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900793

药剂

  • 盐酸甲氧氯普胺缓释微丸的制备研究

    张琦;程刚;靖博宇;吴怡;

    目的 以Eudragit NE 30D为材料、Eudragit L 30D-55为致孔剂,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微丸。方法 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盐酸甲氧氯普胺在肠内的吸收情况,确定药物的剂型。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溶出度为主要指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结果 盐酸甲氧氯普胺大鼠肠道吸收方式是被动扩散,各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大小依次为: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可制备成微丸。然后以包衣增重和Eudragit NE 30D与Eudragit L 30D-55的比例为考察指标,获得最优处方为:包衣增重7%,Eudragit NE 30D与Eudragit L 30D-55的比例为25∶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处方优化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得的盐酸甲氧氯普胺微丸具有良好的性质,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2022年06期 v.39;No.317 63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药物分析

  • 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数据库快速分析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的化学成分

    王永春;董金香;李军鸽;孟珈同;王振洲;唐秋竹;

    目的 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对温经汤标准汤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A)-体积分数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4 mL·min~(-1),进样体积10μL;采用Xevo G2-XS Q-TOF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监测模式,利用UNIFI分析软件对温经汤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依据其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离子、中性丢失、二级质谱裂解规律、色谱保留行为以及结合对照品信息和文献报道等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最终鉴定出了126个化合物,包括16个单萜苷类、32个三萜类、23个黄酮类、9个内酯类、8个倍半萜类、7个有机酸类、6个甾酮类、4个多糖类以及21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技术与UNIFI数据库相结合可以对温经汤标准汤剂进行快速、全面、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期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准和提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6期 v.39;No.317 63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HPLC法测定三拗片中4个成分的含量

    陈立新;杭嘉蓉;杨倩依;王淼;赵春杰;

    目的 建立测定三拗片中夏佛塔苷、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Ultimate X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VWD紫外多波长检测器;流动相为体积分数为0.2%的磷酸水(A)-乙腈(B)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 夏佛塔苷、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分别在质量浓度0.5~20.2μg·L~(-1)、242.4~2 816.6 mg·L~(-1)、1.8~32.2μg·L~(-1)和171.1~5 359.2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0、0.999 5、0.999 3、0.999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82%、106.6%、109.8%和99.94%(n=9)。RSD分别为1.6%、1.9%、1.6%和2.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耐用性的RSD均小于2.0%。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三拗片中夏佛塔苷、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2022年06期 v.39;No.317 653-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交泰丸主要成分的含量

    徐亚杰;刘彤;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交泰丸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和桂皮醛的浓度,并用于交泰丸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定量研究。方法 以延胡索乙素为内标,采用乙腈沉淀蛋白的方式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色谱柱为ThermoAcclaim 120-C_(18)(50 mm×4.6 mm, 3μm)柱,流动相为乙腈和5 mmol·L~(-1)醋酸铵(体积分数0.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进样量为5μL。离子源选择电喷雾离子化源,采用正离子化方式,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结果 血浆中小檗碱在0.20~300.0μg·L~(-1)、黄连碱在0.40~150.0μg·L~(-1)、表小檗碱在0.20~200.0μg·L~(-1)、巴马汀在0.10~100.0μg·L~(-1)以及桂皮醛在0.10~50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在-9.6%~8.2%之间;总运行时间为4.5 min,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大鼠灌胃给予交泰丸药液1 h后血浆中的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和桂皮醛的浓度。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高、操作便捷,适用于交泰丸体内高通量样品分析。

    2022年06期 v.39;No.317 659-665+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药理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铁皮石斛抗宫颈癌的机制

    郭彩霞;王继超;高姝欣;余祥丽;苏苑;张国刚;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铁皮石斛活性成分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得到宫颈癌的作用靶点。查阅文献得到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ADME数据库筛选得到铁皮石斛的活性化合物并通过SWISS Tart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相应的靶点基因。利用Cytoscape 3.7.2得到“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对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分析。使用Sybyl-x 2.1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软件得到它的3D结合模型。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铁皮石斛与宫颈癌相关的化合物25个,铁皮石斛抗宫颈癌靶点34个。获得PPI核心基因ESR1,PTGS2,EGFR,MMP9,ERBB2,HIF1A;GO富集分析涉及38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0个,细胞组成9个、分子功能9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43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评估了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稳定性。结论 铁皮石斛通过多种方式抑制宫颈癌,显示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2022年06期 v.39;No.317 66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1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白芍总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凋亡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马运锋;韩小飞;苏国磊;邓素玲;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凋亡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FLS,实验分为对照(NC)组(不作任何处理)、不同浓度白芍总苷组(0.5、1.0、1.5 mg·mL~(-1)白芍总苷)、miR-NC组(转染miR-34a模拟物对照)、miR-34a组(转染miR-34a模拟物)、anti-miR-NC组(转染miR-34a抑制剂对照)、anti-miR-34a组(转染miR-34a抑制剂)、白芍总苷+anti-miR-NC组(1.5 mg·mL~(-1)白芍总苷+转染miR-34a抑制剂对照)、白芍总苷+anti-miR-34a组(1.5 mg·mL~(-1)白芍总苷+转染miR-34a抑制剂)。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p65(p-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кB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34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白芍总苷组Ki67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白芍总苷组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miR-34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p65、p-I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miR-34a抑制FLS增殖和炎性因子释放,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miR-34a表达作用相反。且抑制miR-34a表达逆转了白芍总苷对FLS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因子释放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论 白芍总苷可能通过上调miR-34a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释放,并诱导细胞凋亡。

