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719013

药剂

  • 近红外和pH双重响应的介孔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与初步评价

    沙天健;林琳;高源;赵沛栩;史馨语;赵勤富;

    目的为了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研究制备了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和pH双重响应型的介孔碳(mesoporous carbon,MCN)递送系统。方法首先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为模板,正硅酸乙酯(ethyl orthosilicate,TEOS)为硅源,酚醛树脂为碳源制备介孔碳载体,然后用浓硫酸和过硫酸铵对载体进行羧基化修饰,最后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在MCN表面,增加载体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Zeta电位测定等对载药体系进行表征。此外,阿霉素(adriamycin,DOX)作为模型药物,并对体系的NIR和pH响应性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体外升温效果显示体系具有浓度依赖性和功率依赖性。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药物释放量较低,而在pH 5.0 PBS中药物释放量增加。当在808 nm激光器照射下,药物释放呈现阶梯式增长,表现出明显的pH和NIR双重响应型释药特征。当PEG修饰在载体表面,体系的溶血百分率明显降低。结论研究构建的载药系统具有明显pH和NIR双重响应型药物释药特征,为化疗-热疗的联合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0年06期 v.37;No.293 48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 两种地平类药物肠道透过性的比较研究

    曹辰;郭婷婷;邹梅娟;程刚;朴洪宇;

    目的比较两种难溶性药物盐酸依福地平和尼莫地平的肠道透过率,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和纳米制剂对药物肠道透过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评估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尼莫地平原料药的表观渗透系数约是盐酸依福地平的6倍;盐酸依福地平与尼莫地平的纳米混悬剂的表观渗透系数与各自原料药相比基本没有改善,盐酸依福地平和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是各自原料药的2.76倍和1.86倍。结论对于这两种地平类药物,相比于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更明显的改善药物的肠吸收。

    2020年06期 v.37;No.293 48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药物分析

  • 羊角散中10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赵悦新;姜雪;王淼;满靖怡;赵旻;赵春杰;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羊角散中10种氨基酸的液相色谱法。方法以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水=(体积比4∶1)(A),浓度0.1 mol·L~(-1)无水乙酸钠∶乙腈=(体积比97∶3)(B)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的质量浓度在0.016 59~0.066 36、0.009 94~0.039 76、0.011 16~0.044 64、0.008 20~0.032 83、0.009 97~0.039 88、0.010 43~0.041 72、0.007 48~0.029 9、0.018 59~0.074 36、0.008 33~0.033 32和0.010 42~0.041 67 g·L~(-1)内时,与峰面积具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7、0.999 8、0.999 8、0.999 8、0.999 5、0.999 4、0.999 6、0.999 5和0.999 8,加样回收率在92%~105%内,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羊角散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2020年06期 v.37;No.293 494-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 Chiralcel OJ-H 柱分离五种咪唑类药物异构体

    滕怀凤;温晓丽;

    目的建立手性HPLC法分离布康唑、抑霉唑、舍他康唑、酮康唑和咪唑乙醇5种手性药物对映对映体。方法使用Chiralcel OJ-H手性固定相,通过考察流动相中极性醇类改性剂种类、烷醇体积比、柱温和流速对分离的影响,优化了分离条件。结果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5种药物对映体均达到了完全分离,且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5对对映体药物的手性拆分过程均受焓驱动影响,低温有利于其对映体分离。结论 Chiralcel OJ-H柱适于分离上述5种手性药物。

    2020年06期 v.37;No.293 50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8 ]
  • UPLC-MS/MS法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血药质量浓度

    崔保清;蔡翠芳;

    目的建立一种UPLC-MS/MS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Beagle犬体内硝苯地平的血药质量浓度。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与体积分数0.2%甲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源,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扫描方式为多级反应监测方式。结果硝苯地平在0.2~1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为-5.33%~3.96%,提取回收率大于94%,基质效应在95.86%~99.58%内。硝苯地平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t_(1/2)为(3.55±4.04)h,ρ_(max)为(46.14±18.46)μg·L~(-1),t_(max)为(1.67±1.17)h,AUC_((0-36))为(138.41±69.67)μg·L~(-1)·h,AUC_((0-∞))为(143.28±67.77)μg·L~(-1)·h。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硝苯地平血药质量浓度的测定。

    2020年06期 v.37;No.293 506-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5 ]
  • 华佗延寿酒中8个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测定

