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69255

药剂

  •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用于吲哚美辛载药与溶出性质

    黄秀平;吴明臣;牛霞;韩旭;姜同英;王思玲;

    目的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以期提高吲哚美辛的溶出速率。方法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普兰尼克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双模板,用软膜板法制备具有介孔孔道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药物载体,采用扫描电镜及氮气吸附-脱附手段表征载体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用吸附平衡挥干法载药制得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并对该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由粒径相对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其粒径主要集中在2~5μm,载体的比表面积为502.87 m~2·g~(-1),孔容为2.23 cm~3·g~(-1),孔径为23.75 nm。吲哚美辛/介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药物溶出速率与累积溶出度与吲哚美辛原料药相比均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吲哚美辛已高度分散于微球载体中,药物的溶出速率明显加快,为提高吲哚美辛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013年04期 v.30;No.207 249-25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7 ]

药物化学

  • 抗精神病新药阿立哌唑的合成

    刘秀杰;王媞媞;钟永亮;王潇;

    目的合成阿立哌唑并考察优化中间体合成工艺。方法采用7-羟基-3,4-二氢-2(1H)-喹诺酮为起始原料,在碳酸钾存在下,与1,4-二溴丁烷发生醚化生成中间体7-(4-溴丁氧基)-3,4-二氢-2(1H)-喹诺酮(2),在KI和TBAB催化下,继续与N-(2,3-二氯苯基)哌嗪盐酸盐反应,制得目标产物阿立哌唑(1)。在此基础上,对中间体2的合成工艺进行考察,确立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中间体2和目标产物的结构均已由~1H-NMR和MS确证,总收率为67.6%,熔点:139~140℃,与文献报道(139.0~140.0℃)相符。结论和文献报道方法相比,本工艺采用丙酮作为溶剂,代替了文献中采用的DMF溶剂,使合成成本大为降低;采用重结晶的方法进行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纯化,取代了文献中采用的柱层析方法,使操作大为简化,合成工艺更适合于放大合成及工业化。此外,中间体2的合成工艺得到优化后,收率比文献提高了近10%;总收率比文献提高5%。

    2013年04期 v.30;No.207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药物分析

  • LC-MS法分析拉米夫定的有关物质

    曲亮;孙璐;刘杰;

    目的建立检测拉米夫定中有关物质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分析鉴定拉米夫定原料药、加速破坏样品和制剂产品中的有关物质,并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方法色谱柱为Syncronjs C_(18)柱,以5 mmol·L~(-1)乙酸铵-甲醇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对拉米夫定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一级全扫描和自动二级全扫描方式对样品进行质谱检测。结果拉米夫定及其各有关物质分离良好,共检测到13种有关物质。结果表明,拉米夫定的主要降解反应为氧化、差向异构化、脱氨和水解。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药物的稳定性良好,但在碱性和氧化条件下,药物稳定性较差。制剂产品中有关物质的种类较原料药有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拉米夫定有关物质和降解途径的研究,试验中检测到的有关物质,推测的降解途径及该类物质的质谱行为规律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13年04期 v.30;No.207 25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4 ]
  • RP-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黑参颗粒中肉桂酸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

    贺康洪;张广春;陈明明;陈晓辉;

    目的建立复方黑参颗粒中肉桂酸、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体积分数为0.05%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6 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肉桂酸和次野鸢尾黄素在0.76~3.80 mg·L~(-1)(r=0.999 5)、0.44~2.18 mg·L~(-1)(r=0.999 5)内线性关系良好。肉桂酸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3%、99.9%;RSD分别为1.8%、0.6%。结论本方法可作为复方黑参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3年04期 v.30;No.207 264-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 HPLC法同时测定金钮扣中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

    何洋;周洪波;刘建雄;李慧珊;李萍;房志坚;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钮扣中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ela Promo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溶液(体积比为15:8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结果芦丁和异槲皮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32~1.920 mg·L~(-1)(r=0.999 5)和0.800~48.000 mg·L~(-1)(r=0.999 5)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和99.7%,RSD分别为1.0%和1.5%。结论本方法可作为金钮扣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2013年04期 v.30;No.207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RP-HPLC法同时测定怀槐树皮中4种异黄酮苷的含量

    尹涛;沈博;黎雄;刘东春;崔征;王东;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怀槐树皮药材中染料木苷、鸢尾苷、saikoisoflavonoside A和怀槐异黄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质量分数为0.05%磷酸溶液(体积比为16:84);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5℃。结果染料木苷、鸢尾苷、saikoisoflavonoside A和怀槐异黄酮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42~2.09、1.00~5.00、5.12~25.60和1.81~9.04 mg·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99.9%、100.2%和99.9%,RSD分别为2.1%、3.0%、2.5%和2.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怀槐树皮中染料木苷、鸢尾苷、saikoisoflavonoside A和怀槐异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2013年04期 v.30;No.207 272-27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LC-MS/MS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多奈哌齐的浓度