    2022年06期 v.39;No.317 67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 ]
  • 姜油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谢蓉;林丹;杨柳;李芳;

    目的 探究姜油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t-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饲养构建NAFLD大鼠模型,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油酮Ⅰ组和姜油酮Ⅱ组,姜油酮Ⅰ组和姜油酮Ⅱ组每日分别给予0.12 mg·kg~(-1)和0.24 mg·kg~(-1)姜油酮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碳酸氢钠溶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LR4 mRNA和Nrf2 mRN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姜油酮可以改善NAFLD大鼠肝脏损伤,降低ALT、AST及MDA水平(P<0.05),升高GSH、SOD水平(P<0.05),肝组织中TLR4及TLR4 mRNA较模型组降低(P<0.05),Nrf2及Nrf2 mRNA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 姜油酮对NAFLD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和Nrf2有关。

    2022年06期 v.39;No.317 684-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姜黄素对前列腺癌干细胞维持及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程耿;周舰;张朝阳;万莉;张景宇;杨军;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前列腺癌干细胞维持和糖代谢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增殖活性的影响,选择毒性作用较小的安全浓度干预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将PC-3细胞分为5组:对照(Con)组、姜黄素低(0.1μmol·L~(-1) Cur)、中(10μmol·L~(-1) Cur)、高浓度(50μmol·L~(-1) Cur)组、多烯紫杉醇(10 nmol·L~(-1) Doc)组。显微镜观察各组肿瘤细胞成球水平;流式检测CD44~+CD133~+细胞比例;比色法检测细胞ATP、乳酸和葡萄糖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有机阳离子转运体4(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4,OCT4)、Nano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干预组与多烯紫杉醇组肿瘤细胞成球能力及CD44~+ CD133~+细胞比例降低,细胞中葡萄糖、乳酸及ATP含量明显减少,细胞干性相关蛋白(SOX2、OCT4和Nanog)及糖代谢相关蛋白(HK1、HK2和GLUT1)表达均明显降低,且这些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姜黄素浓度依赖性。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成球能力、干细胞维持及糖代谢。

    2022年06期 v.39;No.317 690-694+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舒芬太尼通过调控miR-3614-5p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研究

    郭文姗;窦豆;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 SUF)对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U251,实验分组:Con组、SUF-L组、SUF-M组、SUF-H组、阳性对照组;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采用qRT-PCR法检测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与各组U251细胞中miR-3614-5p的表达量;miR-NC、miR-3614-5p mimics分别转染至U251细胞,anti-miR-NC、anti-miR-3614-5p分别转染至U251细胞后加入100μg·L~(-1)舒芬太尼处理细胞24 h,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结果 与Con组比较,SUF-L组、SUF-M组、SUF-H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miR-3614-5p的表达量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SUF-L组、SUF-M组、SUF-H组与阳性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胶质瘤组织中miR-3614-5p的表达量降低;转染miR-3614-5p mimics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而转染anti-miR-3614-5p可降低SUF对U25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结论 舒芬太尼可通过促进miR-3614-5p表达而减弱胶质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

    2022年06期 v.39;No.317 695-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长非编码RNA linc00641通过调节miR-362-5p/NDRG1逆转前列腺癌细胞多西他赛耐药的研究

    郭晓波;李岗;赵宇峰;赵波;

    目的 研究长非编码RNA linc00641对前列腺癌细胞多西他赛(docetaxel, DTX)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可能机制。方法 取对数期PC-3细胞,分别转染pc-DNA与pc-DNA-linc00641,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取未处理细胞设为空白组。转染48 h后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linc00641表达量;MTT法检测DTX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细胞miR-362-5p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linc00641表达量、不同浓度DTX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NDRG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DTX对细胞的IC_(50)、miR-362-5p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过表达linc00641可逆转前列腺癌细胞DTX耐药,可能与其靶向下调miR-362-5p进而上调NDRG1表达有关。

    2022年06期 v.39;No.317 703-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中药研究

  • 甘草汁炮制前后栀子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纪亮;秦树艳;雷敬卫;张维方;唐维维;杨春静;

