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88433

  • 吸收促进剂对二种抗菌素类药物直肠粘膜吸收影响的研究

    朱春燕,蔡玉珉

    用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了两类吸收促进剂对氨苄青霉素及利福定肠吸收的影响。发现促进剂的作用与其浓度不成比例,有一最佳浓度范围,其中对氨基水杨酸钠能显著地提高利福定的直肠吸收,体内外相关,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45倍。此外,本文初步探讨了促进剂的作用机制,发现促进剂水杨酸钠的肠通透性与促进作用相关;电泳实验表明促进剂未改变氨苄青霉素的荷电性质,通过测定吸收促进剂作用于肠粘膜后的粘膜静息电位,发现其变化规律与促进剂作用相关。

    1988年02期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9 ]
  • 中药黄芩的化学模式识别

    苏薇薇,何春馥,王玺,罗旭

    本文对10个不同产地的5种黄芩借TLC、HPLC、UV和IR进行化学测量,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对数字化的化学特征进行归类,得到与植物分类学一致的结果。全部数据经逐次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用马氏(Mahalanobis)距离做为量度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谱系图;用Bayes意义下的多组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判别函数。用三个样品进行验证,得到与实验符合的结果,表明用模式识别法鉴定黄芩是可行的。本法可作为鉴定其它中药的参考。

    1988年02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9 ]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霉素钾(钠)盐含量

    李忠忠,吴立纯

    应用荷移络合物理论,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霉素钾(钠)盐含量。青霉素与四氯苯醌结合呈紫色,在560nm处呈最大吸收。并在O.1-O.7mg/ml范围内符合Beer′s定律。所绘制的吸收度-浓度标准曲线的r值极接近1。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1988年02期 94-9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氨苄青霉素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宫平,姚庆祥

    合成1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N~2-芳基三嗪酰基氨苄青霉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核磁光谱数据确定其化学结构。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它们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四种不同菌株初步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探讨这些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与其抗菌活性间的关系。

    1988年02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血竭素的合成

    纪淑芳,周亚青

    本文报道了在以间苯三酚为原料合成血竭素的过程中,改进了中间体2,4,6-三羟基苯甲酸及2,6-二羟基-4-甲氧基-3-甲酰基-5-甲基苯甲酸甲酯的操作方法。以间苯三酚制备2,4,6-三羟基苯甲酸,收率为92%,较文献值提高约37%。以2,6-二羟基-4-甲氧基-3-甲基苯甲酸甲酯制备2,6-二羟基-4-甲氧基-3-甲酰基-5-甲基苯甲酸甲酯时,改变了氰化锌的用量,并去掉毒性极大的氢氰酸,收率为66.7%(文献收率64.6%)。

    1988年02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莪术二酮定量异构化为莪术醇的新方法

    曾昭钧,计志忠

    本文报道了莪术二酮定量地异构化为莪术醇的新方法。实验证明,该异构化反应可以为Lewis acid(如AlCl_3等)所催化进行。其反应机理可能分两步进行。首先,在加热或有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分子内的Ene cyclization reaction生成具有叔醇基和羰基的氢化菌类中间体;然后,迅速发生分子内缩合反应,生成具有半缩酮结构的莪术醇。此外,本文还报道了莪术醇能升华的性质。

    1988年02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1 ]
  • 东亚钳蝎毒及其成分抗癫痫肽的抗惊厥作用

    刘崇铭,高殿振,周新华,崔焱,张桂范

    本文报道了河北产东亚钳蝎毒及从粗毒中纯化的抗癫痫肽的抗惊厥作用,本实验用咖啡因、美解眠、士的宁引起惊厥,用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安定做阳性对照。生理盐水对照组,惊厥发生率均达100%;严重惊厥发作率分别为50%、70%、50%;死亡率分别为40%、30%、50%,各组惊厥平均总持续时间为115min、59.5min、72min。安定对抗咖啡因惊厥的作用较小(P>O.05);但使美解眠和士的宁惊厥各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抗癫痫肽对抗咖啡因惊厥的作用较强,四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使美解眠惊厥各项指标亦明显下降(P<0.01),但稍弱;对抗士的宁惊厥的作用强度与安定相似(P<0.05)。蝎毒的抗惊厥作用较抗癫痫肽弱,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1988年02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59 ]
  • 中国红参与朝鲜红参药理作用的比较——2.对糖代谢的影响

    李经才,郑前娟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人参、不同给药剂量、给药后取材时间不同、不同动物、饱食与饥饿、去肾上腺与否等多种因素考察人参对肝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给药后4小时才能引起肝糖原降低,给药后8小时取材下降最为显著。引起肝糖原下降的程度高剂量比低剂量强。中国红参与朝鲜红参无论总提取物还是总皂甙均可使大鼠和小鼠的肝糖原含量下降,而中国红参提取物引起下降的幅度大于朝鲜红参。人参对肝糖代谢的途径不依赖于肾上腺,其作用强度似与糖皮质激素无关。根据机体机能状态不同(如饥饿与进食),人参对肝糖原具有双向作用(升高或降低),但是总朝着机体功能的正常化方向进行。

