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毅;朱莉娜;王琳;王铁松;吴斌;韩蓓;胡琴;张喆;吴兆伟;
目的提高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新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中的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0 mmol·L~(-1)磷酸二氢钾和5 mmol·L~(-1)四丁基硫酸氢铵溶液(调节pH值至7.0)-甲醇体积比(98∶2)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葡萄糖酸钙和乳酸分离良好,且分别在0.1~5.0 g·L~(-1)和0.02~1.0 g·L~(-1)质量浓度范围内,r=1.000,线性良好。葡萄糖酸钙和乳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0.7%,n=9)和103.7%(RSD=2.8%,n=9),检测限分别为4.2 mg·L~(-1)和2.0 mg·L~(-1)。两者的精密度均小于1.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提高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管。
2021年08期 v.38;No.307 795-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魏雅芹;仲巧巧;胡勋秀;杜岩;汤道权;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寻糖尿病发生发展及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SD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正常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CG)、糖尿病模型组(DM)、糖尿病模型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GBE)。各组大鼠持续干预9周,收集第6-9周各组大鼠血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PCA得分图显示,NC组和CG组无法区分,而NC组和DM组、DM组和GBE组可分别聚类,表明DM大鼠血浆中代谢物发生了异常变化,而GBE可改善DM大鼠血浆代谢物的异常。综合PLS-DA分析、t检验和倍数变化分析结果,在DM组大鼠血浆中分别筛选并初步鉴定出13个发生持续性变化的代谢产物;GBE逆转了其中的10个代谢产物。结论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磷脂、三羧酸循环、有机酸等代谢异常推动DM的发生发展,而GBE可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磷脂、三羧酸循环等代谢异常发挥其延缓DM发生发展的作用。
2021年08期 v.38;No.307 800-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4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闻焜;代欣桃;杜泽飞;李文锐;杨子秋;段宝忠;
目的探讨阴地蕨不同基原的无机元素特征,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ICP-MS法测定20种无机元素含量,同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无机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两种基原药材无机元素指纹特征图谱差异明显,基于无机元素含量的HCA和PCA分析显示,两个物种可明显区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阴地蕨药材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基于无机元素特征结合HCA和PCA的分析模型,可用于阴地蕨不同基原药材的快速鉴别。
2021年08期 v.38;No.307 809-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殷婷婷;赵铁;
目的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PLC/MS/MS)的分析方法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 GA)患者的血清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寻找潜在的GA脂质生物标志物。方法人血清样本中加入甲醇-氯仿(体积比2∶1,含质量分数0.01%BHT)混合溶剂进行脂质提取,采用Acquity BEH C_(18)分析柱(5 cm×1.0 mm, 1.7μm),柱温50℃,以乙腈-异丙醇(体积比为5∶2,含质量分数1%的甲酸铵)为流动相A,超纯水(含1%的甲酸铵)为流动相B,梯度方式洗脱,采用正、负离子检测电喷雾电离(±ESI)方式进行检测。对29例GA患者及22例正常人的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研究,比较GA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脂质代谢物。结果 GA组和健康对照组(N组)的血清脂质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GA组与N组相比除了Lyso-GPC类的含量下降以外,其他的各类脂质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GPC类和TG类最为显著;差异明显的脂类代谢物共定性鉴别出19种。结论 Lyso-GPC(18∶2)、TG(49∶3)等为代表的19种差异脂质代谢物可能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脂类代谢标志物。
2021年08期 v.38;No.307 81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马守芳;孙江伟;高晓洁;白明学;
目的用HPLC-ELSD同时测定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C、D、B_1、B_2及山奈苷6种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Phenomenex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2%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0~8 min, 8%A;8~15 min, 8%~20%A;15~30 min, 20%~35%A;30~40 min, 35%~45%A;40~60 min, 45%~75%A),柱温30℃,流速1.0 mL·min~(-1),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2.3 L·min~(-1),漂移管温度70℃,增益2。结果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B_2、柴胡皂苷B_1、山奈苷在5.48~109.6 mg·L~(-1)(r=0.999 4)、9.76~195.2 mg·L~(-1)(r=0.999 6)、11.98~239.6 mg·L~(-1)(r=0.999 9)、0.532~10.64 mg·L~(-1)(r=0.999 7)、0.35~7.0μg·mL~(-1)(r=0.999 5)、0.254~5.08μg·mL~(-1)(r=0.999 6)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9.4%、97.2%、100.4%、100.7%、98.6%。21批北柴胡样品含量范围:柴胡皂苷C 0.093 2%~0.243%、柴胡皂苷A 0.103 8%~0.889 6%、柴胡皂苷D 0.288%~1.084 3%、柴胡皂苷B_2 0~0.032 6%、柴胡皂苷B_1 0~0.031 26%、山奈苷0~0.010 33%。结论该方法测定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C、D、B_1、B_2及山奈苷6种苷类成分含量灵敏、准确,分离效果较好,无干扰,可作为完善北柴胡中苷类成分的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2021年08期 v.38;No.307 82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9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赵小君;崔艳;
