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30728

  • 流化床包衣法制备100μm级马来酸氯苯那敏掩味微囊

    刘东春;崔福德;福森义信;市川秀喜;

    目的制备100μm级马来酸氯苯那敏掩味微囊。方法以自制的2种单体量比为9∶9∶10(Ⅰ)和8∶10∶8(Ⅱ)的聚(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三元丙烯酸类树脂[poly(EA MMA HEMA)]乳胶液作为包衣液,采用Wurster式流化床包衣制备微囊Ⅰ和微囊Ⅱ。测定了2种乳胶液的平均粒径、玻璃转化温度(tg)。通过测定微囊粒度分布、释放度及显微观察和志愿者口尝来评价制备的微囊及掩味效果。结果自制的2种包衣液的平均粒子径为83.4 nm和78.8 nm,tg为64.9℃和67.8℃。质量分数为50%的包衣水平微囊中超过90%的粒径小于106μm,质量分数为50%的包衣水平微囊Ⅰ和微囊Ⅱ的平均掩味时间分别为(33±12)s(n=6)和(51±16)s(n=6),30 min释放度90.1%、84.8%。结论合成的2种poly(EA MMA HEMA)适合制备100μm级的微囊,制得的微囊掩味时间大于30 s,且30 min药物释放度良好。

    2006年03期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3 ]
  • 卡马西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万英;邹梅娟;郝秀华;刘丰;于杰;程刚;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研究卡马西平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结果卡马西平在整个肠道均吸收良好,吸收速度按十二指肠、结肠、回肠、空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度常数依次为0.230、0.182、0.178、0.165 h-1。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结论卡马西平的吸收窗比较长,适合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2006年03期 136-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7 ]
  • 葛根素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及分配系数的关联

    霍清;

    目的研究葛根素分别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与丙酮K2HPO4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方法研究系统总质量为20 g的PEG(NH4)2SO4中和体系总体积为10 mL丙酮K2HPO4中的体积比φ和分配系数K。结果确定了PEG(NH4)2SO4双水相最佳体系:PEG1500质量分数20%,(NH4)2SO4质量分数16%;丙酮K2HPO4双水相最佳体系:V(丙酮)∶V(水)=8∶2,K2HPO4质量为1.5 g。结论分别对这两个双水相最佳体系的分配系数进行了关联,lnK/φ2K2=A*+b*(w″-w′)这个模型适用于这两个双水相体系,关联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2006年03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8 ]
  •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Ⅰ)

    郑健;高慧媛;陈广通;吴斌;吴立军;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 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Ⅱ)、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hes-peretin 7OβDglucoside,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pyrangluc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2006年03期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84 ]
  • 石莼的化学成分

    孙奕;侯柏玲;杨颖;裴月湖;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24R,28R环氧5烯3β醇(Ⅰ)、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Ⅱ)、豆甾5,28(29)二烯3β醇(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酸(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除(Ⅱ)以外均为首次从石莼中分离得到。

    2006年03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9 ]
  • 酸浆宿萼的化学成分

    赵倩;邱莉;卜光明;曲戈霞;邱峰;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酸浆宿萼(Physalis 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对酸浆宿萼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回收乙醇,浓缩后用水混悬,依次用环己烷、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层经硅胶柱色谱,CHCl3MeOH混合溶剂做梯度洗脱;CHCl3MeOH体积比为100∶2、100∶6,洗脱部分以及萃取后的水层再次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柱色谱、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RP HPLC等,共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中4个为酸浆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浆苦素D(Ⅰ)、酸浆苦素L(Ⅱ)、酸浆苦素O(Ⅲ)、4,7二脱氢新酸浆苦素B(Ⅳ);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Ⅴ)、商陆素(Ⅵ)、木犀草素7,4′二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商陆素(Ⅵ)、木犀草素7,4′二OβD葡萄糖苷(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个已知化合物。

    2006年03期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48 ]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栽培黄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王秀敏;邓英杰;张修宇;范玉玲;赵春杰;王栋;

