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婵娟;赵秀丽;胡海洋;谢运飞;苏氡旭;陈大为;
目的制备β-榄香烯微乳,并对微乳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在25℃下绘制伪三元相图选择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制备β-榄香烯微乳,考察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相pH、离子强度、添加剂以及温度对微乳区域的影响;采用离心法及染色法鉴别所制备的微乳。结果制备了Labrafac cc-磷脂-HS15-1,2-丙二醇-水的β-榄香烯微乳,所制备微乳为O/W型微乳;理化性质为:pH值为7.32±0.01、渗透压为(279±3)mOsm.kg-1、黏度为(5.56±0.11)×10-3Pa.s、电导率为(1.14×10-2±7.9×10-5)s.m-1、折光率为(1.458±0.004)、zeta电位为(-2.64±0.06)mV、平均粒径为(38.3±4.3)nm。结论所制备的β-榄香烯微乳粒径小,分布均匀,理化指标稳定。
2009年06期 v.26;No.161 415-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2 ] - 刘丹;胡海洋;陈大为;刘任;赵秀丽;乔明曦;
目的筛选合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芹菜素囊泡,并考察其体外理化性质和冻干工艺。方法采用Tween80和Myrij52为成囊材料,建立了乙醇注入法制备芹菜素囊泡的制备工艺;采用微柱离心法测定芹菜素囊泡的包封率,并考察不同处方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经正交设计得到最优处方;对囊泡的粒径、外观、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分别以外观、粒径和渗漏率为指标对冻干工艺进行初步考察。结果乙醇注入法获得囊泡包封率为(69.48±2.5)%,平均粒径为(148±5.03)nm,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呈类球形,4℃下密封保存3个月包封率为(54.25±3.7)%、渗漏率为21.9%,在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体外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以葡萄糖和甘露醇(质量比1∶1)为冻干保护剂,预冻时间为3 h,干燥时间为30 h。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制备的囊泡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冻干制剂外观饱满,粒径和包封率变化较小,可以明显提高囊泡的体外稳定性。
2009年06期 v.26;No.161 423-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5 ]
- 李行诺;闫海霞;沙娜;华会明;吴立军;果德安;
目的对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S.Moore)的生物碱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粉防己碱(tetrandrine,1)、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2)、2′-N-chloromethyltetrandrine(3)、氧化防己碱(oxofangchirine,4)、粉防己碱D盐酸盐(fenfangjine D hydrochloride,5)、荷苞牡丹碱((+)-dicentrine,6)、tazopsine(7)。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6期 v.26;No.161 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55 ] - 张娜;路金才;王晶;韩凌;杨晓光;
目的对栽培于我国辽宁本溪的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针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M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数据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曼地亚红豆杉针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萜类化合物:紫杉宁(taxinine,1)、东北红豆杉素(taxacin,2)、紫杉欧吉酚(taxa-gifine,3)、2-去乙酰氧基紫杉宁J(2-deacetoxytzxinine J,4)、东北红豆杉素I5-O-桂皮酰基三乙酸酯(5-O-cinnamoyltaxacin I triacetate,5);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6)、银杏双黄酮(ginkget-in,7)、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8)。结论化合物2、5、7、8为首次从栽培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
2009年06期 v.26;No.161 434-43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1 ] - 李莹;孙博航;黄健;高慧媛;吴立军;
目的分离并鉴定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北五味子藤茎体积分数为95%乙醇的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chisandrin B(1)、五味子醇B((+)-schizandrol B,2)、五味子素C((-)-schisandrinc,3)、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4)、(+)-gomisin M1(5)、(-)-dihydroguaiaretic acid(6)、(-)-aus-trobailiguan6(7)、尿嘧啶(uracil,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北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得到。
2009年06期 v.26;No.161 438-44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6 ] - 骆昉;李娜;曹桂东;遇璐;宋少江;
目的研究芦根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核磁共振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2)、大黄素甲醚(physcion,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香草醛(vanillin,6)、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7)和3α-O-β-D-吡喃葡萄糖基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glucopyranosyl)-lyoni-resinol,8)。结论化合物2、3、7、8为首次从芦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6期 v.26;No.161 44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8 ] - 蒋璘;丁怀伟;宋少江;
目的对中药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Makino.)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ODS、Sephadex LH-20和制备HPLC等手段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过氧化麦角固醇(ergosterol peroxide,1)、尿嘧啶(uracil,2)、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3)、豆甾醇(stigmasterol,4)、奇任醇(kirenol,5)、琥珀酸(succinicacid,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2009年06期 v.26;No.161 44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5 ]
