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30636

药剂

  • 洛匹那韦混合胶束的制备与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赵小义;冯华;朱钰叶;

    目的 制备洛匹那韦混合胶束(lopinavir mixed micelles, LPV-MMs),并通过大鼠灌胃给药评价其药动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olyethylene caprolactam-polyvinyl acetate-polyethylene glycol graft copolymer, Soluplus~?)和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alpha-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 TPGS)作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蒸发-薄膜水化法制备LPV-MMs,通过单因素研究方法确定了LPV-MMs的处方组成,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LPV-MMs的微观形态;考察了LPV-MMs在不同pH介质中的药物释放速率;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评估LPV原料药和LPV-MMs的跨膜转运特性;通过大鼠灌胃给药比较了LPV原料药和LPV-MMs的药动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经实验研究确定LPV-MMs的处方中Soluplus~?和TPGS的质量比为70∶10,制备的LPV-MMs的粒径分布为(48.3±5.9)nm, Zeta电位为(1.38±0.04)mV,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PV-MMs呈球形分布,粒径大小分布均匀;LPV-MMs在不同pH介质中的药物释放速率无明显差异;LPV-MMs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跨膜转运能力;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将LPV制备成混合胶束后可显著提高药物的达峰浓度,增加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结论 本研究以Soluplus~?和TPGS作为载体材料,将洛匹那韦制备成混合胶束,显著提高了药物的跨膜转运能力,增加了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2022年07期 v.39;No.318 773-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药物化学

  • 冰糖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刘辰鹏;孙万莹;王瑞琪;黄兹宝;曹明玉;张小坡;董琳;李国玉;

    目的 研究冰糖草(Scoparia dulcis L.)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各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7-methoxy-2H-1,4-benzoxazin-3(4H)-one 2-O-β-glucopyranoside(1)、(2R)-7-methoxy-2H-1,4-benzoxazin-3(4H)-one 2-O-β-glucopyranoside(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3)、对羟基苯甲醛(4)、2-唑啉酮(5)、对羟基苯乙酮(6)、薏苡素(7)、苯甲酸(8)、对羟基肉桂酸甲酯(9)、黑麦草内酯(10)、异黑麦草内酯(11)、橙酰胺乙酸酯(12)、apigenin 7-O-rutinoside(13)、hispidulin-7-O-rutinoside(14)、isoschaftoside(15)和schaftoside(1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16为首次从冰糖草中分离得到。

    2022年07期 v.39;No.318 780-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药物分析

  • 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17种元素杂质测定方法的建立

    王志嘉;刘伟;何宇;杨涛;康鹏;

    目的 根据ICH Q3D最新要求,建立同时测定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17种元素杂质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直接稀释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分析,等离子功率1 550 W,载气流量1.07 L·min~(-1)。结果 17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7),检测限为0~0.223 9μg·L~(-1),各浓度点平均回收率为71.31%~126.89%(n=3),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9%(n=6)内,仪器精密度(RSD)为1.5%~4.9%(n=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元素杂质的质量控制。

    2022年07期 v.39;No.318 786-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HPLC法同时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王志;刘洋;袁波;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芍药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肉桂酸以及刺芒柄花素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A)-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B),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40℃。结果 芍药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肉桂酸和刺芒柄花素分别在质量浓度299.9~4 798 mg·L~(-1)、10.55~168.8 mg·L~(-1)、4.625~74.00 mg·L~(-1)、1.375~22.00 mg·L~(-1)、6.575~105.2 mg·L~(-1)、0.625 0~1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2%~102.53%、99.47%~104.24%、98.81%~103.70%、99.15%~103.45%、98.44%~102.53%、96.32%~101.44%,RSD均小于2.0%。结论 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2022年07期 v.39;No.318 79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 ]

药理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苍耳子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

