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珊珊;马晓星;隋小宇;刘畅;张军威;韩翠艳;
目的构建穿膜肽R8修饰葫芦素B纳米结构脂质载体(R8 conjugated cucurbitaicin B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R8-CuB-NLCs),并评价其体外穿膜效果。方法以SA-R8为穿膜材料,采用熔融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R8-CuB-NLCs,并表征;以香豆素-6(coumarin-6,Cou-6)为荧光探针、乳腺癌MCF-7为模型细胞,考察R8-CuB-NLCs的体外摄取行为,并采用CCK-8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 R8-CuB-NLCs呈类圆形,平均粒径(35.00±1.20)nm,包封率(78.22±3.64)%,9 h内释放(76.90±3.05)%,具有缓释作用;穿膜肽R8修饰载香豆素-6纳米结构脂质载体(R8-Cou6-NLCs)的体外摄取率是普通载香豆素-6纳米结构脂质载体(Cou6-NLCs)的1.68倍(P<0.01);R8-CuBNLCs细胞毒性明显高于普通载葫芦素B纳米结构脂质载体(CuB-NLCs)和CuB溶液(P<0.01)。结论穿膜肽R8可以显著增强纳米粒的跨膜行为,提高CuB的药效。
2018年04期 v.35;No.267 253-25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4 ] - 栾嘉瑶;高亦鲲;王梦洋;刘迎春;
目的根据模型蛋白的空间尺寸设计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初步探索不同孔径载体对蛋白药物载药、释药及稳定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表面活性剂P123为胶束模板,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利用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载体;以溶菌酶(lysozyme,LYS)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模型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测定不同孔径载体对LYS和BSA酶降解的保护程度。结果制备出三种孔径(7、17、22 nm)介孔二氧化硅载体,三种载体对LYS和BSA的载药量均为40%左右,LYS和BSA在三种载体中的总释放度均随孔径的减小而减小,7 nm和17 nm载体分别对LYS和BSA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介孔二氧化硅可用于高效装载蛋白药物并提高其稳定性,载体孔径尺寸越接近蛋白药物的大小,对其保护作用越强。
2018年04期 v.35;No.267 259-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朱澄云;万书彤;张雨萌;刘雨庭;姜雨萌;郑佳妮;孙超;
目的制备法莫替丁生物黏附型中空微球,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法莫替丁生物黏附型中空微球,以微球包封率、收率及漂浮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进行离体黏附性试验、体外溶出实验,并进行释药机理的探讨。结果法莫替丁生物黏附型中空微球的最优处方及工艺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27.0 g·L-1,法莫替丁质量浓度为4.8 g·L-1,无水乙醇与无水乙醚体积比为17∶3。最优处方下制得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在扫描电镜下横切面可见明显中空结构,平均包封率和离体黏附率分别为82.0%和98.0%,在人工胃液中12 h漂浮率可达87.0%。12 h体外释放90%以上。结论该法所制中空微球在人工胃液中具有良好的漂浮、黏附及缓释特性,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模型。
2018年04期 v.35;No.267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张悦取;闫丹彤;汪娟;赵春杰;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中二甲双胍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APCELL PAK SCX(150 mm×4.6 mm,5.0μm);以0.35 mol·L-1磷酸二氢铵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采用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0 nm。结果二甲双胍与有关物质A、B、C、D、E均能有效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5,且瑞格列奈不干扰有关物质的测定。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该复方制剂中二甲双胍的有关物质控制。
2018年04期 v.35;No.267 274-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0 ] - 王小桐;金艺;邵楠;蒋唤;徐海燕;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20(R/S)-25-OH-PPD差向异构体的LC-MS/MS法,并研究20(R/S)-25-OH-PPD在大鼠体内立体选择性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色谱柱:Shiseido C18(150 mm×4.6 mm,5μm),以乙腈-5 mmol·L-1醋酸铵缓冲溶液(体积比为73∶27)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方式进行分离,样品经沉淀蛋白法处理后进行分析。结果 20(R)和20(S)构型在5.0~2000μg·L-1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CV)不大于6.2%;大鼠血浆中20(R)-25-OH-PPD和20(S)-25-OH-PPD的提取回收率分别在78.3%~85.2%和81.6%~86.8%内,基质效应分别在103.3%~105.9%和100.6%~107.2%内。大鼠静注或灌胃分别给予25-OH-PPD差向异构体后,血浆中S构型的浓度明显高于R构型,S构型半衰期明显长于R构型,R、S构型间未见相互转化。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20(R/S)-25-OH-PPD,并成功应用于25-OH-PPD差向异构体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代动力学研究。
2018年04期 v.35;No.267 280-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李秉新;王鑫;刘有平;邸欣;