    目的 分析甘草汁炮制前后栀子仁5种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甘草汁炮制栀子仁的作用,为甘草汁炮制栀子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UV法,以238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含量,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甘草汁炮制前后栀子仁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甘草汁炮制后,栀子仁中5种成分含量均明显降低;CA、PCA和OPLS-DA结果均显示甘草汁炮制前后栀子仁存在质量差异,可明显区分开,并筛选出栀子仁经甘草水煮后产生质量差异的4个标志性成分。结论 甘草汁炮制前后栀子仁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甘草汁炮制栀子仁物质基础变化提供研究依据。

    2022年06期 v.39;No.317 709-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临床药学

  • 我国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汪玲玲;程刚;奂剑波;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国内关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现状,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2月29日发表的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道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发表年限、作者、作者机构、发表期刊)、具体内容(患者基本信息、肝素类药物的种类、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有无血栓形成、发生HIT后的处置措施、4Ts评分、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 012篇文献,经过筛选、去重,最终纳入200篇文献,共报道804例。发文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文献发表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的医院,刊文量最多的是《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男性、大于40岁、患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同时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在使用普通肝素治疗时较易发生血小板减少;HIT发生在使用肝素类药物后(5.44±4.88)d,血小板计数可降至(28±25)×10~9个/L,停用肝素类药物后约(7.21±4.83)d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4T′s评分、血小板功能试验、HIT抗体检测在临床使用率较低;HIT除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外,还可能伴有血栓形成,不同程度的出血,喘憋、胸闷、气促等急性全身反应;在治疗中存在输注血小板、继续使用肝素类药物、早期直接使用华法林的不规范现象。结论 国内关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文献报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相关的诊断措施未得到充分应用,治疗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临床诊疗水平有待提高。

    2022年06期 v.39;No.317 717-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药事管理

  • 各国神经纤维瘤Ⅰ型疾病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救助组织

    商雨朦;孙权;李柯欣;张方;董丽;

    目的 梳理国外神经纤维瘤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疾病的福利照顾政策和相关社会救助组织,为我国NF1疾病患者相关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外NF1疾病相关福利政策的文献、法规进行收集、翻译、整理和分析,同时对国内外NF1疾病救助组织进行介绍。结果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对于NF1疾病有较为明确的福利措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和新西兰均有NF1疾病相关社会救助组织。结论 国外NF1疾病福利政策相对来说较为完善,对我国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结合国外政策体系的思路,提高我国NF1疾病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NF1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2022年06期 v.39;No.317 725-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新文科背景下医药特色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黄哲;林晓凤;赵祥琦;徐凤翔;

    目的 旨在推动新文科背景下医药特色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程。方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于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模式培养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明确了授课理论脱离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且缺乏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思考了培养模式弊端,并给出了可行性建议。结论 分析多篇文献可以发现,当前医药特色工商管理专业面临“医药+经管”融合效果欠佳,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经管-医药-法规”三位一体的药学类院校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辅助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理念,为具有医药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良好借鉴。

    2022年06期 v.39;No.317 734-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

    周润叶;刘凌翔;

    目的 以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改善了很多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的生物预测标志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方法 应用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2001年7月到2020年10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80余篇。结果 经典的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肿瘤突变负荷、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新颖但不成熟的标志物包括自然杀伤细胞、调节性T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2、CXC亚族趋化因子受体3、乳腺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影像学标志物等。结论 生物标志物有助于预测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的疗效。新的预测标志物在不断出现,但不管是经典标志物还是新颖的标志物,都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以明确其应用效果。

    2022年06期 v.39;No.317 738-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土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莲萱;洪霖;张会永;郭丹丹;高慧媛;吴威;

    目的 系统综述“土当归”(Angelica gigas Nakai, AGN)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奠定基础。方法 查阅1959-2021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文献63篇,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土当归”作为我国朝鲜族常用草药,民间主要用于解毒和肿瘤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神经保护、免疫调节、抗菌、心脑血管保护等多重药理学活性。结论 “土当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2年06期 v.39;No.317 748-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2K]
    [下载次数:1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 ]
  • 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血栓诊疗的研究进展

    张洪源;孙胜男;王晨;赵志强;罗聪;

    目的 血栓类心脑血管疾病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血栓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此,笔者针对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血栓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建血栓高效诊疗的新型纳米系统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检索、总结、分析和讨论,分别从血栓诊断和治疗的角度,对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血栓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 目前,临床中血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存在诸多不足。随着纳米递药技术在疾病诊疗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和构建多种功能各异的纳米药物用于血栓的高效诊疗,包括将生物纳米技术应用于血栓诊断以及开发新型抗血栓纳米药物等。结论 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已经成为血栓诊断和治疗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具有一定的转化前景。

    2022年06期 v.39;No.317 76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4K]
    [下载次数:1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