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艳志;时佳;李宣;陈杰鹏;段丽丽;邓意辉;
目的以有效期为指标,筛选维生素K_2口服纳米乳的较优抗氧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入抗氧剂和/或金属离子螯合剂的纳米乳中维生素K_2的含量,借助经典恒温法预测各处方纳米乳在25℃的有效期。结果未加抗氧剂的维生素K_2纳米乳的有效期为0.10年;使用单一抗氧剂或金属离子螯合剂只能将有效期提高至原来的2~4倍,而抗氧剂与金属离子螯合剂联用可将制剂的有效期提高至原来的20倍以上,其中维生素C棕榈酸酯与Ca Na2EDTA联用,可使纳米乳的有效期提高24倍,可达2.36 a。结论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剂与金属离子螯合剂后可显著提高纳米乳的有效期,其中维生素C棕榈酸酯与Ca Na2EDTA联用的抗氧化效果最佳。
2017年11期 v.34;No.262 951-957+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王浩;温梦;鄂义峰;蔡东;崔银;
目的以大豆油为药物载体及乳滴基本成分,大豆磷脂为乳化剂,制备苯丁酸氮芥钠亚微乳,考察水相pH,油酸,吐温-80等因素对药物包封率、粒径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药物的释放行为。方法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粗乳,磷酸调节粗乳外水相pH值,高压均质法制备亚微乳,密封高温高压灭菌得最终产品。激光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乳滴粒径,酸度计测定乳剂的pH,考察两个时间段的储存期后的乳滴粒径、ζ电位和乳剂pH的变化。低温高速离心分离油水两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相及全乳的药物含量并得到包封率,正渗透膜透析法考察乳剂中苯丁酸氮芥钠在pH7.4的磷酸缓冲盐中的释放行为并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结果粗乳pH值越低,苯丁酸氮芥钠在最终产品乳滴中的包封率越高,油酸和Tween-80有助于包封率和ζ电位绝对值的提高。所得乳剂在储存30、60 d后,均出现pH降低的现象。油酸防止了粒径的增长和ζ电位绝对值的降低,Tween-80未有此作用。药物有明显的突释相,突释相过后呈现缓释相,包封率越低突释率越高。药物的释放符合Freundlich方程。结论调节合适的pH,选用合适的助乳化剂,有助于得到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呈现特定缓释行为的苯丁酸氮芥钠乳剂。
2017年11期 v.34;No.262 958-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王亚宇;王婧祎;娄璐;王晶;路金才;贾凌云;
目的研究差不嘎蒿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等方法对差不嘎蒿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差不嘎蒿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1)、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5-di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2)、异野樱素(isosakuranetin,3)、7-羟基-5,6-二甲氧基香豆素(umckalin,4)、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3',4'-trimethoxyflavone,5)、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tomentin,6)、山奈酚-4'-O-甲醚(Kaempferol-4'-O-methylether,7)、泽兰黄素(eupatr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二氢槲皮素-4'-甲醚(taxifolin-4'-methylether,10)。结论化合物4、5、7、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7年11期 v.34;No.262 96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7 ]
- 刘夕琳;张羽男;杨玉婷;殷和美;张宇;孙长海;
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的熊果酸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考察熊果酸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口服灌胃方式给大鼠服用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分别于给药后0、0.25、0.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和12.00 h,大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血浆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HPLC-MS测定血浆中熊果酸的浓度并绘制药代动力学曲线。方法的色谱条件为,固定相:Sino Pak-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甲醇-纯净水(含体积分数为0.02%的三乙胺)(体积比为90∶10),流速:0.5 m 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为:采集方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离子极性:负离子,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检测离子:熊果酸m/z=455.7、甘草次酸m/z=470.6,N2体积流量:35.0 L·min-1,加热温度:350℃。药动学数据处理采用中国药理学会编制的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结果熊果酸的线性为10~640μg·L-1,定量下限为1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为80.57%,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熊果酸-乙醇共晶和熊果酸原料药经灌胃给药后,AUC0-12 h分别为(279.7±22.9)和(171.1±11.4)h·μg·L-1,AUC0-∞分别为(352.9±45.0)和(297.9±65.9)h·μg·L-1,ρmax分别为(83.5±4.1)和(44.01±2.79)μg·L-1。药动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熊果酸-乙醇共晶灌胃给药后明显提高其血药浓度,改善生物利用度。
