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淼;于叶玲;唐星;
目的制备阿糖胞苷多囊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阿糖胞苷多囊脂质体;RP-HPLC法测定含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工艺和处方;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囊脂质体形态;以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结果一次乳化时间为8 min、氮气流速为0.3 m3.h-1时包封率最高;优化处方中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胆固醇(CH)、三油酸甘油酯(TO)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2、7.5、4 g.L-1,赖氨酸浓度为40 mmol.L-1,有机溶剂选择氯仿-乙醚(体积比1∶1)。阿糖胞苷多囊脂质体在400倍显微镜下形态光滑、圆整,内部呈蜂窝状,无磷酯碎片;平均粒径19.49μm,跨距0.91;包封率达70%以上;以人空白血浆为释放介质,两周释放药物约60%。结论制备的阿糖胞苷多囊脂质体外观良好,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药物缓慢释放,无突释现象。
2009年01期 v.26;No.156 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7 ] - 董岩;罗濛;姜同英;邱敦有;梁鑫;王思玲;
目的制备稳定合格的华蟾素注射乳剂,完善已有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制剂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华蟾素注射乳剂,并在华蟾素注射液中5-羟色胺含量测定方法(WS3-B-3045-98)的基础上,建立准确、稳定、操作简便的华蟾素注射乳剂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5-羟色胺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温度不低于20℃,且在加入显色剂后30~35 min内测定,乳剂中5-羟色胺含量为(11.25±0.54)mg.L-1;华蟾素注射乳剂的粒径为(87.7±16.1)nm,zeta电位为-23.7 mV,渗透压偏高渗,pH值为5.31,黏度为3.922×10-3Pa.s,Ke为2.5%。结论华蟾素注射乳剂各项指标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静脉注射制剂及部颁标准中华蟾素制剂含量的要求。
2009年01期 v.26;No.156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6 ] - 杨永钢;赵利刚;杨永铁;方亮;
目的制备青藤碱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将青藤碱及各种渗透促进剂直接溶于压敏胶中制备压敏胶分散型贴剂;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研究青藤碱贴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结果由DURO-TAK87-4098型压敏胶制备的贴剂的稳态渗透速率显著高于由DURO-TAK 87-2677制备的贴剂。加入各种渗透促进剂后,促渗作用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质量分数):15%肉豆蔻酸异丙酯>10%肉豆蔻酸异丙酯>10%氮酮>5%肉豆蔻酸异丙酯>10%油酸>10%N-甲基吡咯烷酮。联合应用促进剂后促渗作用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质量分数):10%肉豆蔻酸异丙酯+5%薄荷醇>10%肉豆蔻酸异丙酯+5%氮酮>10%肉豆蔻酸异丙酯+10%薄荷醇>10%肉豆蔻酸异丙酯+10%氮酮,但与10%的豆蔻酸异丙酯或10%氮酮相比,没有协同作用。结论应用DURO-TAK87-4098型压敏胶制备的青藤碱压敏胶分散型贴剂有望制成长效抗炎镇痛贴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009年01期 v.26;No.156 11-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7 ]
- 张琳;蔡晓菡;高慧媛;孙博航;黄健;吴立军;
目的分离、鉴定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Sweet.)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等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薰衣草叶苷(lavandulifolioside,1)、芦丁(rutin,2)、苯甲酸(benzoic acid,3)、邻羟基苯甲酸(salicylic acid,4)、丁香酸(syringic acid,5)、腺苷(adenosine,6)、豆甾醇(stigmasterol,7)。结论其中化合物3、4、6为首次从益母草属中分离得到,1、2、5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1期 v.26;No.156 15-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15 ] - 周玉波;杜秀英;王金辉;李铣;
目的研究绿花鹿蹄草(Pyrola chlorathaSw.)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解析、理化常数分析及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绿花鹿蹄草的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taraxerol,1)、香草酸(vanillicacid,2)、丁二酸(succinic acid,3)、槲皮素(quercetin,4)、毛花猕猴桃酸B(asiatic acid,5)、高熊果酚苷(homoarbutin,6)、金丝桃苷(hyperin,7)、草夹竹桃苷(androsin,8)。结论1~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1期 v.26;No.15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2 ] - 焦启扬;吴立军;黄建;孙博航;高慧媛;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总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总苞的体积分数为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对苯二酚(hydroquinone,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5)、莽草酸(shikimic acid,6)、豆甾-4-烯-6β-醇-3酮(stigmast-4-en-6β-ol-3-one,7)、ganschisandr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结论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1期 v.26;No.15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00 ] - 朱凯;李军;罗桓;李建强;邱峰;
