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67318

  • 多相脂质体139抑制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李民;顾茂健;顾学裘;

    多相脂质体139能够明显抑制癌细胞 DNA 合成,其抑制~3H—TdR 掺入艾氏腹水癌细咆 DNA 合成的曲线为缓慢递增型,表现为可逆性抑制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药物剂量为1.0mg/ml 时对 RNA 合成呈现轻度抑制并导致癌细胞核酸含量减少。“139”对S—180鼠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作用显著,最高抑制率为67.8%。对 RRL 蛋白质合成抑制率为46.8%,这种抑制作用是在延迟了十分钟后表现出来的,说明反应体系中聚核糖核蛋白体上已经开始合成肽链的核糖核蛋白体仍可继续完成肽链的合成,而新的核糖核蛋白体重新由其亚基组合时则受到一定抑制。“139”对肽酰—~3H—嘌吟霉素结合反应并无抑制作用,故不是转肽抑制剂.

    1985年02期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 丹皮酚兔体内吸收试验

    戴玉英;胡晋;

    牡丹皮中主要成分丹皮酚通过兔口服,作了吸收试验。取其尿液经薄层层析分离,再用双波长色谱扫描法测定其代谢产物,证明丹皮酚口服后能被吸收,并从排出物尿中检出丹皮酚、2,4-二羟基乙酰苯和2,5-二羟基-4-甲氧基乙酰苯三种物质,为研究丹皮酚口服给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1985年02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肺结核空洞填充剂的研究——1.辅料对抗痨药体外释放的影响

    陈济民;姚广江;

    本文研究了脂肪性基质的肺结核空洞填充剂中抗痨药、辅料用量对抗痨药体外释放的影响。给拟定体内释放二周以上的处方提供依据。

    1985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四种药物毒性的昼夜节律变化

    李经才;陶然;孙元辉;赵不凋;

    本文依据时间药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抗肿瘤药苦参总碱、皮质激素类药氢化可的松、强心药洋地黄毒甙和镇静催眠药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种药物 LD_(50)值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均依照一天中的时辰呈现一定的数学函数曲线。每种药物毒性最强和最低出现的时刻不尽相同,但将其 LD_(50)值进行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文末对药物毒性昼夜节律变化的原因作了分析,强调时间毒性(chronotoxicity)在药学研究和临床用药中的意义和作用。

    1985年02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蝮蛇抗栓酶过敏性试验方法研究

    韩中秀;姚坚;

    本试验用被动致敏大白鼠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测定蝮蛇抗栓酶致敏性大小,并与目前国内采用的豚鼠致敏法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此法具有节省时间,消耗低,假阳性少,致敏血清易保存等优点。可作为批量生产制剂及血清制剂的过敏性试验方法。

    1985年02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人参茎叶皂甙对正常和利血平化小鼠肝、肾组织的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张宝凤;潘文军;吴春福;陈山;王利彦;谭毓治;

    本实验表明,人参茎叶皂甙(GSL)25mg/kg/日,连续灌胃给药7日,对小鼠肝肾组织 RNA 合成均有增加作用(p<0.01);GSL 25mg/kg,50mg/kg 对肝、肾组织蛋白合成亦均有增加作用(p<0.01和 p<0.05);GSL 25mg/kg,50mg/kg 对肝、肾组织 DNA 合成均无促进作用(p>0.05);GSL 对利血平化脾虚小鼠外观症状有轻度改善作用,除 GSL50mg/kg 对脾虚小鼠肝脏蛋白质合成有增加作用(p<0.05)外,其它与利血平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1985年02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合成前列腺素E_1的中间体-γ亚麻酸甲酯的制备

    高雅琴;李霞冰;朱廷儒;

    以r-亚麻酸甲酯为原料可合成二高-r-亚麻酸,再经生物合成得前列腺素E_1。本文报道了由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种子油制备 r-亚麻酸甲酯的方法。所得产品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油状液体,含有 r-亚麻酸60%(GLC)以上。按月见草油计算,总收率约3%。

    1985年02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氧哌嗪青霉素的合成研究

    姚庆祥;刘仁勇;