    1988年02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0 ]
  • 近年来三类化学合成药物的进展

    姚庆祥,宫平

    <正> 随着近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情报科学网络的建立,加速了化学合成新药的研究和新品种的开发步伐。近年来,在这一领域涌现了大量广谱、高效、低毒和优秀药代动力学性质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新医疗药物。本文仅就近年来这一领域中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氟喹酮酸类合成抗菌药的进展情况做简要叙述。

    1988年02期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模糊数学及其在药学方面的应用(2)

    王延琮,张敬宝,毕开顺

    <正> 二、模糊聚类分析1.聚类分析及其用途在实际工作中,常需要把研究的对象按它们的性质、用途分成几类。因为各学科都要通过分类来建立概念,也要通过分类来发现和总结规律。它也是建立和识别模型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因此分类问题是涉及各学科的重要问题。如将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药按其质量优劣分类;将药物按其药理作用分类;地质勘探中,将矿石按标本颜色、比重和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等等。也许有人认为分类并非难事,其实不然,因为当影响分类的因素很多时,分类就可能变得异常复杂了。

    1988年02期 12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银杏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游松,姚新生,陈英杰

    <正> 银杏树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公孙树,为现存古代孑遗植物之一,是我国的特产植物,多为人工栽培。据《本草》记载,银杏具有敛肺平喘、止遗尿、白带的功能。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银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著名学者K. Nakanishi等于1967年阐明了白果内酯(ginkgolides)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八十年代以来,西德、日本等国学者纷纷将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其内容不仅限于药品,还涉及卫生保健品和化妆品,特别是近二、三年对白果内酯药理作用的研究非常深入,很可能为治疗气喘、肺过敏反应和心衰提供一类新型药物。现就银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研究概述如下:

    1988年02期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9 ] |[阅读次数:307 ]
  • 甙键的碱裂解法研究

    陈英杰,张绍林,姚新生,王喆星,荻原幸夫

    <正> 甙键的裂解反应在研究甙无的结构以及甙的糖链中各糖的联结顺序及位置方面有重要意义。常用的甙键裂解方法有酸催化水解法、酶水解法、乙酰解法、Smith降解水解法及光解法等等。很少对碱解法进行研究,一般认为甙键对碱较稳定,故碱法只用于水解某些特殊的甙类,例如酯甙、酚甙、烯醇甙等。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一般甙键均可用碱法裂解。碱解法与酸解法相比,具有反应温和容易控制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甙元遇酸不安定的甙的水解。众所周知,人参皂甙元对酸很敏感,因此在用酸水解人参皂甙时,只能得到侧链环合的次生甙元,例如酸解人参皂甙-Re时,则生成人参三醇。为了制取真正的原始甙元,过去均用Smith降解水解法及酶解法。我们选择适宜的反应溶剂、碱的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用碱法水解人参皂甙-Rg_2等,成功地得到了原人参三醇及相应的前皂甙元-人参皂甙-Rh_1。

    1988年02期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04 ]
  • 金属有机和元素有机抗癌药

    王圣符

    <正>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合成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分离和分析方法的采用,使数以万计的金属有机和元素有机化合物相继问世。它们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被用作优良的新试剂、新催化剂、新药物及新材料等,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工业、农业、医疗、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已证明,周期表中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与碳形成化合物或配合物,对这一领域的兴趣、研究和发掘,在化学“王国”中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划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公认由碳与氢、氧、氮、硫、氯、溴及碘所形成的化合物不属此列。历史上曾广义地将碳与其它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统称为元素有机化合物。近年来,许多报道认为,元素有机化合物只指碳与磷、硅、氟及硼等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或配合物。而碳与上述之外的所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或配合物均称为金属有机化合物。并派生出元素有机化学(Elemental Organic Chem-istry)和金属有机化学或有机金属化学(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目前,它们已经成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间独立的、比较成熟的边缘学科。

    1988年02期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相转移催化合成香兰醛和邻香兰醛

    汪树清,冯铃

    <正> 香兰醛和邻香兰醛是制药工业和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前者还是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重要添加剂。香兰醛通常以黄樟素,木质素,丁香酚和愈创木酚为原料加工合成。本文用相转移催化的方法,将愈创木酚经Reimer-Tiemann反应成功地得到了香兰醛和邻香兰醛。通过对不同催化剂、溶剂和反应时间的考察,发现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影响差别很大,如通常使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冠醚,对该反应的催化效果很差,香兰醛和邻香兰醛的收率均在10%左右,而其它类型的相转移催化剂如荷电的催化剂季铵盐类及非荷电的催化剂胺类其效果均较好。同时发现,反应溶剂的介电常数对收率影响较大,如用四氯化碳(介电常数2.24)、苯(介电常数2.28)、二甲苯(2.57)、氯苯(5.62)作反应溶剂,随着介电常数的增加,香兰醛和邻香兰醛的收率下降。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是很有趣的,溶剂不同,催化剂不同,要求的反应温度也各异,有的高温(50℃)收率高,有的低温(30℃)收率高。

    1988年02期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