分离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遵义医学院对莪术抗癌作用的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莪术不仅在体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抑制、破坏作用,而且用莪术处理的艾氏腹水癌细胞能成功地使小白鼠获得明显的主动免疫,病理形态学的初步观察提示:这种获得性免疫与淋巴样组织的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其主动免疫实验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录后。仅供学习与参考。

    1974年00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挥发油测定法(草案)

    <正> 一、仪器装置此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 1、蒸馏瓶:容量为1000ml。颈长15cm,内径3cm。 2、冷凝管:球形,长25cm,插入蒸馏瓶之一端,具有两只挂测定管的小钩。 3、测定管:长10cm,内径1.1cm,回水管长4 cm,内径0.15~0.2cm(如图),回水管以上具刻度部分容积为3 ml,以下部分为2 ml,并具有0.1ml的刻度。以上部分为硬质玻璃制成,用磨口或包金属箔的软木塞连接。

    1974年00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不同剂型中氯霉素及其酯类的含量测定(比色法)

    <正> 本文提出的方法根据:氯霉素与羟胺和三氯化铁在醇中现紫色。氯霉素测定中的难点: 1、氯霉素及其衍生物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大。 2、比色测定中所用多种显色试剂都能与氯霉素的分解产物作用,因而得出错误的结果。同时,这些分解产物还能干扰分光光度法的测定。 3、过去的测定方法之一[注(1)],氯霉素与羟胺在碱性水溶液中作用,生成羟肟酸,此物遇三氯化铁显色,用于比色测定,但该法仅适用于游离氯霉素,不能用于不溶于水的酯类。

    1974年00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