    氧哌嗪青霉素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本文采用毒性较小的氯甲酸三氯甲酯代替光气作为氯甲酰化剂,以乙二胺为原料经乙基化、缩合、环合、氯甲酰化、缩合以及成盐六步反应,制得了氧哌嗪青霉素钠。氯甲酸三氧甲酯系由甲酸甲酯在紫外线照射下通入氯气氯化而得。收率44.4%,较文献高9%。

    1985年02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高山红景天引种栽培的研究——1.原植物的生态、生境野外调查

    吴维春;刘义;王一明;

    本文主要记述高山红景天的原植物生境、生态、分布及自然更新等情况,为进行人工栽培提供了依据。

    1985年02期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2 ]
  • 肝匀浆对双呋啶的体外活化作用

    张启明;梁伟;

    本实验提示新鲜人肝匀浆在体外可将双呋啶活化为具有抗癌活性的氟脲嘧啶。活化产物经紫外光谱测定,于265nm 处出现一吸收峰,与氟脲嘧啶的特征吸收峰吻合。温育60分钟,氟脲嘧啶含量达0.0061g/L。未加肝匀浆对照管氟脲嘧啶含量几乎测不出。溴液褪色试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试验阳性。本实验证明猪肝匀浆与人肝匀浆同样具有潘化双呋啶的作用,并为体内活化的抗癌药的体外药敏试验提供了前提条件。

    1985年02期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肾上腺皮质与肝脏生理功能的昼夜节律

    李经才;陶然;马孔琛;毕建伟;张清江;

    <正> 在地球物理周期影响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产生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周期性变化。其中昼夜节律尤为重要,在研究工作中已不容忽视。为此,我们选择了肾上腺皮质以及肝脏的若干功能进行验证和探索。实验用200g 左右雄性大白鼠,放在特制无窗具有空调设备的小室中饲养,温度保持在22±2℃,12小时光暗迭替(07:30—19:30时为光照时间,19:30—07:30时为黑暗时间),自由饮食,实验前动物进行一周时间驯化,昼夜每隔4小时,即在04:00、08:00、12:00、16:00、

    1985年02期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人参皂甙对血浆皮质酮、肝糖原、DNA和RNA的作用的昼夜节律

    李经才;马孔琛;陶然;张海林;周武;

    <正> 近年研究表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具有昼夜节律性,药物作用的强度是生物定时(Biol-ogic Timing)的函数。因此在生物节律基础上评价药理效应至关重要。本实验所用人参产于辽宁省桓仁县,经本院植化室按柴田法提取成总皂甙(以下简称 GTS)。选用200克左右雄性大白鼠,在22±2℃、12小时光照(07:30—19:30时)与12小时黑暗(19.30—07.30时)交替和自由摄食条件下饲养。实验前经一周驯化。昼夜每隔四小时(即04.00、08.00、12:00、16:00、20:00和24:00时)进行测定。一律腹腔注射给药。

    1985年02期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 中国红参与西洋参对肾上腺皮质和肝脏的药理作用

    李经才;马孔琛;刘银燕;杜春艳;

    <正> 中国红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系同属植物,中医认为皆有滋补强壮作用,但性味功效有别,植化研究其所含皂甙比例亦有差异。本实验将两种参的几种有效成分施用于豚鼠,以血浆皮质酮(荧光计法测定)肝糖原(微量比色法)、肝脏 DNA(二苯胺法)与 RNA(苔黑酚法)为指标,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实验均于早晨六时给药,尔后断头取材。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红参总甙(GTS)、西洋参总甙(OTS)及西洋参总提取物(QTE)三者皆有使豚鼠

    1985年02期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3 ]
  • 人参皂甙的化学研究方法(续)

    吕永俊;徐绥绪;

    <正> 9.MS 的应用:通常用电子轰击型质谱法(EI-MS),以皂甙的乙酰化物、三甲基硅醚化物或甲醚化物等挥发性高的衍生物进行测定。由糖的碎片离子(如图5)可得到末端糖、低聚糖连接顺序的主要信息。但乙醚化物更容易获得,而 TMSi 化物因碎片离子的质量较大,使低聚糖离子的解析带来困难。MS 法可控制纯度,如在 Rb_1中混有 Rb_2,在其乙酰化物质谱中,由末端阿拉伯糖的碎片 m/e 259可断定。基峰常为糖的碎片离子或乙酰基离子。

