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倩;张凤晨;张晓红;张超;李淑贤;
研究暴马丁香果实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丁香果实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标准谱库检索结合文献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暴马丁香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3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6-十八碳烯酸、十六烷、十九烷、顺-11-十四碳烯-1-醇、硬脂酸和顺-7-十四烯醛,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26.25%、17.02%、7.91%、4.07%、2.61%、2.55%、2.21%和2.13%。结论分析获得了暴马丁香果实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开发和利用暴马丁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5期 v.38;No.304 46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李旦;张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艾拉莫德中甲磺酸甲酯(MMS)、甲磺酸乙酯(EMS)、甲磺酸异丙酯(IMS)的含量。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将甲磺酸甲酯(MMS)、甲磺酸乙酯(EMS)、甲磺酸异丙酯(IMS)分别衍生成碘甲烷、碘乙烷和碘代异丙烷,采用GC-MS法进行测定。结果 MMS、EMS、IMS分别在8.10×10~(-2)-1.53、4.89×10~(-2)-1.55、1.02×10~(-1)-1.51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MMS、EMS、IMS检测限分别为1.62×10~(-2)、7.30×10~(-3)、2.29×10~(-2) mg·L~(-1),定量限分别为8.10×10~(-2)、4.89×10~(-2)、1.02×10~(-1) mg·L~(-1);在50%、100%、150%水平回收率均在80%~120%内。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测定艾拉莫德中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的含量。
2021年05期 v.38;No.304 467-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杨丹;李刚;郭叶;边梦霓;杨雪苗;马瑞寅;张雨生;张志勇;安明;邬国栋;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蒙成药阿魏八味丸中五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阿魏酸、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梯度洗脱程序:0~20 min:5%~60%A,20~45 min:60%A,45~60 min:70%A。检测波长:271 nm(没食子酸)、316 nm(阿魏酸)、280 nm (丁香酚)、225 nm (木香烃内酯)、280 nm (去氢二异丁香酚)。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没食子酸、阿魏酸、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去氢二异丁香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0~80.00、2.05~20.45、360.0~3.60×10~3、40.40~404.0、8.01~80.10 mg·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6.6%~102.7%,RSD≤2.0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蒙成药阿魏八味丸的质量控制。
2021年05期 v.38;No.304 472-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薛文静;邱学伟;张潇予;杨晓;
目的测定11批次市售乙肝扶正胶囊中的铅、镉、砷、汞4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铅、镉、砷、汞元素含量,并采用ICH和JECFA评估数据计算各元素最大允许残留量。结果 11批次样品中,镉、汞均未超标,部分样品砷、铅元素含量较高,存在安全风险。结论分析评估了不同生产企业乙肝扶正胶囊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情况,为乙肝扶正胶囊及其他中药制剂的限量制订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8;No.304 479-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洪博;王艳萍;韩迎龙;李文静;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参复方中的13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乙腈-质量分数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20μL;柱温25℃。建立13种成分(丹参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迷迭香酸、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与内参物丹酚酸B)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甘参复方中13种成分的含量。同时,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重复性。结果上述1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38 6、1.356 4、0.854 8、0.884 5、0.704 7、0.535 5、1.499 3、0.530 6、0.814 7、0.517 0、0.528 9、0.526 4;一测多评法的测定结果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甘参复方中1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测定方法,为综合评价该方质量提供依据。
2021年05期 v.38;No.304 483-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刘立民;索南昂秀;