目的首次建立了一种用于盐酸伊伐布雷定原料药中卤代烷烃类遗传毒性杂质测定的方法。方法使用CAPCELL PAK MGⅡC_(18)(150 mm×4.6 mm, 3μm)色谱柱;以0.01 mol·L~(-1)磷酸二氢钾(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V/V,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盐酸伊伐布雷定中的2个卤代烷烃类遗传毒性杂质(化合物Ⅰ和Ⅱ)分离效果良好;化合物Ⅰ和Ⅱ的检测限分别为0.001 6 mg·L~(-1)和0.010 1 mg·L~(-1)(分别相当于主成分的0.000 3%和0.002%,化合物Ⅰ和Ⅱ的限度之和为0.01%),它们的定量限分别为0.005 4 mg·L~(-1)1和0.020 2 mg·L~(-1);化合物Ⅰ在0.005 0~0.201 7 mg·L~(-1)内、化合物Ⅱ在0.019 9~0.199 1 mg·L~(-1)内的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8和0.999 9);化合物Ⅰ和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1%和101.4%,RSD%分别为3.4%和3.9%(n=9);重复性结果显示,化合物Ⅰ和Ⅱ的6份加样回收溶液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5.0%和<0.1%。空白溶剂和原料药基质对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的测定无干扰。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所建的基因毒杂质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准确可靠、专属性好,适宜于盐酸伊伐布雷定原料中卤代烷烃类遗传毒性杂质的测定。
2021年08期 v.38;No.307 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董秀;冯晓丹;毛雪;包红;王艳杰;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 NCTD)诱导的超氧阴离子对IGF-1R的表达影响,探讨NCTD调控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24h后,直接加入60μmol·L~(-1)NCTD作用至指定时间,或者先加入20μmol·L~(-1)AG1024(IGF-1R的特异性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抑制剂)或10μmol·L~(-1)genistein(总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超氧阴离子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作用1 h后,再加入60μmol·L~(-1)NCTD继续培养至指定时间点,然后采用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AG1024和genistein对NCTD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变化;采用ELISA测定IGF-1R酪氨酸激酶的活力;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IGF-1R和p-IGF-1R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AG1024和genistein预处理HeLa细胞后,能够显著促进NCTD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G1024预处理再加入NCTD作用,细胞皱缩、变圆,出芽形成明显的凋亡小体。AG1024预处理再加入NCTD显著地升高了NCTD诱导的SubG1峰值;NCTD能时间依赖性的显著下调p-IGF-1R表达水平。SOD预处理后降低了NCTD诱导的ROS的产生。NCTD对IGF-1R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但SOD预处理后影响了NCTD对IGF-1R的酪氨酸激酶活力的抑制作用。AG1024促进了NCTD诱导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增加了NCTD对p-IGF-1R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NCTD可能是通过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发挥其对IGF-1R通路的抑制作用,介导HeLa细胞凋亡。
2021年08期 v.38;No.307 83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魏仕梦;邹吉甜;张建;李欣;张予阳;
目的总结硫辛酸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及所涉及的分子信号,为硫辛酸的治疗作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硫辛酸治疗脑缺血的主要机制并分析治疗过程可能涉及到的信号通路。结果硫辛酸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的缓解。脑缺血发病过程涉及MAPK、NF-κB、PI3K/Akt、Nrf2/HO-1、SIRT1/PGC-1α、JAK-STAT、Wnt/β-catenin、TGF-β、Notch和Sonic Hedgehog多个信号通路,硫辛酸主要通过调控MAPK、NF-κB、PI3K/Akt、Nrf2/HO-1和SIRT1/PGC-1α通路发挥作用。结论硫辛酸在治疗脑缺血过程中可能涉及MAPK、NF-κB、PI3K/Akt、Nrf2/HO-1和SIRT1/PGC-1α信号通路。
2021年08期 v.38;No.307 839-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陈兴;王梅;黄丽霞;李忻红;吴秋影;田静;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苦参丸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GeneCards、NCBI数据库,分别筛选当归、苦参的有效成分、靶点和湿疹的疾病靶点,将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有靶点,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分别导入cytoscape 3.8.0软件中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关键成分,将中药-疾病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通路-靶点网络。结果筛选得到47个有效成分,83个中药-疾病共有靶点,40个关键靶点,5个关键成分;分析得到1654条生物过程,46项细胞组分,101项分子功能,123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苦参丸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DNA结合转录激活剂活性及RNA聚合酶Ⅱ特异性等途径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湿疹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 AGE-RAGE)信号通路、白介素(interleukin, 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 CLR)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等信号通路相关。
2021年08期 v.38;No.307 845-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6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 ] - 韩雨薇;王晨辰;李晓明;
目的探讨芦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颈内动脉穿刺法构建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芦丁给药组,24小时后对出血情况,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和伊文思蓝渗出进行考察;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考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p53信号通路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芦丁50mg/kg给药能够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评分,增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血脑屏障损伤;而且芦丁显著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导的JNK/p53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芦丁能够通过抑制JNK/p53信号通路抗凋亡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
2021年08期 v.38;No.307 85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