目的比较水飞蓟宾A(silybin A,sa)和水飞蓟宾B(silybin B,sb)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酶动力学特性。方法将系列浓度的水飞蓟宾(sa和sb的质量比为45∶53)加入到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进行孵育,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前和水解后孵育液中sa和sb的浓度,据此计算sa和sb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浓度,绘制酶动力学曲线,并计算酶动力学参数。结果 sa和sb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2.80±0.14)mmol·min~(-1)·kg~(-1)和(4.21±0.31)mmol·min~(-1)·kg~(-1),米氏常数(Km)分别为(36.66±7.52)μmol·L-1和(89.78±23.08)μmol·L-1,内在清除率(Clint)分别为76.38 L·min~(-1)·kg~(-1)和46.89 L·min~(-1)·kg~(-1)。结论水飞蓟宾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具有立体选择性,sb的代谢速率快于sa。
2018年04期 v.35;No.267 289-29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满爽;金艺;台晶杰;冷向阳;崔文静;鹿秀梅;
目的研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及多柔比星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 Beagle犬按1.0 mg·kg-1静脉滴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分别测定全血及血浆中药物浓度,应用Win Nonlin 6.4计算分析软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并采用体外方法分别研究游离多柔比星及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 Beagle犬静脉滴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后,全血及血浆中药物含量相近。游离多柔比星在质量浓度为0.500和10.0 mg·L-1时,犬平均血红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6.09%和62.35%。多柔比星脂质体在质量浓度为0.500和10.0 mg·L-1时,不与血红蛋白结合。结论 Beagle犬静脉滴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后,在血循环中驻留时间较长。药物主要分布在血浆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微弱。
2018年04期 v.35;No.267 295-300+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 梁嘉钰;赵思雨;刘佳;徐桐;吴彤;苏诗瑶;张琳;
目的分析研究丹参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丹参的浸泡时间、加水量、粉碎度、提取时间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参挥发油的影响进行考察,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丹参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用归一化法计算所提取的丹参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所得到的最佳实验结果为丹参粉碎度100μm,提取5 h,浸泡0 h,7倍加水量。从丹参挥发油中分析出29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桃拓酚(68.39%)。结论研究了丹参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主要成分,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8年04期 v.35;No.267 30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1 ]
- 邵洋;吴岑;白兆石;刘勇;
目的研究新型微管抑制剂5-(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4-甲基-2-(对甲苯基)咪唑[5-(3,4,5-trimethoxybenzoyl)-4-methyl-2-(p-tolyl)imidazole,BZML]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BZML体外抑制H1299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ZML对微管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考察BZML对H1299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H1299细胞活性氧(ROS)的产生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BZML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1299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4.6 nmol·L-1。BZML通过抑制微管聚合,引起H1299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并通过诱导活性氧的产生,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结论 BZML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能诱导H1299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并通过诱导ROS的产生引起细胞凋亡的发生。
2018年04期 v.35;No.267 306-31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王佳;高迪迪;王文慧;戴竣宇;杨洋;侯续伟;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20 mg·kg~(-1))、黄芪甲苷中剂量组(40 mg·kg~(-1))、黄芪甲苷高剂量组(80 mg·kg~(-1))和黄芪甲苷(80 mg·kg~(-1))+calindol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评价心肌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CK-MB和c Tn I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钙敏感受体(Ca SR)表达,电泳法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黄芪甲苷(40,80 mg·kg~(-1))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清CK-MB和c Tn I的释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组织Ca SR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进一步研究显示,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被Ca SR激动剂calindol部分抑制。结论黄芪甲苷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a SR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2018年04期 v.35;No.267 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