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19015

  • 鸦胆子抗肿瘤的研究 12.鸦胆子油静脉乳的临床疗效

    姚崇舜;

    <正> 鸦胆子系苦木科(Simaroubaceae)植物 Brucea javanica(L)Merr 的果实,其中含脂肪油达60%以上。五十年代曾报导鸦胆子油对外耳道乳头状瘤及喉乳头状瘤等赘生性肿物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关于鸦胆子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不少报导。

    1982年1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鸦胆子抗肿瘤的研究 13.市售油酸与脱酯鸦胆子油的成分对比——市售油酸的色谱—质谱分析

    孙毓庆;赵立平;王立群;

    <正> 已经证明,鸦胆子油中抗癌活性成分之一为油酸。在前报中对脱酯鸦胆子油进行了系统分析。市售油酸经初步临床证明也具有抗癌作用。将市售油酸(化学纯)~*用色谱一质谱法分析,发现它是由一系列饱和、不饱和脂肪酸所组成,含油酸仅占约70%,分析结果证明它与脱脂鸦胆子油的组成有很多相似之处。为寻找鸦胆子油的代用品,可以提供线索。

    1982年16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人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Ⅱ报人参皂甙B的结构鉴定

    姚新生;高光恩;李铣;王素贤;陈英杰;黄桢;朱廷儒;

    从辽宁产的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根中分离得到的人参皂甙 B,经化学及光谱分析,其结构鉴定为20 S—原人参三醇-6-[0-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20-0-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即与 Syuichi Sanada 等人提出的人参皂甙 Re 的结构一致。

    1982年16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青木香有效成分的研究

    吴立军;陈仲良;黄宝山;殷梦龙;

    <正> 前文我们报告了从青木香(Aristolochia debilis)中分离出总酸(临床暂用名:增噬力酸)并进行了初步临床试验,证明具有增强淋巴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后我们从总酸中分得四种硝基非酸类化合物。确证为马兜铃酸—A,马兜

    1982年16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皱叶酸模抗真菌成分的研究

    吴立军;邢清峰;朴奉花;卢延旭;陈英杰;

    从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中分得五个结晶,经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鉴定为酸模素(nepodin)Ⅰ;大黄素(emodin)Ⅱ;大黄酚(chrysophanol)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5—甲氧基酸模素(torachrysone)Ⅴ。其中Ⅰ,Ⅴ是从本种植物中第一次分到的己知化合物。酸模素是抗真菌活性成分,5—甲氧基酸模素的抗真菌试验正在进行中。

    1982年16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6 ]
  • 野百合中抗柞蚕病毒有效成分的研究

    宋宇;王志学;徐绥绪;郭殿荣;

    <正> 农吉利为豆科猪屎豆属植物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I.)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用于治疗痢疾,疮疖等病。近年来试用于治疗癌症。庄河县光明山公社科技队用野百合种子的酸性水提液治疗柞蚕病毒疗效较好,为此

    1982年16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苦碟子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7.苦碟子及其有效成分腺苷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和心肌代谢作用的研究

    冯玉书;栗砚芬;葛众;陈莉萍;徐署民;

    本文用家免前降支高位双道结扎法形成实验性心肌梗塞,用苦碟子及其有效成分腺苷(苦碟子植物中提取的纯品)进行治疗,证明苦碟子和腺苷能明显降低心电图病理性 Q 波出现率和 ST 段的抬高;能明显降低梗塞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的升高;能减轻或恢复心肌梗塞引起的红细胞电泳速度的减慢;用心肌 N-BT 染色法证明,生理盐水对照组心肌梗塞范围为20.4%,苦碟子和腺苷组梗塞范围分别缩小为8.8%和10.7%。证明苦碟子及其有效成分腺苷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明显治疗作用。实验用 Warburg 呼吸计法测定了对心肌代谢的影响,证明苦碟子无论在有氧(充氧)和缺氧(10%和5%氧)条件下,均能显著抑制心肌氧代谢,对乳酸生成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上述的作用,苦碟子均强于腺苷。苦碟子为菌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抱茎苦(?)菜(Ixe(?)is sonchifolia Hance)。东北三省,华北地区产量很大,是一种过去不作药用的野生植物。国外除一篇关于该植物的抗癌研究外,未见其它研究报道。我们曾研究证明,该药对循环系统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循环等作用;对血液系统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这些作用是防治血栓闭塞性症病的基础。临床证明,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脑血栓病有明显疗效,为深入研究苦碟子的作用和扩大应用,本文研究了苦碟子及其有效成分腺苷对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

