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19015

  • 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吴涛,潘卫三,庄殿友,陈济民,张汝华

    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出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并且考察了该制剂的释药机理.结果表明:该制剂遵从以渗透压差为释药动力的渗透泵式释药模式,体外释药速度平稳,在8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26 ]
  • 普罗布考片剂溶出度及稳定性考察

    韩丽梅,王卓,刘百里,肖兰

    利用紫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普罗布考片剂的溶出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溶出45min时,溶出度达70%以上;高温80℃放置10天,含量下降2%,降解产物>1%;高湿(RH925%)条件下溶出度略有下降,其它条件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加速实验及室温留样2年,其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可暂定有效期为2年.普罗布考片剂应于低温、密闭、干燥处保存.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4 ]
  • 马洛替酯无晶化物的制备

    武凤兰,孟晓莉,王学清

    以胶态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马洛替酯无晶化物,经DTA热分析与Xray衍射实验证明,马洛替酯以无晶化形式存在于载体.不同粒度的马洛替酯及其无晶化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表明,无晶化物的溶出度明显优于不同粒度的马洛替酯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3 ]
  • 新型麻醉药异丙酚静注乳剂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的测定

    李桂玲,苏德森,林瑞红,贾永刚,史冠君

    用国产原料制备了异丙酚静注乳剂,并对其一些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制剂的粒度分布、pH值、渗透压等项均符合静脉注射制剂的要求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87 ]
  • 增渗剂和离子导入对尼莫地平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

    陈森,郑俊民,郝劲松,吴会斌

    研究了增渗剂和离子导入技术对尼莫地平(NM)体外经皮渗透性的作用,渗透促进剂如3%和5%月桂氮卓酮及10%油酸的20%丙二醇溶液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P<005),其增渗比分别为466、439及1264.离子导入技术能够显著增加药物的渗透性(P<001),渗透比为803.同时表明10%油酸和3%的月桂氮卓酮丙二醇溶液与离子导入并用,渗透比为15、85、892.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5 ]
  • 2-甲基丁基类化合物绝对构型与旋光的关系规律

    裴月湖,韩冰,李铣,朱廷儒

    收集整理了275个具有光学活性的2甲基丁基类化合物的旋光资料,并通过这些旋光资料和运用Brewster不对称性规则总结了具有光学活性的2甲基丁基类化合物绝对构型与旋光方向关系的规律.该规律可用于确定该类未知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白花前胡中的香豆素类成分

    常海涛,李铣

    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Dunn)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特征分别鉴定为PdⅡ(Ⅰ)、顺式3′,4′二千里光酰基3′,4′二氢邪蒿内酯(Ⅱ)、isobocconin(Ⅲ)、aegelinol(Ⅳ)、(-)反式凯林内酯(Ⅴ)和伞形花内酯(Ⅵ).化合物(Ⅲ)和(Ⅳ)为从前胡属植物首次分离得到,(Ⅱ)为从白花前胡中首次分离得到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17 ]
  •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

    项琪,程刚,陈济民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线性范围036~48mg/L.精密度(RSD)日内小于15%,日间小于16%,回收率922%,最低检测浓度为03mg/L.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5 ]
  • 人工神经网络分光光度法用于增效联磺片三组分的同时测定

    丁德荣,刘世庆,王煜,宋爱华

    采用误差反传(BP)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测定模拟增效联磺片三组分含量,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甲氧苄胺嘧啶(TMP)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010%、066%;994%、11%;1004%、12%;且讨论了网络结构和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0 ]
  • 用荧光法测定磁显葡胺的含量

    王翔林,陈红,罗红,陈骐

    建立了用荧光法测定磁显葡胺含量的新方法,考察了荧光法测定磁显葡胺含量的最佳条件:激发波长275nm,发射波长313nm,pH为60~80,线性范围94mg/L~94g/L,精密度RSD为02%,平均回收率1003%.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蜕皮甾酮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徐楠杰,郭月英,芮文霞,李铣

    研究了蜕皮甾酮对抗急性脑缺血作用及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发现:蜕皮甾酮144mg/kg能对抗小鼠急性脑缺血造成的损伤和由于脑缺血引起的体温下降并改善由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蜕皮甾酮10mg/kg还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并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钙含量.表明蜕皮甾酮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淫羊藿总黄酮的抗炎作用

