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35558

  • 布洛芬在人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测定法及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唐星;何仲贵;蔡玉珉;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布洛芬的浓度,以消炎痛为内标,用正已烷:氯仿:异丙醇(65:25:10)混合溶剂提取,以Zorbax—C_8柱作固定相,以甲醇:0.1mol/L醋酸缓冲液(pH=4.7):0.085%的磷酸溶液(135:35:30)为流动相,225nm为检测波长,用峰高比定量。线性范围为0.5~40μg/ml,最低检测浓度为0.1μg/ml.用本法测定了健康人口服布洛芬片后的血药浓度,进行了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1992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4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定尿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

    何仲贵;唐星;蔡玉珉;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利福定在人体尿液中的浓度。色谱条件为:Shimpack CLC-TMS 5μm柱(150×4.6mm);0.01M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6nm.尿中利福定在0.2~20μg/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有机溶媒提取率为93%.用本法测定了利福定固体分散物相对于原药的生物利用度为147.7%.

    1992年01期 4-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 肝动注阿霉素及其脂质体在体内的定量分析

    邹一愚;顾学裘;上野雅晴;堀越勇;

    进一步研究阿霉素及其脂质体在体内的行为,需要灵敏、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微量阿霉素及其脂质体以及其代谢产物Adriamycinol和Adriamycinone在动物组织、血浆及尿中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

    1992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变量轮换法同时测定息喘灵片中三组分的含量

    钱承玉;刘世庆;张敬宝;

    本文研究了用变量轮换法同时测定息喘灵片中的茶碱(Ⅰ),异戊巴比妥(Ⅱ)和盐酸麻黄碱(Ⅲ)含量的方法。Ⅰ,Ⅱ和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9.44和100.7%;变异系数分别为0.65,1.57及1.38%.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1992年01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pH指示剂吸收度比值法测定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

    赵春杰;于治国;叶向东;杨忠斌;

    本文报道pH指示剂吸收度比值法测定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该法采用指示剂为0.05%麝香草酚蓝,测定波长440和603nm;标准液为0.1mol/L NaOH;仪器为WF-800D_2型分光光度计,UV-240型分光光度计.测得三批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分别为99.8,99.4和99.7%.同时与药典法比较,结果一致。

    1992年01期 1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荧光及导数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1,B_2和B_6的含量

    高光恩;杨桂英;

    本文报道了用荧光法及二阶导数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多种维生素中维生素B_1,B_2和B_6的含量。用标准曲线法定量,B_1,B_2和B_6的线性范围均为0~5ppm,三者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3和99.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1,1.33和2.18%.

    1992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 ]
  • 小果唐松草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王晓霞;郭允珍;

    本文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首次对小果唐松草中的白蓬西米定(thalicsimidine),氧化紫番荔枝碱(oxopurpureine)和海罂粟碱(glaucine)进行了含量测定,所测结果分别为0.18,0.04和0.09%.经假设检验可知两种测定方法无显著性异差。

    1992年0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用鲁米诺分子发光探针进行中草药微量铬的测定

    汪宝琪;庞志功;

    鲁米诺是一种分子发光探针,在三价铬离子的存在下与过氧化氢可以产生化学发光,当实验条件恰当时,在一定的范围内三价铬离子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将此测定原理应用于中草药微量铬的测定效果满意。

    1992年01期 26-3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5 ]
  • 葡萄糖酸锌糖浆的制备与含量测定方法

    刘玉华;孙淑清;

    本文报告了葡萄糖酸锌糖浆的制法及用二甲橙指示剂法测定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制法简便,含量测定方法准确。

    1992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间硝基二苯胺的薄层扫描定量分析

    张斌;徐效勉;孔璋;李利;

    间硝基二苯胺经薄层层析后,用单波长外标两点法进行薄层扫描,不用显色直接定量,测定迅速、准确。测定四批样品,均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1992年01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依据自由基学说研究人参茎叶皂甙的抗衰老作用

    吴春福;于庆海;刘雯;郭月英;张桂萍;

    本文从衰老的自由基损伤学说出发研究了人参茎叶皂甙的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人参茎叶皂甙能显著地抑制小鼠脑、肝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提高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对大鼠大脑皮质和肝脏中脂褐素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人参茎叶皂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可能具有抗衰老活性。

    1992年0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165 ]
  • 归脾汤实验药理研究

    于庆海;吴春福;庄丽萍;刘保成;徐问宇;刘雯;郭月英;

    用跳台、避暗和水迷宫法观察对小鼠记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归脾汤灌胃15.0g(生药)/kg能改善小鼠记忆获得能力,也能明显对抗东莨菪碱对小鼠记忆力获得的破坏作用。对小鼠全血和脑内胆碱酯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小鼠肝、脑过氧化脂质和脑内脂褐质的生成。归脾汤灌胃15.0,30.0g/kg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小鼠红细胞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升高趋势。

    1992年01期 41-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91 ]
  • 通脉健脑冲剂对物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雯;郭月英;于庆海;吴春福;

    本实验模拟小鼠高血脂症模型,以通脉健脑冲剂30g/kg/日,连续灌服7日,对小鼠血清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的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大鼠肝组织DNA,RNA合成均有增加作用(P<0.01);连续灌服还可以增加小鼠胸腺重量和体液免疫功能。

    1992年0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磁场在麦迪霉素菌种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白秀峰;何建勇;王永金;晁全保;

    本文论述磁场对麦迪霉素产生菌的磁致诱变效应。在所采用的磁场条件处理下,菌的死亡率在60%以上,正变率范围为2.0%~47.4%,变异率在10%以上。摇瓶初筛,生产能力高于对照菌株的菌株数占过筛菌株数的18.6%,其中生产能力提高30%以上的菌株数占2.8%.