    宋微;徐海燕;金艺;付瑶;袁波;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多奈哌齐浓度的LC-MS/MS法,并用该法研究多奈哌齐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醋酸铵溶液-甲酸(体积比为50.0:50.0:0.1),采用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方式检测,测定家兔给予多奈哌齐贴剂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血浆中多奈哌齐质量浓度在1.0~5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5);日内精密度RSD≤7.9%,日间精密度RSD≤6.4%;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5.1±7.1)%(n=6),基质效应为(109.9±2.8)%(n=6)。多奈哌齐贴剂在家兔血浆中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t_(1/2)为(28.2±11.4)h,ρ_(max)为(0.353±0.101)mg·L~(-1),AUC_(0-168)和AUC_(0-∞)分别为(15.6±6.4)和(15.7±6.4)mg·h·L~(-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多奈哌齐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2013年04期 v.30;No.207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正交试验优选拆分5种碱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法

    郭雯雯;付小帅;崔艳;姜珍;郭兴杰;

    目的以羧甲基-β-环糊精(carboxymethyl-β-cyclodextrin,CM-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对5种碱性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amlodipine besilate)、二氧丙嗪(dioxopromethazine)、硫酸特布他林(terbutaline sulfate)、氢溴酸后马托品(homatropinehydrobromide)和盐酸美普他酚(meptazinol hydrochloride)进行对映体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考察3个水平数背景电解质溶液的pH值、CM-β-CD浓度、缓冲盐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了分离条件。结果在最优分离条件下,苯磺酸氨氯地平、二氧丙嗪、硫酸特布他林、氢溴酸后马托品、盐酸美普他酚对映体达到良好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2.6、4.4、6.0、5.7、3.5。结论 CM-β-CD对5种碱性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对映体选择性。

    2013年04期 v.30;No.207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2 ]

药理

  • 鼠尾草酸对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及其机制

    马征;黄凰;肖佩;杨智;

    目的测定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经口灌胃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并探讨引起动物急性死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采用霍恩氏法随机分组,经口染毒,观察14 d,计算其LD_(50),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另取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以LD_(50)剂量的CA一次性经口染毒后,分别于0、1、4、8 h采血,检测血清中肝肾功能指标、总超氧化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同时处死动物取肝和肺制成组织匀浆测定T-SOD、GSH-PX、MDA含量。结果 CA对雄雌SD大鼠的急性经口LD_(50)为3.16 g·kg~(-1)(95%可信限为1.86~5.38 g·kg~(-1))。光镜下死亡动物肝、肾和肺组织可见明显病理学改变;以3.16 g·kg~(-1)剂量的CA一次性经口染毒后,SD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素氮(blood urine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SOD和肺组织中GSH-PX和MDA含量随时间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 CA属低毒,其急性毒性损伤的主要器官为肝、肾和肺。

    2013年04期 v.30;No.207 287-29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 ]
  • 呋喃二烯抑制脑胶质瘤作用

    杜丽媛;陈燕;宋荣霞;林东海;孙秀燕;

    目的观察呋喃二烯(furanodiene,FDE)纳米乳对颅内移植G422胶质母细胞瘤小鼠化疗后的生存期变化及病理改变,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评估FDE纳米乳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植入昆明小鼠脑白质中建模,考察FDE纳米乳及其与卡莫司汀联合组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观察各组瘤组织的病理结构变化。采用细胞增殖抑制法、Hoechst33258染色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等方法初步探索FDE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 FDE纳米乳(80 mg·kg~(-1))组治疗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为28.1%,联合组生命延长率可达69.0%;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FDE纳米乳组肿瘤细胞排列疏松,未见明显侵润;联合组肿瘤体积小,且与周围组织间边界清晰。细胞增殖抑制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实验均表明FDE对U251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分析当FDE浓度为18.5μmol·L~(-1)时,U251细胞早期凋亡率可达71.8%。结论 FDE通过调节胶质母细胞的增殖、早期凋亡等机制,有效抑制小鼠胶质瘤的生长。

    2013年04期 v.30;No.207 292-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中药研究

  • 大孔树脂纯化核桃楸皮总黄酮工艺

    杜瑞娟;张聪璐;梁宁;李金凤;侯晓虹;