目的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对胫骨骨折大鼠的愈合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TP低、中、高剂量组(TP-L、TP-M、TP-H),阳性组(骨肽片组,Ossotide组),每组12只大鼠,X射线观察大鼠胫骨骨折愈合情况,并扫描离体胫骨检测骨矿物质密度值(BMD);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学变化;酶动力学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磷酸化-Sma-Mad蛋白1(p-Smad1)、Sma-Mad蛋白1(Smad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胫骨影像学愈合评分降低,BMD降低,胫骨出现较多纤维组织及软骨组织,形态学愈合评分降低,血清ALP水平降低,MDA升高,SOD降低,BMP2、p-Smad1、Runx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Model组相比,TP各组、Ossotide组胫骨影像学愈合评分升高,BMD升高;纤维组织逐渐被骨组织替代,形态学愈合评分升高;血清ALP水平升高,MDA降低,SOD升高,BMP2、p-Smad1、Runx2蛋白表达升高,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 TP可促进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激活BMP2/Smad1/Runx2通路有关。
2021年05期 v.38;No.304 492-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 曲超;张冰冰;姜楠;张柯欣;石岩;张文顺;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现代医案治疗早期DN的用药规律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早期DN有效验案进行数据挖掘,导入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可视化展示,分析早期DN的常见证候及核心配伍。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核心配伍的主要化合物成分和作用靶点,TTD、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查询DN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进行GO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PyMOL、AutoDock等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纳入112篇文献,包含150首方剂,271味中药,常见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核心配伍为"黄芪-山药"。筛选后得到核心化合物成分11个、靶点28个,BP条目385个,CC条目58个,MF条目139个,生物通路88条。"黄芪-山药"治疗DN存在多靶点协同作用情况,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TGS2、NCOA2、PTGS1、HSP90AA1、PRSS1等核心靶点,及通过干预IL-17、TNF、Regulation of lipolysis in adipocytes、C-type lectin receptor、Endocrine resistance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合物成分主要与核心靶点甘氨酸,天冬酰胺,组氨酸等氨基酸残基发生氢键、疏水、范德华力等发生相互作用,结合能均低于-5.6 kcal/mol。结论气阴两虚证为DN常见证型,"黄芪-山药"为其核心配伍,中医药治疗早期DN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之药补虚,兼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治标,为标本同治。本研究揭示了"黄芪-山药"治疗DN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2021年05期 v.38;No.304 49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0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魏房;王墨飞;王东辉;周勇;
目的探究苦豆碱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0 mmon·L~(-1)、1 mmon·L~(-1)、2 mmon·L~(-1)和4 mmon·L~(-1)的苦豆碱处理SGC7901和BGC823细胞0、12、24、36和48 h,通过MTT实验检测苦豆碱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PI染色检测苦豆碱对SGC7901细胞周期和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苦豆碱对SGC7901细胞中CDK4、CDK6和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 mmmon·L~(-1)、2 mmon·L~(-1)和4 mmon·L~(-1)的苦豆碱作用于SGC7901细胞24 h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41±2.96)%、(41.51±4.45)%和(62.88±4.59)%,1 mmol·L~(-1)、2 mmol·L~(-1)和4mmol·L~(-1)苦豆碱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8.35±1.86)%、(40.11±2.65)%和(61.77±3.84)%,与0 mmon·L~(-1)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苦豆碱还可抑制细胞周期G1/S期的进程,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苦豆碱可抑制CDK4、CDK6和bcl-2的表达。结论苦豆碱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2021年05期 v.38;No.304 513-516+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郑博;侯雪梅;王淼;赵旻;赵春杰;
目的探究羧基麦芽糖铁(ferric carboxymaltose, FCM)及蔗糖铁(iron saccharate, IS)对HL-7702正常肝细胞的毒性及氧化应激作用。方法选用浓度为2、1、0.5、0.25、0.125、0.062 mg·mL~(-1)的静脉铁剂与HL-7702细胞共培养24 h, 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2种静脉铁剂对HL-7702细胞毒性作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活力和含量。结果 2种静脉铁剂分别对HL-7702细胞培养24 h后,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2种静脉铁剂与HL-2207细胞孵育24 h后,高浓度IS组的LDH释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FCM组;高浓度FCM组的LDH释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CAT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均与静脉铁剂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结果表明FCM及IS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且对HL-7702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及氧化应激毒性与其发挥细胞毒性有相关性。不同静脉铁剂对HL-7702细胞发挥致死性作用的剂量不同,IS的细胞毒性大于FCM。
2021年05期 v.38;No.304 517-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