    李灵芝;蓝韶清;薛丽娟;陈磊;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华佗延寿酒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儿茶素、表儿茶素、薯蓣皂苷元、茅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8种主要成分。方法采用Zorbax Extend C_(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体积比1:1)与体积分数0.5%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儿茶素、表儿茶素)、203 nm(薯蓣皂苷元、茅术醇、β-桉叶醇)和340 nm(苍术素),以表儿茶素为内标物,计算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儿茶素、薯蓣皂苷元、茅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有量。结果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儿茶素、表儿茶素、薯蓣皂苷元、茅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分别在0.91~22.75、2.99~74.75、0.78~19.50、2.21~55.25、1.39~34.75、3.18~79.50、3.92~98.00和2.69~67.25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1%、98.96%、96.98%、99.33%、97.97%、98.47%、100.01%和98.83%,RSD分别为1.20%、1.06%、1.46%、0.80%、1.38%、1.23%、0.63%和1.13%,结论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2020年06期 v.37;No.293 512-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奥美拉唑及其代谢物奥美拉唑砜的质量浓度

    陈晨;董倩楠;王琳;徐海燕;金艺;袁波;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奥美拉唑及其代谢物奥美拉唑砜质量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中奥美拉唑及其代谢物奥美拉唑砜血药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奥美拉唑_d3为内标,人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处理后进行LC-MS/MS分析。采用Luna C_(18)柱(50 mm×2.0 mm,3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0.1%甲酸)-5mmol·L~(-1)醋酸铵缓冲溶液(体积分数0.1%甲酸),使用APCI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检测(MRM)模式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奥美拉唑、奥美拉唑砜和内标奥美拉唑_d3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345.9→197.9;m/z:362.2→150.2;m/z:349.1→198.1。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drug and statistics ver 2.0,DAS)统计软件计算。结果测定血浆中奥美拉唑/奥美拉唑砜线性范围为1.56~1 600μg·L~(-1)。奥美拉唑及奥美拉唑砜在其标准曲线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批内精密度(RSD)及批间精密度(RSD)均不大于11.5%,提取回收率稳定。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奥美拉唑及其代谢物奥美拉唑砜的血药浓度测定。

    2020年06期 v.37;No.293 518-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药理

  • 二氢杨梅素增强阿霉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陈翀;张日沅;陈志敏;陈湧;张乐超;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阿霉素(adriamycin,DOX)在肝癌化疗中的增效作用并研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DMY作用肝癌细胞系MHCC97H后,CCK-8法筛选无毒剂量的DMY,用无毒剂量的DMY联合不同浓度DOX作用MHCC97H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schest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PTEN、p-AKT、Bcl-2、Cyt-c、P-gp、裂解的caspase-3和裂解的caspase-9;合成特异性靶向PTEN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沉默PTEN基因的MHCC97H细胞,检测沉默PTEN后是否影响DMY联合DOX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通过裸鼠皮下肿瘤细胞注射法建立MHCC97H裸鼠异种移植模型,观察DMY联合DOX给药对体内肝癌生长的影响,Tunel法测定体内肝癌细胞凋亡,Ki-67和PTEN在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果无毒剂量的DMY与DOX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DOX对体外MHCC97H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DMY联合DOX可上调体外肝癌MHCC97H细胞中PTEN、Cyt-c、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含量,并下调p-AKT、Bcl-2和P-gp的表达;成功构建沉默PTEN基因的稳定细胞系,沉默PTEN基因可明显抑制DMY对DOX的辅助治疗效果,同时DMY联合DOX对MHCC97H细胞的凋亡诱导途径受到明显抑制。DMY联合DOX给药可抑制体内肝癌生长,有效诱导体内细胞凋亡,同时肿瘤组织中的Ki-67和PTEN表达受到DMY联合DOX的显著下调和上调作用。结论 DMY可能通过PTEN/PI3K/AKT途径增强DOX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2020年06期 v.37;No.293 527-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临床药学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替格瑞洛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质量浓度

    徐晓敏;金艺;李维维;王宜美;袁波;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的替格瑞洛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的质量浓度,并研究其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经过乙腈蛋白沉淀提取,以替格瑞洛-d7为内标,采用Dikma C_(18)色谱柱(50 mm×4.6 mm,5μm),以乙腈:醋酸铵(5 mmol·L~(-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检测模式,负离子方式检测。结果人血浆中替格瑞洛及其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在质量浓度为0.781~8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781μg·L~(-1)。替格瑞洛及AR-C124910XX的日内、日间的精密度(RSD,%)均小于12.61%,准确度(RE,%)均在±7.88%内;替格瑞洛的基质效应在99.53%~108.73%内;AR-C124910XX的基质效应在99.34%~105.96%内。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替格瑞洛和AR-C124910XX在健康受试者中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2020年06期 v.37;No.293 535-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药事管理