    1982年16期 30-3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10 ]
  • 苦碟子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8.苦碟子对小鼠氧代谢和家兔脑循环的影响

    冯玉书;桂绿荷;林国云;

    <正> 苦碟子注射液为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全草的钙法制剂。实验证明,它对心血管系统有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证明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无论片剂或针剂均见有明显治疗作用。在缺血型冠心病和脑血管性头痛的治疗

    1982年16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3 ]
  • 正常家兔一些心脏电生理学和心脏动力学数据的测量

    刘崇铭;于庆海;张利民;

    <正> 前言近些年来国外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对人及高等动物心脏的希氏束电图(HBE)、左心室内压及其最大上升速率(LVP、dp/dt Max)心脏收缩时间工期(STI)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并将其成果试用于临床检查以及评价药物对心脏兴奋传导系作用部位、对左心室收缩性能、心室作功的影响。国内有关上述内容的研究目前也十分活跃。在临床检查和药理实验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1982年16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土当归的药理研究 1.土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抗炎作用

    程秀娟;李绮云;赵连信;

    <正> 当归为中医妇科要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用。但药源较少,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国东北地区产土当归,又名大独活(Angelica gigas Nakai)系伞形科独活属植物,为朝鲜族民间常用的当归代用药。土当归曾用于筋骨酸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风寒感冒,有活血镇痛、发汗解热、祛风湿之功能。为发掘祖国医药,探索新药源,本文研究了土当归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及抗炎作用。

    1982年16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 多肽药物降压作用研究

    冯玉书;桂绿荷;徐署民;王玉良;栗砚芬;

    <正> 多肽降压药是近年发展的一类抗高血压药,其主要作用是(图1)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体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生成减少使血压下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SQ14225已成为降压作用明显、口服有效的一类新型降压药。本文研究的药物系本院制药工艺教研室所合成的新的多肽药物。本文应用代号为 SP101,102,103,104和 SP210,211,212。现将各药降压作用的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1982年16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蝮蛇抗栓酶催化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明;曲戈霞;苏德森;

    <正> 蝮蛇抗栓酶是由辽宁蛇岛上的蝮蛇蛇毒分离而得。是一混合的精氨酸酯酶类的注射液。是治疗脑血栓症、脉管炎、静脉炎等血管性疾病的有效药物。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酶制剂。其活性大小是以它对底物α-甲苯磺酰-L-精氨酸甲酯[简称 TAME]的催化水解反应初速度大小来表示。即酶催化水解反应初速度越大,酶的活力就越大。酶催化

    1982年16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扑喘息敏的结构分析

    王永金;闵翠娟;沈建民;武振卿;

    <正> 扑喘息敏为日本1980年上市的新的镇咳祛痰药——Procaterol。有关结构研究及分析方法未见报导。我院从1980年至今合成出多批原料药,定名为扑喘息敏。本文通过NMR.UV.IR.MS 分析,证明扑喘息敏结构是正确的。在 D_2O 中的 NMR 数据与文献值相符。特别是化学位移δ=5.71ppm 是双峰,~3J=4.2H_2证明扑喘息敏是以赤式构型为

    1982年16期 66-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鹤草酚的结构改造研究(Ⅰ) 单环的二酰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合成(简报)