    1985年02期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热泵蒸发

    蒋作良;

    <正> 单效蒸发器和多效蒸发器末效排出的二次蒸汽含有大量的热能朱被利用,却要消耗冷却水冷凝,这是热源的浪费。热泵蒸发就是藉压缩机(或驱动蒸汽)的动力,将二次蒸汽加以压缩,提高其压力和热焓,再返回蒸发器作热源用。由于回收和利用了二次蒸汽的余热,热泵蒸发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一、蒸汽喷射式热泵蒸发

    1985年02期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快速反应动力学

    胡良才;

    快速反应动力学是研究秒级以下的反应,其方法是对已达到平衡的体系进行突然干扰,使其偏离平衡,然后体系本身又自动调节到新的平衡。这个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因而可测定半衰期在秒级以下的动力学参量。

    1985年02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选择药物最短合成路线程序对“最短化学反应途径的选择”程序的改进

    王玉珠;张敬宝;

    <正> 南京大学化学系配位化学研究所曾用 BASIC 语言设计过“最短化学反应途径的选择”程序,并在 TRS—80型电子计算机上通过。但该程序只适用于分子结构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而对于分子结构较复杂的药物合成路线的选择则不适用。我们在基本上保留该程序的执行部分的基础上,全部更换了所有 DATA 语句中的原料、中间体、产物和反应条件的结构信息、代号以及一步反应表信息。这样即可使它适用于分子结构较复杂的药物合成路线的选择,故将其命名为“选择药物最短合成路线程序”。本程序已在 FO-3型电子计算

    1985年02期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应用国产CDR-1型差动热分析仪测定磺胺的纯度

    郑俊民;朴贞玉;谭淑清;侯雨飞;杨建平;陈文芳;

    应用国产 DSC(CDR-1)型差动热分析仪测定磺胺的纯度,结果表明,国产 DSC 重现性良好,纯度在99%以上准确度可达0.1%以内。以标准品磺胺热谱计算出的杂质含量在5—8‰,对铟及磺胺的各二次熔点测定没有可觉察到的差异。

    1985年02期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菊科橐吾属Ligularia药用植物的资源研究概况

    江泽荣;

    <正> 我国橐吾属植物有100种,广泛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北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收载有28种及数个变种的检索表,东北约产11种。橐吾属植物在药材商品上为山紫菀的一大来源,据我国学者考证,认为《证类本草》所附解州紫菀的图,即为橐吾属植物,并指出该属植物作为山紫菀的一个类别供药用是有本草依据和具有相当长的用药历史;日人难波恒雄氏近来也引用了此论点。且橐吾属的某些种类还是云南、四川等省的民间药。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种类多,有些种的产量甚大,资源极为丰富。现就目前对该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做一简述。文中原植物形态描述

    1985年02期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新合成抗真菌药的寻找

    洪盈;

    <正> 近年来,真菌性疾病尤其是深部病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但目前尚缺乏药效高、毒性小、用药时间短的比较理想的药物。我们将紫丁香叶中有抑菌作用的成分一儿茶酚衍生物进行结构改造,制得了 AF 821。由辽宁中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协助进行生理活性试验。初步结果表明,AF 821对供试的十三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MIC 可达12.5μg/ml),对豚鼠实验性体癣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AF 821的抗真菌活性尚未见文献报道。现正对其毒性及体内外药效等做进一步探索。

    1985年02期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一九八五年科技外事简讯

    王继良;

    <正> 为促进我院科学技术交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我院外事活动日益频繁。今年初步列入计划的有:四月下旬,瑞典 UPPSALA 大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专家 Paalzow 教授偕同夫人由国家医药管理局金蕴华副总工程师陪同,来我院访问。五月上旬,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代表团以该校副校长增田克忠教授为团长一行八人来我院访问并将就两校学术交流协议举行签字仪式。五月下旬,将有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巴士德大学生药教授罗伯特·安东博士、日本东京

    1985年02期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