    王金言;郝德国;徐乐乐;曲寿河;刘晓秋;潘英妮;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苍耳子中的有效化合物,分析预测苍耳子治疗鼻炎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路以及机制。方法 使用TCMSP、TCMID、BATMAN-TCM等数据库筛选获得苍耳子中的有效成分,利用Stitch、STP等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从OMIM、TTD、DrugBank等数据库中获得鼻炎相关靶点,建立“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通过Omicshare 3.0对分析富集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进行分子对接,获得结合分数。结果 筛选得到鼻炎疾病潜在靶点397个,苍耳子得到活性成分53种,潜在药物靶点2 935个,核心靶点16个,GO生物过程125条,KEGG信号通路46条。结论 初步探究了苍耳子治疗鼻炎的活性成分及其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可以为进一步发掘苍耳子治疗鼻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2022年07期 v.39;No.318 798-805+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芍药苷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叶莹;余枫;夏洪;谢亚平;陈慧;王蒙蒙;熊瑛;

    目的 观察芍药苷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V40 MES 13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高糖组(60 mmol·L~(-1))和芍药苷组(2.5、10、30μmmol·L~(-1)),Hoechst 33258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蛋白X(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 2,MFN2)和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空泡化、嵴融合现象严重,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Bax、Caspase-3、Cyt-c、DR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Bcl-2和MFN2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经芍药苷预处理后,高糖诱导所引起的上述变化均得到缓解,且呈现出芍药苷浓度依赖性。结论 芍药苷预处理肾小球系膜细胞,可减轻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有关。

    2022年07期 v.39;No.318 806-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小檗碱通过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氧化应激和神经细胞凋亡减轻早期脑损伤

    张强;陈立刚;于春泳;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小檗碱(20 mg·kg~(-1))组、模型+小檗碱(50 mg·kg~(-1))组、模型+小檗碱(100 mg·kg~(-1))组。通过血管内穿孔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伊文思蓝渗出量检测小檗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ELISA方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 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 8-OHDG)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IL-1β、IL-6、TNF-α以及caspase-3、Bax、Bcl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 小檗碱能够改善神经功能、脑水肿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小檗碱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凋亡发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2年07期 v.39;No.318 812-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黄癸素通过ZFPM2-AS1/miR-519e-5p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艾尼娃·克然木;阿地来古丽·艾音丁;李万富;鹿洪亭;

    目的 探讨黄癸素(luteolin)是否通过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ZFPM2反义RNA 1(ZFPM2-AS1)/微小RNA(miRNA)-519e-5p轴影响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 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为对照组,黄癸素低、中、高剂量组(1、2、8 mg·L~(-1)黄癸素),si-NC组(转染si-NC),si-ZFPM2-AS1组(转染si-ZFPM2-AS1),黄癸素高剂量+pcDNA组(8 mg·L~(-1)黄癸素处理前转染pcDNA),黄癸素高剂量+pcDNA-ZFPM2-AS1组(8 mg·L~(-1)黄癸素处理前转染pcDNA-ZFPM2-AS1),miR-NC组(转染miR-NC),miR-519e-5p组(转染miR-519e-5p mimic)。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活力、集落形成、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ZFPM2-AS1、miR-519e-5p表达。生物信息学StarBase软件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ZFPM2-AS1与miR-519e-5p之间的靶向结合。结果 与对照组或黄癸素低剂量组相比,黄癸素中剂量组和黄癸素高剂量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OD值、集落形成数、Bcl-2蛋白、ZFPM2-AS1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miR-519e-5p表达量升高(P<0.05),对照组与黄癸素低剂量组各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si-ZFPM2-AS1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miR-519e-5p表达量、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量比si-NC组高,OD值、集落形成数、Bcl-2蛋白表达量比si-NC组低(P<0.05)。与黄癸素高剂量+pcDNA组相比,黄癸素高剂量+pcDNA-ZFPM2-AS1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miR-519e-5p表达量、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降低,OD值、集落形成数、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ZFPM2-AS1可以靶向miR-519e-5p。miR-519e-5p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OD值、集落形成数、Bcl-2蛋白表达量比miR-NC组低,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比miR-NC组高(P<0.05)。结论 黄癸素可以通过调控ZFPM2-AS1/miR-519e-5p轴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2022年07期 v.39;No.318 818-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葡萄籽原花青素基于间苯三酚-UPLC法的聚合度分析及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作用评价