    1992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用胶束色谱法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的疏水性

    蒋晔;王云志;樊淑彦;刘伟娜;许晓辉;张如春;

    本文使用胶束色谱法研究了某些非甾体抗炎药的疏水性。检查了胶束色谱保留值与文献logPow的相关性。观察了表面活性剂SDS浓度的影响。对于胶束洗脱剂,logK'与logPow的相关好于k与logPow.与logk'w((甲醇—水为洗脱剂得到的外推容量因子)相比,logk'与logPow的相关性较好。logKMw(胶束—水结合常数)或logK'o(胶束浓度为零时的保留因子)与logPow也存在着线性相关。结果表明在药物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中使用胶束色谱进行药物疏水性的定量测定是很有希望的。

    1992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HPLC法测定硝苯吡啶及有关化合物油水分配系数

    陈强;

    本文报道了用HPLC法测定抗心血管病药物硝苯吡啶及有关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P);并将实验值和理论值作了比较,大多数化合物的误差小于10%;符合目前用高效液相法测定logP值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1992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5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黄豆甙元的电离常数

    王国清;周润亚;

    NaOH滴定葛根黄豆甙元的电导实验表明:它足一个二元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的电离常数,其pK_(1a)和pK_(2a)值分别为7.48±0.04和9.53±0.04.

    1992年0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电位滴定测定一元酸电离常数方法的理论计算和误差分析

    刘志松;周润亚;

    <正> 电位滴定法是测电离常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误差分析对电位滴定测电离常数的两种计算方法的浓度下限和取值范围进行了研究,并用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方法Ⅰ:根据一元弱酸(HA)电离常数的定义式:式中:K.为活度电离常数,c_H~+为H~+的活度,[A~-]和[HA]分别为A~-和HA的浓度,y_A~-为A~-的活度系数。该法是利用式(1)计算滴定曲线上适宜点的几个电离常数,取其平均值。方法Ⅱ:是用下式:

    1992年01期 66-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合成苄基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时一特例反应

    陈虹;庞开圻;

    <正> 苄基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是合成具有特殊药理活性的阿朴菲类、吗啡二烯酮等生物碱的重要中间体,且本身也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因此,我们经Bischler-Napieraski法合成一系列的苄基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其中发现一特列反应即:(±)N-(3,4-甲二氧基苯乙基)-α-甲氧基-邻-氯苯乙酰胺(Ⅰ)在成环时α-甲氧基氧化成羰基氧。反应后得到产物Ⅱ,未得到预计产物Ⅱ’.反应式如下:

    1992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薤白甙甲——一种新的甾体皂甙

    吴雁;彭军鹏;姚新生;奥山徹;成井孝雄;

    <正>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干燥鳞茎为中药薤白的主要来源之一,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具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中医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彻背等症,大体上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症。截止目前,关于小根蒜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在系统研究活血药的过程中,我们对该植物的鳞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首次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1-甲基-二十三烷酸(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甙(Ⅳ),Smilagenin-

    1992年01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5 ]
  • 花背蟾蜍耳后腺分泌物的药效学研究

    张薇;潘明辉;张豁中;刘玉兰;

    <正> 据调查国产蟾酥及干蟾大宗产品的原动物基本是大蟾蜍中华亚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近二十年来出版的有关中药材方面的部分书籍多将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aueh)列为蟾酥及干蟾的原动物。为了澄清蟾酥及干蟾的药材品种及其原动物间的关系,作者对花背蟾蜍耳后腺分泌物的药效作了研究,并与中华大蟾蜍耳后腺分泌物作了比较。

    1992年01期 71-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1 ]
  • 祁州漏芦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邹莉波;于庆海;蔡虹;

    <正> 祁州漏芦(菊科植物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干燥根)广泛产于华北、东北和西北诸省,药源丰富。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下乳汁……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的记载。近年来研究发现漏芦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作者曾报道漏芦根及地上部分水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动物脂质过氧化。本实验进一步研究漏芦不同提取物对动物过氧化脂质生成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漏芦抗脂质过氧化的机制。

    1992年0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29 ]
  • 影响脂质体在体内稳定性的因素

    王东凯;王翔春;张清民;顾学裘;

    <正> 脂质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剂型,大量文献报道脂质体在体内分布具有选择性。为进一步说明影响脂质体的体内因素,本文就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 1 脂质体从血液中清除的意义脂质体双分子膜在血液中的完整性是保证脂质体与血管内或血管外靶细胞相互作用,发挥药物载体作用的关键因素。如果包封药物的脂质体进入血液循环后被迅速破坏或引起脂质体内药物的快速渗漏,脂质体就失去药物的载体作用。包封水溶性药物的脂质体进入体内后

    1992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