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爽;张九龙;史梦浩;赵秀丽;
目的本文旨在构建具有主动靶向、ROS敏感型、长循环的多功能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递药系统-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VHPK肽/聚乙烯亚胺-二硒键-聚乳酸(DSPE-PEG_(2000)-VHPK/PEI_(1800)-SeSe-PLA_(2000),DPV/PSeP),以增强疏水性药物槲皮素(quercetin, QUE)的水溶性,并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载槲皮素杂化纳米粒(DPV/PSePQ)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探头超声乳化扩散溶剂蒸发法制备DPV/PSePQ,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优化杂化纳米粒处方工艺,以聚合物和药物质量比(X_1)、聚合物与脂质质量比(X_2)、水化温度(X_3,θ/℃)和超声时间(X_4,t/min)为自变量考察指标,以QUE包封率(Y_1,w_(EE)/%)和粒径(Y_2,d/nm)为因变量评价指标;对优化后制剂的粒径、PDI、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进行测定,并对体外ROS敏感释放和细胞毒性进行考察。结果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工艺为X_1=20、X_2=20、X_3=40℃和X_4=5 min,优化后DPV/PSePQ的平均粒径为(95.11±4.1)nm、包封率为(90.69±3.8)%,PDI为0.015,zeta电位为-5.88 mV左右,且外形均匀,呈球形或类球形;该制剂在ROS下具有敏感释药行为且具有较低的体外细胞毒性。结论 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法拟合度和预测性较好,可用于DPV/PSePQ杂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优化。优化后制剂具有较好的制剂学评价,体外细胞毒性较低。
2021年09期 v.38;No.308 877-885+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0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牟良玉;杨瑞;张辛宁;郑思宇;蔡翠芳;王淑君;
目的制备雷公藤甲素-甘草酸二铵复方脂肪乳,优化处方及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压均质-两步乳化法制备雷公藤甲素-甘草酸二铵复方脂肪乳,以外观、粒径、Zeta-电位及离心沉降系数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对水相与油相的制备温度、初乳制备剪切时间、药物加入方式、高压均质压力及次数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同时对制备的复方脂肪乳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优处方及工艺为雷公藤甲素∶0.01%(m∶V)、蛋黄卵磷脂∶1.5%(m∶V)、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0.9%(m∶V)、油酸∶0.6%(m∶V)、甘油∶2.5%(m∶V)、F68∶0.1%(m∶V)、油酸钠∶0.05%(m∶V)。水相、油相制备温度为80℃,水相加入油相,初乳制备剪切时间为5 min,均质压力为800 bar,高压均质次数为10次。所制复方脂肪乳为水包油型,外观白色或类白色均匀乳状液体,粒径为(178.24±5.24)nm, Zeta-电位为(-0.080 1±0.003)mV,包封率大于85%,含量在98%~102%之间,RSD<2%。结论制得的雷公藤甲素-甘草酸二铵复方脂肪乳,处方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为中药毒性药物配伍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38;No.308 886-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8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孙春艳;纪颖鹤;石小娜;赵龙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测定培唑帕尼中两种基因毒性杂质2,3-二甲基-2H-吲唑-6-胺盐酸盐(杂质A)和2,3-二甲基-6-硝基吲唑(杂质C)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MS/MS方法,使用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100 mm×4.6 mm, 2.7μm),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μL,正离子模式采集分析,杂质A母离子和子离子的质核比分别是162.0和147.1,杂质C母离子和子离子的质核比分别是192.0和146.1。结果 4批培唑帕尼中杂质A含量为0.06×10~(-6)、0.06×10~(-6)、0.12×10~(-6)和0.05×10~(-6),杂质C含量为0.08×10~(-6)、0.07×10~(-6)、0.05×10~(-6)和0.04×10~(-6)。杂质A和杂质C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5.13×10~3x+1.67×10~2(R=0.999 1),y=8.40×10~3x+3.65×10~2(R=0.998 8),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3.8%~100.4%(RSD<2.0%)。系统适用性、专属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10.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捷、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培唑帕尼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和培唑帕尼的放行标准。
2021年09期 v.38;No.308 894-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 - 谢琳琳;廖俊;尚影;曹晓彤;王斯琪;张腾;戴荣华;
目的研究知母总皂苷对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炎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靶向代谢组学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FLC-MS/MS)测定假手术组、BPH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知母总皂苷组大鼠血浆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及其15种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此外,本研究考察了各组大鼠的前列腺参数以及组织学形态的变化,从多维度研究知母总皂苷对BPH炎症的影响。结果建立的UFLC-MS/MS法在专属性、残留、线性、定量下限、准确度、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方面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采用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BPH发展过程中AA代谢紊乱,AA及15种代谢物含量显著增加。而知母总皂苷可有效下调BPH大鼠血浆中AA及15种代谢物的含量。此外,前列腺重量、前列腺指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均表明知母总皂苷可明显改善BPH炎症。结论知母总皂苷通过双重抑制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代谢途径,下调AA及15种代谢物的含量,使AA代谢正常化,从而阻断和逆转BPH炎症。