    左春颖;刘似锦;张舒婷;

    目的 建立简单高效的原花青素聚合度检测方法,综合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聚合度及结构特征的关系,研究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将葡萄籽原花青素粗提物分离为6个组分,建立间苯三酚水解-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组分进行聚合度与结构特征分析,采用噻唑蓝法评价不同聚合度原花青素对胃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6个水解产物的线性、回收率和重复性良好,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葡萄籽原花青素(fraction 1-fraction 6,F1-F6)聚合度为1.4~6.1,葡萄籽原花青素主要的结构单元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其中表儿茶素为最主要的延伸单元,延伸单元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酯随聚合度增加逐渐增加,F2为没食子酰基化最丰富的原花青素组分。各组分对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与聚合度呈正相关,没食子酰基化程度高的F2组分对胃癌SGC-7901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间苯三酚水解-UPLC法可快速、准确的测定原花青素聚合度,为评价原花青素生物活性与聚合度及结构特征的关系提供有效方法。

    2022年07期 v.39;No.318 828-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临床药学

  • 安罗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吴晓欣;袁逸开;赵玉华;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80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均口服安罗替尼胶囊,每天1次,每次12 mg,连续用药14 d,停药7 d, 21 d为1周期,持续治疗至患者病情发生进展、死亡。所有患者均在持续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记录近期抗肿瘤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22.50%,临床控制率(clinical control rate, CCR)为71.25%。治疗后患者CA125、CEA、CYFRA21-1水平分别为(9.45±1.26)U·mL~(-1)、(5.98±0.94)μg·L~(-1)、(3.87±0.53)μg·L~(-1),治疗前分别为(25.19±3.28)U·mL~(-1)、(14.75±2.01)μg·L~(-1)、(7.85±1.16)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Ⅲ~Ⅳ级较少,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48.75%)、乏力(41.25%)、手足综合征(38.75%)。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5.00个月(95%CI:1.312~8.688),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为9.00个月(95%CI:8.611~11.389)。结论 安罗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并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可控。

    2022年07期 v.39;No.318 838-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药事管理

  •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黄哲;兰毅鹏;徐凤翔;

    目的 讨论和完善提升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路径,为推进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首先解释了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和目标,再通过专家访谈了解了当前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针对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结果与结论当前需要在价值培育、顶层设计、实习模式、目标导向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提高才能提升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022年07期 v.39;No.318 84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关于中药提取物管理的思考

    赵巍;武志昂;

    目的 中药提取物在行政管理和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方面尚需进一步规范。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提取物目前的管理方式和技术要求,分析中药提取物的特点,阐述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结果与结论中药提取物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药品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共同参与。提出明确中药提取物管理范畴,修订同名异物,提升质量标准可控性,重视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标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思考,以期为规范中药提取物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2022年07期 v.39;No.318 849-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中药研究

  • 超声微波双辅助法提取延龄草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王佰灵;罗伦;杨倩;李俊国;郝新才;赵永恒;

    目的 优选超声微波双辅助法提取延龄草多糖的工艺并对不同醇沉部位的多糖进行初步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以延龄草总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来确定超声微波双辅助法提取延龄草多糖的最佳工艺,并与单独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进行对比。通过乙醇(40%、60%、80%)分级沉淀法分离得到不同醇沉部位多糖(TTMP-40、TTMP-60、TTMP-80)并对其进行DPPH清除活性研究。结果 超声微波双辅助法提取延龄草多糖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3 min、超声功率为294 W、微波功率为308 W、液料比为27∶1 mL·g~(-1),提取率可达4.93%,高于单独超声提取和单独微波提取。不同醇沉部位多糖清除DPPH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活性TTMP-80(IC_(50)=0.73 g·L~(-1))>TTMP-60(IC_(50)=1.03 g·L~(-1))>TTMP-40(IC_(50)=3.41 g·L~(-1))。结论 超声微波双辅助法提取延龄草多糖工艺简便,方法可行。不同醇沉部位多糖均显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为延龄草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7期 v.39;No.318 85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 ]