  • 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成分-靶点-生物过程与通路”调控网络构建

    张冠华;蒋午峻;左文飞;王琪;王旭;王巧;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和分子调控网络。方法综合ADME/T计算方法和成分药理活性筛选活性物质;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服务器和OMIM、TTD、GAD、PharmGkb数据库分别寻找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通过Biogenet对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PPI交集网络构建;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相关靶点通路预测图及相关信号通路;最后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成分-核心靶点-生物过程与通路"网络模型。结果在冠心静胶囊中筛选出治疗冠心病的21个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冠心病的MMP1,MMP3,PTGS1,F7,ABCB1,ABCG2,ALOX12B,CYP17A1等142个核心靶点,找出主要的相关生物过程与通路15条。21个主要活性成分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又各有侧重,显示出不同成分间的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结论冠心静胶囊主要影响病毒过程、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蛋白质泛素化等生物过程以及调控EB病毒感染,细胞周期,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体现了冠心静胶囊多成分-多靶点-多生物过程与通路的作用特点,为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0年06期 v.37;No.293 54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9 ]
  • 双硫仑临床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韩晓慧;糜晓彤;叶京;解妍;梁建坤;项荣武;

    目的通过对双硫仑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共现、共被引及可视化分析,以探索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动态前沿。方法以主题词"Disulfiram"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运用CiteSpace对获得的文献进行国家、机构、关键词、文献和期刊的分析。结果自2002年以来,有关双硫仑研究热度呈持续上升趋势。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高产国家/机构是来自美国、中国的高等院校,美国在研究双硫仑领域占据主要力量,沈阳药科大学作为国内研究较早且唯一一所进入全球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其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共被引频次最多的期刊为"ALCOHOL CLIN EXP RES",其收录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热点关键词有"Disulfiram","Inhibition","Naltrexone","Double blind"等,显示近年来双硫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抗癌领域。结论作为老药,双硫仑仍是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且在抗癌领域的"新用"极具临床开发价值。

    2020年06期 v.37;No.293 549-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综述

  • 红细胞膜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反思

    陈萌;刘梦阳;张琦;宋艳志;刘欣荣;邓意辉;

    目的通过综述红细胞膜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近况,反思该系统存在的潜在问题,为这一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54篇,对红细胞膜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历程、载体特点、载药策略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目前,关于红细胞膜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广泛且深入,红细胞膜的应用呈现了三种载药形式——完整红细胞直接负载药物方式、利用红细胞制备纳米细胞囊泡包载药物方式和红细胞膜包被纳米载体药物的仿生纳米载药方式。但这一体系所附带的风险需要引起研究者们的更多关注。结论对红细胞膜药物递送系统的理性评价与反思,将为生物膜仿生型载药体系的临床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年06期 v.37;No.293 556-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麻恪;王思琦;王淼;李欣;张予阳;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但其客观有效率较低,只对一部分病人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对疗效预测标志物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方法参阅国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24篇,从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和肿瘤特定基因突变等方面阐述了疗效标志物的机制与预测作用。结果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肿瘤特定基因突变,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志物,且能较好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结论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使用多个标志物联合的策略可以更加有效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为个肿瘤体化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2020年06期 v.37;No.293 564-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研究进展

    王元霞;洪正善;杨柯;曾春晖;

    目的藤茶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且广受欢迎的民间饮用茶。二氢杨梅素为藤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方法本文作者对二氢杨梅素的来源、理化性质、提取方法、药理作用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结果与结论本文为深入研究二氢杨梅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0年06期 v.37;No.293 569-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5 ]

  •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刊物简介

    <正>《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即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JPS,ISSN 1818-0876,CN 21-1608/R)创刊于2006年,为亚洲药学联盟(AFPS)的官方杂志,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Elsevier出版的全英文双月刊,是中国第一个被SCIE收录的药剂学学术期刊。名誉主编为日本东京永井基金会Tsuneji Nagai教授、日本愛知学院大学Yoshiaki Kawashima教授

    2020年06期 v.37;No.293 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关于《激活细菌沉默基因簇的研究进展》的撤稿声明

    <正>彭飞等发表于我刊2020年第37卷第1期的论文《激活细菌沉默基因簇的研究进展》涉嫌剽窃、抄袭,经编辑部认真调查核实,该文剽窃、抄袭行为属实,情节严重,特郑重声明:1.撤销我刊2020年第37卷第1期刊登的《激活细菌沉默基因簇的研究进展》论文。2.联系相关文献数据收录机构,及时对该文的电子版稿件进行撤稿处理。

    2020年06期 v.37;No.293 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刊物简介

    <正>《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亚洲传统医药)是2006年创刊(国际刊号:ISSN 1817-4337),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香港盛京药大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传统医药行业全英文资讯期刊——发行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各国。

    2020年06期 v.37;No.293 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