    目的建立测定栽培黄芩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9个组分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在线提取,硫酸磺化后直接测定法;选用DB-1毛细管柱,通过柱程序升温手段,对9种农药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所测定的3批栽培黄芩样品和1批野生黄芩中总六六六和总滴滴涕的质量分数均小于等于1.463×10-5%。结论可用于栽培黄芩的有机氯农药测定。所测定样品及野生对照药材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低于相关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2006年03期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33 ]
  • HPLC法测定卡络磺钠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纪标;王东凯;高斐;徐松林;刘莱;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卡络磺钠注射液中卡络磺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以0.01 mol.L-1磷酸二氢铵(pH 3.0)乙醇(体积比为10∶1)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卡络磺钠在50~250 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2%(n=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卡络磺钠注射液中卡络磺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2006年03期 159-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2 ]
  • HPLC法测定辽东楤木根皮中木皂苷C的含量

    宋少江;李丽;马志强;徐绥绪;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辽东木根皮中木皂苷C含量的方法。方法固定相为Diamonsin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体积比为67.0∶33.0∶0.2),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06 nm,柱温为30℃。结果木皂苷C在20~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3.2%(n=6)。结论可用于木皂苷C的定量分析。

    2006年03期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8 ]
  • 人参总皂苷对老龄大鼠基底前脑-皮质的保护作用

    李柏林;李艳娟;曾宪旭;韩艳春;王睿;

    目的探讨自由基对基底前脑海马/大脑皮质系统的损害及人参总皂苷(GS)的保护作用,为GS抗脑衰老及改善老龄动物认知能力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Wistar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第17个月始饲以GS至27个月)。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对3组大鼠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进行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含量测试;同时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老龄组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NO及MDA含量分别较青年组显著增高(P<0.01);但给药组较老龄组降低(P<0.05);老龄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给药组其活性较老龄组增高(P<0.05)。结论GS具有增强基底前脑海马/大脑皮质系统抗氧化的能力,并能够提高SOD的活性。

    2006年03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柴胡乳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杨错;邢立国;刘玉兰;

    目的研究中药柴胡乳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碳粒廓清法、溶血素测定法和2,4二硝基氯苯诱导DTH反应法测定柴胡乳剂对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及环磷酰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柴胡乳剂组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明显提高;柴胡乳剂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增加DTH反应小鼠的耳肿胀度。结论柴胡乳剂可以增强正常小鼠及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2006年03期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81 ]
  • Aspergillus sp.D-1专一性还原左旋一叶萩碱

    关宏;杨莉;李红岩;孙燕;王旭;游松;

    目的筛选具有还原左旋一叶碱能力的微生物菌株。方法通过TLC分析进行菌株的筛选,利用RP HPLC测定左旋一叶碱和产物的浓度,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产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筛选到一菌株Aspergillussp.D 1能够专一性地还原左旋一叶碱的γ,δ双键产生14,15二氢一叶碱。在丝状真菌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催化的还原反应。

    2006年03期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2 ]
  • 头孢呋辛钠疗效和安全性再评价

    邵建华;张景海;

    目的进一步评价头孢呋辛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开放试验,每次1.5 g,每日2次,静脉注射,重度患者每次3.0 g,每日2次。手术后预防细菌感染,每日1次,每次1.5 g,静脉注射。结果头孢呋辛钠治疗呼吸道感染痊愈率65.06%、有效率88.86%。其细菌总清除率为88.8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结论头孢呋辛钠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其他感染及手术后预防细菌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

    2006年03期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81 ]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与药学常用3种印刷版检索工具的比较

    张辉;王桂清;

    目的比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与3种检索刊物《中国药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的特点、内容及文献实例。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不能取代3种检索刊物;3种检索刊物各具特色,它们之间互相补充,不可相互取代。

    2006年03期 180-183+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桔梗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付文卫;窦德强;裴月湖;

    目的综述桔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桔梗药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0年以来的研究文献,回顾了桔梗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结论桔梗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药材,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2006年03期 184-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8 ] |[阅读次数:420 ]
  •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肖京力;周丽莉;礼彤;

    目的介绍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方法检索归纳近年来国内外超临界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结合应用的29篇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已在生物工程领域应用的超临界流体技术有超临界流体酶催化、超临界流体发酵、超临界流体灭菌和细胞破碎技术等。结论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大有潜力。

    2006年03期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