    目的大孔树脂纯化核桃楸皮总黄酮的工艺优化。方法以大孔树脂D-101、AB-8、NKA-2和HPD-826对总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树脂种类,并对优选树脂的吸附特性和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 AB-8具有较好的吸附率和解吸率,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的pH为7.0,总黄酮质量浓度为4.26 g·L~(-1),上样流速为0.9 mL·min~(-1),洗脱溶剂为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洗脱体积为108 mL。经AB-8大孔树脂纯化1次后,核桃楸皮总黄酮含量提高至原来的3.12倍。结论 AB-8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用于核桃楸皮总黄酮的纯化。

    2013年04期 v.30;No.207 298-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1 ]

生物药学

  • 两种具有双功能活性蝎毒蛋白融合体的构建

    崔勇;郭桂丽;毛英姿;刘岩峰;张景海;

    目的首次报道利用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BmKAGAP产生两种不同的融合蛋白,目的是获得镇痛和抗肿瘤的双功能活性。方法融合蛋白是以嵌合毒素的形式进行构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两种不同类型的柔性连接物,以及BmKAGAP。克隆编码两种融合蛋白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融合蛋白分离纯化,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MTT法测定融合蛋白的镇痛活性与细胞抑制活性。结果融合蛋白在小鼠模型中体现出镇痛活性(rLHRH-Tag(His)AGAP>rTag(His)-LHRH-L8-AGAP>rBmKAGAP),同时对肝癌细胞株Hep3B具有细胞毒活性(rLHRH-Tag(His)-AGAP>rBmKAGAP>rTag(His)-LHRH-L8-AGAP)。结论得到优化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候选者为嵌合毒素rLHRH-Tag(His)-AGAP。

    2013年04期 v.30;No.207 30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临床药学

  • 维生素K_1微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孙婷;唐丽英;徐静瑶;赵云丽;于治国;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维生素K_1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并应用于经灌胃给予维生素K_1微乳剂后的维生素K_1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经灌胃给予维生素K,微乳剂3.77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采用无水乙醇-乙醚(体积比为1:3)提取的方法处理血浆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K_1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Thermo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无水乙醇-水(体积比为90:10),流速为1.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血液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维生素K_1的线性为48~2 400μg·L~(-1),r=0.995 3,定量下限为48μg·L~(-1),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_(max)=1.0 h,t_(1/2)=7.61 h,ρ_(max)=0.77 mg·L~(-1),AUC_(0-t)=2.87 mg·h·L~(-1),AUC_(0-∞)=3.21 mg.h·L~(-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维生素K,微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2013年04期 v.30;No.207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综述

  • 绿色荧光蛋白在药物发现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程彬;宋宏锐;杨鹏;

    目的药物的设计与筛选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环节,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药物发现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通过综述22篇中、英文文献,在化学药物基因药物等方面介绍了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药物发现研究中的应用。结果绿色荧光蛋白最早发现于美国西北海岸的水母中,在紫外照射下可以产生明亮的绿色荧光。它具有很多理想性的特征,如对酸、碱、氧化还原剂等许多化学试剂有极强的稳定性,因此常被于活体细胞或组织的跟踪、标记中,被喻为"活的"分子探针。通过监测绿色荧光蛋白可以对体内基因表达、细胞内蛋白质原位定位,观测肿瘤发生、生长、转移等过程,提供重要生物学靶标有效信息。结论绿色荧光蛋白在药物设计和筛选等领域展示了广阔前景,它与药物设计、药物筛选的结合将为新药研究和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2013年04期 v.30;No.207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9 ]
  • 手性药物合成中酶的高通量筛选进展

    宋明;张新;游松;

    目的介绍手性药物合成中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的进展。方法根据近年发表的关于手性药物合成中酶的高通量筛选文献共30篇,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介绍了一系列的立体选择性酶筛选方法。包括化学发光和荧光法,pH指示剂法,酶偶联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体现了高通量的原则,即快速、高效、可靠。结论高通量筛选方法对于寻找新的酶和生物催化剂意义重大。

    2013年04期 v.30;No.207 318-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刊物简介

    <正>为推动亚洲药物制剂科学的发展、为全球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沈阳药科大学与汉草坊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即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AJPS,ISSN 1818-0876)。

    2013年04期 v.30;No.20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刊物简介

    <正>《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亚洲传统医药)是2006年创刊(国际刊号:ISSN 1817-4337),由沈阳药科大学与汉草坊医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香港亚洲医药出版社出版,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传统医药行业全英文资讯期刊——发行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各国。

    2013年04期 v.30;No.207 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