    张逸凡,于庆海

    淫羊藿总黄酮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及巴豆油所致肉芽组织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原发性足肿胀和继发性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初步机理研究表明:淫羊藿总黄酮能显著降低炎症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和丙二醛的含量,提高小鼠红细胞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对去肾上腺小鼠耳肿胀仍然有抑制作用,对大鼠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影响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7 ] |[阅读次数:213 ]
  • 硝酸甘油和一氧化氮对平滑肌的舒张作用

    付守廷

    采用100mmol/L、30mmol/L氯化钾或组胺收缩的标本,研究了硝酸甘油和一氧化氮对豚鼠主动脉、气管和盲肠带的舒张作用.硝酸甘油在这些平滑肌上舒张作用强度依次为主动脉、气管和盲肠带,而一氧化氮的作用强度依次为主动脉、盲肠带和气管.亚甲蓝在100mmol/L、30mmol/LK+和3×10-6mol/L组胺收缩的主动脉标本上和由3×10-5mol/L组胺收缩的气管标本上,可抑制一氧化氮和硝酸甘油的舒张作用,但不能在100mmol/L、30mmol/LK+予收缩的气管标本上或在100mmol/L、30mmol/LK+和组胺收缩的盲肠带标本上发挥抑制作用.结果说明,硝酸甘油和一氧化氮对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对组胺收缩的气管的舒张作用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有关,而对K+收缩的气管及盲肠带的舒张作用则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无关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7 ]
  • 银杏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及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

    张辉,于荣敏,姚新生

    进行了银杏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考察了不同理化因子对各种银杏外植体黄酮含量的影响.对银杏细胞培养物中的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进行了HPLC的定量测定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19 ]
  • 卡托普利制备的新方法

    刘仁涌,陈玉彬

    以乙酰卡托普利二环己胺盐为原料,经与氨水及双氧水反应,得到二硫化物,后者经还原得到卡托普利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替硝唑的改进合成法

    郭宏宾,蔡敏,陈涛,李凤玲

    甲硝唑溴化后同乙基亚磺酸钠直接缩合制得替硝唑.总收率高达660%.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0 ]
  • 连翘中的新化合物

    王伟芳,刘东雷,徐绥绪,肖凤华

    从连翘果实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13C1HCOSY及1H1HCOSY光谱进行测定,鉴定其结构为8对羟基苯乙酰连翘醇酯,命名为连翘醇酯(rengyolester).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97 ]
  • 白羊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兰芳,张魁,张文彦,吴树勋,裴月湖,韩冰

    从禾本科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Keng.)干燥全草的具有植物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活性部位中分得6个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苯甲酸(I)、对硝基苯酚(II)、异阿魏酸(Ⅲ)、对羟基苯甲酸(Ⅳ)和对羟基肉桂酸(Ⅴ).化合物(Ⅰ~Ⅴ)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6 ]
  • 巴东栎化学成分研究和栎属的分类

    周应军,孙启时

    研究了栎属植物巴东栎叶片的化学成分,分离了16个化合物,鉴定了12个化合物;探讨了栎属的分类问题,支持将青冈栎类归为栎属作亚属、常绿栎分为高山栎组和巴东栎组的处理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1 ]
  • 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锌血康片中葡萄糖酸锌含量

    黄永玲,赵会英,佟馨

    报道了应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锌血康片中葡萄糖酸锌的含量.在01~05mg/L的范围内锌含量与吸收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4.精密度试验RSD为13%,方法的回收率为1010%,RSD为18%.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大川芎丸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尤越人,雷天落,马涛,匡荣,杨亮

    大川芎丸水煎液对ADP诱导的家兔、大白鼠、小白鼠体内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川芎丸水煎液45g/kg具有抑制家兔血栓形成的作用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8 ]
  • 电喷雾质谱法的理论与实践

    邸欣,钟大放

    阐述了电喷雾的基本原理和电喷雾产生离子的本质,介绍了电喷雾质谱法在推断离子的电荷态、解析多电荷离子的断裂过程、分析特异性生物分子有机分子复合物以及与HPLC、CE联用等方面的应用特点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4 ]
  • 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窦德强,靳玲,陈英杰

    对人参化学成分、人参与西洋参的鉴别方法、人参皂苷的代谢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一简要展望

    1999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5 ] |[阅读次数:4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