2021年09期 v.38;No.308 900-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3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刘晓敏;刘广洲;姚欣欣;王维纲;兰汝春;张春华;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中的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250 mm×4.6 mm, 5μm)柱;流动相为4 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含0.1 mol·L~(-1)甲酸铵和体积分数0.04%三乙胺,甲酸调节pH至2.6)-甲醇(体积比8∶2);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主成分腺苷蛋氨酸与腺嘌呤、S-腺苷-L-高半胱氨酸、甲硫腺苷3种杂质完全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5。杂质腺嘌呤、S-腺苷-L-高半胱氨酸和甲硫腺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02 0~10.17 mg·L~(-1)、0.102 2~10.23 mg·L~(-1)和0.404 1~40.35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r>0.999。回收率分别为99.5%、100.3%和100.2%。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中有关物质的控制。
2021年09期 v.38;No.308 910-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0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肖遥;方丽;周建华;许方雷;杨师午;
目的探究蛇床子素缓解心肌低氧损伤从而对新生大鼠心脏起保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常压窒息模型,10、20、40 mg·kg~(-1)蛇床子素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检测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和肌红蛋白(myohemoglobin, Mb)浓度,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增殖标记蛋白Ki67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阳性细胞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鼠双微体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p53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MDM2、p53、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2,Nrf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Ki67阳性细胞率降低,Caspase-3阳性细胞率增加,MDM2水平降低,p53水平升高,心肌病理改变加重,心功能减弱,cTnI、CK-MB、Mb、LDH、MDA和ROS水平升高,AKT、NF-κB p65磷酸化比率升高,Nrf2磷酸化比率降低,蛇床子素处理可明显减弱上述各项指标变化,Nrf2抑制剂可扭转蛇床子素心脏保护功能。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缓解心肌低氧损伤所致心肌细胞病理性凋亡以及氧化应激,对新生大鼠心脏起保护作用。
2021年09期 v.38;No.308 916-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李亚辉;杨欣;涂小华;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薏苡仁防治大肠癌的靶点及活性成分。方法基于C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筛选大肠癌靶点。对大肠癌靶点进行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以及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分析。通过Cytoscape 3.5.1中的CytoHubba中的最大邻居组件(maximum neighborhood component),度(degree),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和应力(stress)四种算法输出关键基因。基于分子对接研究薏苡仁与关键基因的结合能力。通过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集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分析。关键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基于TCSMP和SWISS ADME进行分析。方法筛选出274个大肠癌的靶标基因,8个关键靶点。通过分子对接明确薏苡仁防治大肠癌可能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最相关。采用TCGA数据对8个靶点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发现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MYC原癌基因蛋白和p53肿瘤蛋白的表达值在直肠癌和结肠癌样本中显著高于正常样本(P<0.0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值在直肠癌和结肠癌样本中显著低于正常样本(P<0.01)。薏苡仁16个化合物与6个及以上靶点有较好的结合。结论初步筛选出薏苡仁防治大肠癌的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为从薏苡仁中发现和研发结肠癌和直肠癌新药提供科学参考。
2021年09期 v.38;No.308 924-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7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冯瑶;吴素琴;吴英良;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来源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 cells, O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100μg·L~(-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诱导成OC,以不同浓度IL-33与OC共同培养24 h,分为IL-33低浓度组(25μg·L~(-1))、IL-33中浓度组(50μg·L~(-1))和IL-33高浓度组(100μg·L~(-1)),同时设置Control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法观察阳性OC形成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IL-33各浓度均能抑制OC凋亡,促进细胞增殖;IL-33各浓度均能抑制OC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促进OC Bcl-2蛋白表达。结论 IL-33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促进RANKL诱导OC增殖、抑制其凋亡,这或许是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加重的可能作用机制。
2021年09期 v.38;No.308 935-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7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张晓萌;王巨才;陈国彪;王康俊;
目的考察骨康宁洗剂的急性毒性和重复给药毒性。方法 1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单次贴敷最大剂量后观察急性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实验,8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经皮重复贴敷给药30 d,停药14 d,给药期和停药期结束时观察一般状态及体质量,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家兔皮肤无红斑、水肿和渗出,未见异常毒性反应和死亡。重复给药毒性实验中,各组豚鼠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的异常变化。结论在所设实验条件下,骨康宁洗剂未引起明显的毒性反应。
2021年09期 v.38;No.308 94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