目的对姜科植物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etC.F.Ling)的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广西莪术根茎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蓬莪术环二烯(furanodiene,1)、吉马酮(germa-crone,2)、蓬莪术环二烯酮(furanodienone,3)、蓬莪术环氧酮(zederone,4)、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5)、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6)。结论化合物1、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1期 v.26;No.15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15 ] - 赵静;赵璇;贾娴;徐秀玲;游松;
目的对手性药物布地奈德差向异构体核磁共振信号进行归属。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纯化(R)-和(S)-布地奈德;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别测定(R)-和(S)-布地奈德的结构。结果得到差向异构体单体(R)-布地奈德和(S)-布地奈德,对二者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归属,从而确定布地奈德核磁共振各信号的归属。结论依据(R)-和(S)-布地奈德核磁共振数据可将布地奈德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中的信号进行归属。
2009年01期 v.26;No.156 30-3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杨晶;关瑾;潘莉;程卯生;李发美;
目的以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异硫氰酸酯(GITC)为手性衍生化试剂,建立苯乙醇胺类化合物对映体RP-HPLC分离分析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考察了衍生化反应中碱化试剂和衍生化试剂的浓度等反应条件对衍生化产率的影响,并考察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等因素对生成的非对映异构体分离的影响。讨论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手性衍生化及衍生后的非对映异构体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在三乙胺和GITC的浓度分别为10和5 mmol.L-1的乙腈溶液中,室温下反应20 min后,有5个苯乙醇胺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非对映异构体的硫脲衍生物。在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30 mmol.L-1醋酸铵(pH6.0)-乙腈(体积比为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室温下,5个苯乙醇胺化合物对映体衍生化后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达到4以上。结论该方法可作为苯乙醇胺类化合物对映体分离的方法之一。
2009年01期 v.26;No.156 36-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5 ] - 张国峰;吴瑕;白雪;鹿野美弘;宇野敏夫;袁丹;
目的建立野葛花中葛花苷、尼泊尔鸢尾异黄酮、鸢尾黄素-7-O-木糖葡萄糖苷、鹰嘴豆芽素A4种异黄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以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水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5℃。结果葛花苷、尼泊尔鸢尾异黄酮、鸢尾黄素-7-O-木糖葡萄糖苷、鹰嘴豆芽素A质量浓度分别在42.8~856 mg.L-1、9.12~182.4 mg.L-1、13.2~264 mg.L-1、4.20~840 mg.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9、0.999 1、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RSD=2.2%,n=9)、99.1%(RSD=2.4%,n=9)、98.6%(RSD=1.6%,n=9)和98.3%(RSD=1.5%,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野葛花的质量控制。不同花期和不同药用部位的野葛花中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2009年01期 v.26;No.15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2 ] - 曲龙妹;赵春杰;李丹;郑啸;赵国涛;
目的建立白头翁汤中白头翁皂苷B4含量测定的RP-HPLC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体积比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0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白头翁皂苷B4质量浓度在0.1~1.5 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1%,RSD为1.2%(n=9);重复性RSD为1.6%(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为白头翁汤及其新剂型改进提供了一种质量控制方法。
2009年01期 v.26;No.15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4 ] - 刘欣荣;王龙;卢懿;董晓辉;石莉;邓意辉;
目的建立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human serum al-bumin nanoparticle,HSA-NP)中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45∶55),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66 nm,柱温35℃。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剂中辅料对HCPT含量的测定无干扰,HCPT质量浓度在2.0~1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HCPT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1.0%(n=9)。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羟基喜树碱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HCPT-HSA-NP)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2009年01期 v.26;No.15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