- 王娜;邓英杰;王敏;曹金娜;张睿智;刘颜;
目的对洛莫司汀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建立洛莫司汀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柱离心法分离洛莫司汀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HPLC法测定洛莫司汀含量。结果微柱离心法对洛莫司汀游离药的吸附率在97.25%~98.36%内,空白脂质体回收率在98.60%~100.5%内,洛莫司汀脂质体和游离洛莫司汀得到良好的分离;在选定色谱条件下,洛莫司汀与脂质体分离良好,辅料不干扰测定,洛莫司汀质量浓度在0.5~50.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2%(n=5),加样回收率在97.96%~98.79%内。结论微柱离心-HPLC法可用于洛莫司汀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2009年06期 v.26;No.161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7 ] - 齐伟;孙立新;赵海晓;杨红英;郭君阳;刘丽霞;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白英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0.05%的磷酸水溶液(体积比25∶75),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5℃,流速1.0 mL.min-1。结果绿原酸质量浓度在0.5~32.0 mg.L-1(r=0.999 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52%。咖啡酸质量浓度在10.0~640.0μg.L-1(r=0.999 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3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白英药材的质量控制。
2009年06期 v.26;No.161 45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1 ] - 马丽丽;金艺;鲁樱;门金玉;赵怀清;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杞蓉片中淫羊藿苷和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ODS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为0.1%磷酸-四氢呋喃(体积比20∶80∶1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淫羊藿苷质量浓度在2.5~25.0 mg.L-1内、金丝桃苷质量浓度在2.0~20.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1.4%)和97.9%(RSD=1.1%)。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杞蓉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2009年06期 v.26;No.161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6 ] - 陈凤菊;李燕;李建文;潘长琦;刘晓红;何仲贵;
目的建立测定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复方分散片中药物及有关物质含量的HPLC法。方法将2种主药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备成分散片,采用Kromasil C8柱(150 mm×4.6 mm,5μm),磷酸盐缓冲液(20 mmol.L-1磷酸氢二钠1 000 mL与20 mmo.lL-1磷酸二氢钾600 mL混合,pH值7.2)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2种主药及5种有关物质能够完全分离,氯沙坦钾质量浓度在100~600 mg.L-1内、氢氯噻嗪质量浓度在25~15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分别为0.16%、0.34%,重复性RSD分别为1.5%、2.6%。样品在12 h内稳定,回收率分别为101.8%(RSD=1.8%)、101.1%(RSD=1.3%),该方法能准确定量主药成分。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适用于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复方分散片的药物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2009年06期 v.26;No.161 460-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4 ] - 周春玲;杨威;李庆民;
目的建立复方氢氧化铝镁片中叶绿素铜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在波长405 nm处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含量。结果叶绿素铜钠质量浓度在6.258~10.43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6.39×10-2ρ+1.66×10-2,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2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良好,可用于复方氢氧化铝镁片的质量控制。
2009年06期 v.26;No.161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 - 洪博;赵春杰;马童童;辛春红;郭允;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阿奇霉素原料药中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6种残留溶剂的含量。方法以OV-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色谱柱(30 m×0.32 mm,0.5μm),载气为氮气,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4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30℃、保持4 min,以25℃.min-1升至120℃、保持5 min),以二甲亚砜为溶剂,进样量1μL。结果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 1~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9%~99.6%(n=9)。结论该法分离完全,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测定原料药中残留溶剂含量的方法。
2009年06期 v.26;No.161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张明时;张泽楷;夏品华;陈文生;伍庆;
目的了解贵州中药材GAP基地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方法在贵州11个主要GAP药材基地采集中药材样品155个,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9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结果155个样品中有39个样品检出农药,检出率25.16%。其中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五氯硝基苯(PCNB)的检出率分别为15.48%、2.28%和5.81%。25种药材农药总残留量大小为:根系类>全草类>树皮类>茎叶类>花果类。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有11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7.09%,超标的为根系类药材。结论贵州中药材GAP基地大部分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2009年06期 v.26;No.161 47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