    陈印山;齐志超;于润海;

    <正> 用鹤草芽治疗绦虫病是来自我国民间的宝贵经验,1971年分离了有效成份——鹤草酚,驱虫效率接近100%。1974年确定了鹤草酚的结构为:

    1982年16期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降压药物双异丙胺衍生物的合成

    王万武;

    <正>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抗高血压药物虽然品种不少,但均有一定缺点和不足,我们分析肝乐Ⅰ,维丙胺Ⅱ,双异丙吡胺Ⅲ等药物化学结构时发现都具有双异丙胺基本结构,而降压药物异丙丁胺Ⅳ具有类似结构,这些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或肝脏有作用,并且具有降低血压作用或副作用。

    1982年16期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盐酸丁氧普鲁卡因的研制

    杨泽民;王国材;齐志超;于润海;

    <正> 盐酸丁氧普鲁卡因(国外商品名:诺维辛 Novesine 等)是强力表面麻醉药,开始系用于眼科表面麻醉。近年来,国外该药的应用范围已扩展至耳科、鼻科、喉科以及泌尿科的表面麻醉。它具有下列特点:对眼角膜、结膜有较强的麻醉作用,而刺激性小。对神经末稍的麻醉,不损伤其周

    1982年16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鲎试剂在一些注射剂热原检测中的应用

    周晶;王立峰;杨雨筠;童寅生;

    <正> 热原的鲎试验法,自1972年 Cooper 氏首先应用于注射剂检查以来,国外已积累了许多资料。它与家兔法比较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可靠、灵敏度高,且能定量,无生物差异等优点。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批准用它代替家兔法进行医疗器械和一些药品热原检查。美国药典ⅩⅩ版已收载鲎试验为测定细菌内毒素(即热原)浓度的方

    1982年16期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癌

    陈建智;顾学裘;

    <正> 我院与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抗癌药物新剂型协作组从十二种供筛选的处方中,经过抗癌活性试验与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前药理等试验,筛选出两种多相脂质体(139.76)混悬型静脉注射液,已经在临床试用中获得良好疗效,该新

    1982年16期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9 ]
  • 热原的致热机理

    毕殿洲;

    <正> 热原(Pyrogen)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多糖体组成的。磷脂多糖体(Lipopolysaccharides 简称 LPS)具有很强的致热活性,是热原的致热活性中心。热原的致热机理即指磷脂多糖的致热机理。LPS 的致热机理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①LPS 通过在机体内产生白细胞性热原而引

    1982年16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片剂含量均匀度试验的初步综述

    孙嘉奎;

    <正> 一、概述长期以来药典用重量差异限度作检验片剂质量的主要方法。1960年 F.Wiley 提出片重差异不等于有效药物成分的含量差异,他建议采用含量均匀度试验控制片剂质量,这项创见为后来许多研究所证实。1965年美国药典(USP17版)首先采用含量均匀度于8种片剂,USP18版推广应用于

    1982年16期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药物合成设计(三) 三、模拟类推法

    姚庆祥;

    <正> 对于化学结构较为复杂的药物进行合成设计时,文献中往往无现成的合成方法或者虽有但不够理想时,可采用模拟类推法进行合成设计,即根据该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和其分子中功能基形成的化学反应,或模拟类似结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或模拟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拟订合成方案。最早的原子模型就是模拟天体模型设计出来的。模拟类推法对于科学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是曾做出许多重大贡献的,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也不例外。换言之,模拟类推法往往与新反应、新方法、新试剂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相联系的。有机合成化学上广为应用的化学反应有许多是通过模拟类推法而得到发现和发展

    1982年16期 12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安定”的化学名称

    武振卿;

    <正> 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发现,统编教材药物化学中介绍的常用安定药“安定”有两个系统名称:这两个系统名称的主要差异是:前者用2H(即2位标氢),并有"1,3一二氢"字样(即加氢);

    1982年16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