综述

  • 口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外吸收模型的发展与内吞机制分析

    董安迪;纪奉奇;张春鹏;赵文婷;陈希;李丹露;海鑫;赵祎镭;

    目的 研究口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体外吸收模型及内吞机制,为其吸收效果评价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查询2006年1月-2021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口服吸收模型与内吞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随着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口服吸收模型从Caco-2细胞模型和MDCK细胞模型等单一细胞模型,逐渐发展到应用Caco-2/HT29细胞模型、Caco-2/M细胞模型和Caco-2/HT29/Raji B细胞模型等共培养模型进行体外研究。目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机制研究仍是以Caco-2细胞模型和MDCK细胞模型为基础进行考察,主要表现为网格蛋白、小窝蛋白、巨胞饮等多种途径共存的内吞机制。结论 为了更好地构建口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细胞吸收及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模拟小肠吸收的细胞模型及内吞机制的深入研究都将促进口服纳米药物的合理构建与安全应用。

    2022年07期 v.39;No.318 863-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环状RNA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邓美岩;张苏宁;

    目的 对环状RNA(circular RNAs, circRNAs)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加深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查阅circRNAs的相关文献,了解circRNAs的形成机制、分类、生物学功能和在肺癌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CircRNAs通过吸附microRNAs(miRNAs),影响可变剪切过程和编码蛋白质发挥生物学功能,多种circRNAs参与调节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结论 由于circRNAs自身的结构特征,其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将其作为新靶点,能够帮助人类精确地预测与治疗疾病。

    2022年07期 v.39;No.318 870-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在药物递送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王玉珂;高旭;张雪;刘洋;刘馨澳;赵勤富;

    目的 对碳点(carbon dots, CDs)的制备及在药物递送系统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52篇,从CDs的制备方法,CDs的长波长发射调控和CDs在药物递送系统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 CDs可通过“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种方法制备。CDs的粒径、表面状态、杂原子掺杂和其他因素均能影响CDs的长波长发射调控,且由于CD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功能化和光致发光等性质而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系统和生物医药领域,包括:生物成像与诊断、小分子药物和基因的靶向递送、肿瘤的光热疗法和光动力治疗、调控药物的释放和肿瘤的协同治疗等多个方面。文中也对目前CDs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介绍。结论 CDs作为新兴的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上拥有广阔的前景。

    2022年07期 v.39;No.318 876-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PD-1/PD-L1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张百灵;成细瑶;黄永棋;苏正定;

    目的 综述近年来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单克隆抗体、多肽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以及癌症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PD-1”、“PD-L1”、“抑制剂”等为检索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总结了PD-1/PD-L1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结果 目前,PD-1/PD-L1靶向抑制剂包括单克隆抗体、多肽类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抗癌疫苗等,它们旨在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活性。结论 在靶向PD-1/PD-L1相互作用的抑制剂中,单克隆抗体的发展最快并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其有免疫原性高等不足;多肽类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和抗癌疫苗虽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有着免疫原性低,渗透性好等优点,是未来PD-1/PD-L1靶向药物研发的重点。

    2022年07期 v.39;No.318 88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瑞马唑仑优势分析及在麻醉领域应用进展

    刘爱芬;卢悦淳;

    瑞马唑仑属新型超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可作用于γ-氨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主要通过组织酯酶快速代谢生成无活性代谢产物,且可被氟马西尼拮抗,在无痛诊疗镇静麻醉、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中均有良好应用效果,具有药效迅速、消除半衰期短、维持时间短、无蓄积、恢复快等特点,因此亦可用于特殊情况的手术前辅助镇静、重症监护室镇静,在麻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作者从瑞马唑仑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性、对各系统影响、优势、麻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了解瑞马唑仑应用现状,以指导临床应用。

    2022年07期 v.39;No.318 893-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