2017年11期 v.34;No.262 973-97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9 ] - 刘家鑫;陈明明;杨雪艳;张欣;赵云丽;于淼;于治国;
目的以不同产地的常春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常春藤药材的指纹图谱及其8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常春藤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含量测定的建立:色谱柱为Extend-C18柱(150 mm×4.6 mm,5 m),以体积分数为0.05%的磷酸溶液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建立了常春藤药材的指纹图谱和8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确定了常春藤药材指纹图谱中的21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15批药材中各成分的含量为0.01%~4.4%。结论本方法为科学评价常春藤药材质量提供了依据。
2017年11期 v.34;No.262 979-986+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4 ] - 孙婷;姜建国;刘云;李丽超;史丽芳;
目的研究一致性评价品种"盐酸特拉唑嗪片"溶出曲线检测的全自动方法,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盐酸特拉唑嗪片在绘制其溶出曲线时,要求同时测量12片样品,在多个时间点进行采样以及在多种pH介质中进行检测,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传统方法很难满足要求,为此,作者采用全自动溶出检测系统进行了其溶出曲线的方法研究,整套方案在符合《中华人们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的情况下,实现溶出、采样、稀释、进样、读数、溶出曲线绘制和分析等整个溶出过程全自动化。结果此方法所采取的措施与管理方法能保证数据真实、同步、准确、可靠、可追溯,即满足数据可靠性的ALCOA(A—attributable,L—legible and permanent,C—contemporaneous,O—original,A—accurate)原则。结论采用全自动方法对4种介质中盐酸特拉唑嗪片的溶出曲线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7年11期 v.34;No.262 98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刘成成;王颜红;张红;周强;赵春杰;
目的制备满足流式分析要求的聚苯乙烯微球,进行量子点荧光编码,建立克百威流式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荧光编码微球性能进行表征。方法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通过溶剂挥发法对其进行量子点荧光编码,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分析对微球进行考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记录微球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在0.2~1.0 mg·L-1克百威水溶液中,随着克百威质量浓度的增加,量子点荧光编码聚苯乙烯(polystyrene labeled with quantum dots,QDs@PS)微球的荧光值逐渐下降。结论基于荧光淬灭原理,初步建立了一种水体中克百威残留量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
2017年11期 v.34;No.262 994-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正>《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即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Asian J Pharm Sci,ISSN1818-0876),创刊于2006年,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Elsevier出版的全英文双月刊,为亚洲药学联盟(AFPS)的官方杂志。名誉主编为日本东京永井基金会Tsuneji Nagai教授、日本愛知学院大学Yoshiaki Kawashima教授和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主编为沈阳药科大学何仲贵教授、日本歧阜药科大学Hirofumi Takeuchi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Paul WS Heng教授,副主
2017年11期 v.34;No.262 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正>《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亚洲药物制剂科学,简称AJPS),沈阳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10月14日收到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集团)的通知,经过严格评审,AJPS从2015年第1期起被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近日AJPS将从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数据库转移到SCIE数据库。AJPS是国内第一本被SCIE收录的药剂学学术期刊,是继《中国天然药物》和《药学学报》英文刊之后又一本被SCIE收录的药学类期刊。
2017年11期 v.34;No.262 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正>《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亚洲传统医药)是2006年创刊(国际刊号:ISSN 1817-4337),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香港盛京药大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传统医药行业全英文资讯期刊——发行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各国。本刊以医药卫生行业医疗、教育、科研、生产、贸易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各国(地区)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官员为主要读者,报道亚洲传统药物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
2017年11期 v.34;No.262 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