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88431

  • 唐松草新碱两种剂型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马宛龙,黄惠珍,苏德森,马竹卿,顾学裘

    本文研究了经乙醚提取看,由反相HPLC测定血样中唐松草新碱(TD)的方法。用该法研究和比较了TD多相脂质体(139-2)和TD盐酸液(72)两种剂型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和差异。所得血药浓度数据经PCNONLIN程序处理,结果表明,(139-2)和(72)单次尾静脉注射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开放双隔室模型。其双指数方程分别为C=23.73e~(-0.1972t)+1.203e~(0.0294t)以及C=21.446e~(-0.536t)+4.356e~(-0.0623t)。其中α、β相半衰期分别为3.52、23.58min和1.293、11.12min。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种剂型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有显著差异。质脂体使TD在血循环中维持较高的浓度和持续较长的时间。

    1988年04期 235-238+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0 ]
  • 利福定在大鼠离体肠囊内吸收机制研究

    王彦峰,蔡玉珉

    利福定从大鼠离体肠囊粘膜侧向浆膜侧的扩散为被动扩散过程,并需要一定时间。小肠各部位的理论延滞时间平均为31.4min,直肠部位为42.2min。

    1988年04期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喜树碱钠注射液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张清民,顾学裘,张永恒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喜树碱钠盐(S-CPT)在pH=7.6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喜树碱钠盐受热作用,按一级动力学机理降解,降解反应的活化能为87.61KJ/mol。同时,本文应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喜树碱钠的酸碱稳定性及光照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喜树碱钠受反应介质中的OH~-离子催化,在光强为250×8Lux的荧光高压汞灯照射下,喜树碱钠按零级动力学机理光解。

    1988年04期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丙磺舒对吡哌酸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孔晓东,蔡玉珉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体内吡哌酸的含量,研究了其在家兔、家犬和健康人体内动力学。丙磺舒可显著地抑制吡哌酸的肾脏排泄,降低其体内清除率,提高血药水平。若制成二者的复方制剂可显著提高吡哌酸的治疗效果,降低制剂成本。

    1988年04期 247-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磷酸可待因氧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武凤兰,姜建国,方亮,王岩,苏德森

    本文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研究了镇痛药氨酚待因片中磷酸可待因的稳定性。测得磷酸可待因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降解速度常数k与氧化降解反应活化能E,并求出氨酚待因片在常温(25℃)下的贮存期t_(0.9),以及磷酸可待因氧化降解产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988年04期 253-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非甾体抗炎剂——萘丁酮(Nabumetone)的合成研究

    张国樑,方林,余立佳

    萘丁酮是一个新型非酸性抗炎剂。它的抗炎活性大于阿斯匹林,相当于萘普生和消炎痛。而且当剂量远远大于最低有效剂量时,也没有任何毒性症状产生,并且本品有很好的耐受性。这些都优于同类药物阿斯匹林、萘普生和消炎痛等。它比扑热息痛的活性强,具有中等强度的镇痛活性,同时也具有解热作用。我们采用了不同于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了本品。6-甲氧基-2-萘醛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得到中间体2-乙酰基-3-(6-甲氧基-2-萘)丙烯酸乙酯,该缩合物不经分离、精制直接进行还原及在酸性介质中水解、脱羧等反应而得到萘丁酮。

    1988年04期 259-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移植性肿瘤的自然消退与免疫形成的研究

    杨志博,张宝凤,张野平,赵润洲,孙鉴堂,小宫山宽机

    本文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自然消退与其免疫形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自然消退的EAC昆明鼠对肿瘤的再次攻击具有强烈的排斥反应。应用化疗药物RS034(Sodium sald.ofbishemisuccinate of 7β-Hydroxycholesterol)治愈的L_(1210) DBA/2小鼠进行肿瘤再次移植时,同样产生对抗作用。而用化疗药物5-Fu治愈的小鼠没有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1988年04期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WB_(852)对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代谢的影响

    景永奎,张宝凤,苏兴仁,孙鉴堂

    WB_(852)是一种新的环戊酮类化合物。本文报道其对小鼠EAC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代谢的影响。WB(852)在40μg/ml浓度范围内,均不同程度抑制~3H-胸腺嘧啶核苷、~3H-尿嘧啶核苷和~3H-亮氨酸的掺入,并且呈浓度依赖关系。WB(852)首先作用的靶子是DNA合成,其可能是DNA模板损伤型药物。

    1988年04期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4 ]
  • 蜀葵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

    王东风,尚久余,于庆海

    蜀葵花乙醇提取物能明显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状动脉流量,对大鼠离体下肢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对麻醉猫的血压具有一过性降压作用,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988年04期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中国人参茎叶皂甙对大白鼠条件性行为的作用

    曹颖林,张淑赋,孙家廷

    中国人参茎叶皂甙可以提高大白鼠在MG-2型迷宫中条件性回避反应的出现率和分辨学习的正确率,并且前者的提高程度较后者更为显著。

    1988年04期 27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9 ]
  • 山苍子油及其滴丸的抗缺氧作用

    付守廷,张宝凤,刘明月

    本文报告山苍子油及其滴丸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山苍子油亦能延长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白鼠的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对氰化钾和亚硝酸钠中毒有缓解作用。

    1988年04期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3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庆大霉素含量

    李好枝,于治国,陈健,于彩岩,何春馥

    本文研究了尿中庆大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将尿样用缓冲液稀释,以二氯甲烷除去尿中干扰物,水相中的庆大霉素经邻苯二醛衍生化,再用醋酸乙酯提取。提取物经色谱柱分离后荧光检测。线性范围为50~5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6.2%,日内变异系数低于5%,最低检出浓度为5μg/ml。

    1988年04期 282-286+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扑米酮及其片剂的含量

    仲跻德,孙嘉奎,夏锦辉,张爱萍

    扑米酮及其片剂在浓硫酸、硫酸钾及无水硫酸铜的存在下,消解转化成铵盐,于浓碱下逸出NH_3,可用氨气敏电极测定;在1×10~(-2)~1×10~(-5)M浓度范围内校正曲线呈线性,平均百分回收率为100.2±0.65,变异系数为O.50%;三批商品片测定值均获得与中国药典(1985年版)法接近的结果。本法简便准确,适于某些含氮药物的常规分析。

    1988年04期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香连丸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张夕村,王中彦

    本文介绍了香连丸的紫外和荧光扫描测定法。样品中生物碱经甲醇-盐酸提取后,用正丁醇-醋酸-水在硅胶薄层板上分离,得到小檗碱斑点,直接测定其紫外吸收或荧光强度,其结果满意。两种测试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荧光法较紫外法灵敏得多,可用于微量成分测定。

    1988年04期 29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红花寄生的生药学研究

    隋长惠,苏世文,许春泉,项金祥,商凤春

    通过显微鉴定发现,红花寄生木质部具缘纹孔导管有网纹三生增厚及县缘纹孔场,从该植物茎叶中分得三个化合物,它们经化学证明和光谱分析,鉴定为没食子酸乙酯、槲皮索及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

    1988年04期 296-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模糊数学及其在药学方面的应用(4)

    张敬宝,毕开顺,王延琮

    <正> 4 模糊关系方程4.1综合评判的逆问题——模糊关系方程前文已叙述过综合评判问题,所谓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模糊现象作出总的评价,其评判结果(?),可通过对各因素的权数分配(?)与模糊关系矩阵(?)的合成运算得到:

    1988年04期 302-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2 ]
  •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8年(第5卷1—4期,总34—37期) 总目录

    1988年04期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