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87883

综述

  • 线粒体动力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顾昌宇;张丽红;张建云;张帅迪;李瑞青;冯晓东;高静;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一种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IS的治疗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IS治疗的重要靶点,其能够通过调节氧化应激、Ca~(2+)浓度、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过程影响IS的发生发展。如今,中药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干预IS的基础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缺乏相应的系统性总结。因此,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在IS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梳理了中药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干预I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IS的中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3期 v.42;No.350 199-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N6-甲基腺苷RNA修饰相关调节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伍杨;李甜;朱玲玲;张润兵;吴楚江;杨妹霞;张久聪;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并已成为全球增长率最快的癌症之一。然而,尽管当前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对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改善,但针对晚期HCC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仍较低,因此探究新的治疗手段势在必行。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最丰富的内部RNA修饰之一,在调节RNA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m~6A相关调节因子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m~6A相关调节因子在HCC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临床HCC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2;No.350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蒙药与中药炮制比较分析

    胡恒;李佳;韩子璇;刘梦;杨立茹;关雪峰;张纯刚;

    蒙药炮制是蒙古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及提高药物疗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蒙药炮制作为一种少数民族制药技术,其与中药炮制存在部分差异,且目前有关蒙药炮制的研究较少,故文章通过查阅文献,从起源发展、药材基源、常用辅料、炮制方法等方面对蒙药炮制与中药炮制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发挥蒙医药优势和深入研究蒙药炮制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2;No.350 213-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研究论文

  • 逆向工程在伊曲康唑胶囊仿制中的应用

    陈俞丞;许铭志;肖婷玉;胡欣;林华庆;

    目的 对伊曲康唑胶囊参比制剂进行逆向工程研究,为该制剂的仿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多个维度对参比制剂进行逆向研究。观察参比制剂在水中的静态崩解现象,作为后续自制制剂表征考察的初步参考条件。专利调研获取专利处方信息,通过分子量检测、黏度测试等对其所用辅料型号进行确认,并通过钠石灰的化学反应确定空心胶囊壳的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SEM)对参比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层级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 XRD)和拉曼光谱法对参比制剂进行晶型分析。在此逆向工程的基础上制备自制样品,通过晶型表征和在4种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试验,对比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结果 参比制剂中所用的外隔离层包衣材料、黏合剂和空心胶囊壳分别为聚乙二醇20000、羟丙甲纤维素E5和0号明胶空心胶囊壳。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可知参比制剂微丸直径约为920μm,微丸的蔗糖丸芯直径约为610μm,上药后载药层厚度约为130μm,外隔离层厚度约为11μm。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均为无定形。参比制剂的制备工艺为流化床底喷包衣法,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体外4种介质中溶出曲线相似,相似因子f_2均在50以上。结论 逆向工程研究为伊曲康唑胶囊的仿制研究提供了参比制剂的静态崩解、处方组成、层级结构、制备工艺、晶型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备的伊曲康唑胶囊与参比制剂在体外4种介质中溶出行为与溶出曲线均相似。

    2025年03期 v.42;No.350 22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乌鸡白凤软胶囊中氨基酸类含量测定与特征性寡肽类成分分析

    李莎;王洋;洪艳;曾万溪;关艳贞;梁柳艳;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乌鸡白凤软胶囊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特征性寡肽类成分进行成分分析,完善乌鸡白凤软胶囊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氨基酸含量测定和寡肽类成分分析均采用Acquity BEH Hilic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以乙腈和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含10 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寡肽类成分的分析中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木瓜蛋白酶水解的乌鸡提取物和未经木瓜蛋白酶水解的乌鸡提取物样品中寡肽类成分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特征性寡肽类成分。结果 所建立的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在考察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在86.0%~91.5%内,其中含量较高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两氨基酸含量之和)、酪氨酸;寡肽类成分的分析中生成的得分图将3组样品很好的区分,其中根据VIP结果筛选出木瓜蛋白酶水解的乌鸡提取物特征性寡肽类成分为Asp-His-Ile-Val、Arg-Ile-Thr-Tyr、Arg-Ala、Gly-Glu-Pro-Arg、Arg-Gly-Pro-Tyr、His-Ala-Val-Val、Cyclo(-Ser-Tyr)、His-Phe-Ala、Asp-Gly-Ser-Trp、Gly-Lys、Gly-Pro-Ala、Gly-Gly-Phe、Ala-Leu-Gly、Lys-Leu、Ala-Asn-His-Thr、Pro-Glu-Leu-Phe、Pro-Glu-Leu-Phe、Lys-Lys-Lys-Val。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和实验结果为乌鸡白凤软胶囊药效物质基础的确定和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5年03期 v.42;No.350 232-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桂枝甘草汤质量差异标志物筛选及多指标定量测定

    魏姗姗;孙媛方;高雨桐;于新颖;李思阅;韩飞;尹然;

    目的 建立桂枝甘草汤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并对桂枝甘草汤多指标成分进行同时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 2.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建立14批桂枝甘草汤HPLC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考察样品间差异性,辨识质量差异标志物,同时测定桂枝甘草汤中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 14批桂枝甘草汤指纹图谱标定了36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71~0.999之间,指认了7个色谱峰,分别为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酸、桂皮醛、甘草酸和甘草皂苷H2;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将桂枝甘草汤样品分成2类,筛选出色谱峰34、21、16、19、10、13和36为质量差异标志物;以桂枝甘草汤中原儿茶酸、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酸、桂皮醛、甘草酸和甘草皂苷H2为指标进行同时含量测定,各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结论 建立的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筛选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为桂枝甘草汤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2;No.350 243-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中药提取物APD-Ι防治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基础研究

    杜仕静;向菊芳;许婷婷;熊静悦;张莉;张秀;李晓媛;谭正怀;

    目的 探讨中药提取物APD-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小鼠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诱导雄性C57BL/6J小鼠亚急性PD模型研究APD-Ι的预防作用;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探索APD-Ι和左旋多巴之间在鱼藤酮致PD模型上的交互作用;采用氟哌啶醇致昆明种小鼠PD模型研究APD-Ι对僵住症的预防作用。同时,检测APD-Ι体外对人单胺氧化酶(human monoamine oxidase, hMAO)活性的影响。结果 C57BL/6J小鼠连续腹腔注射MPTP 20.0 mg·kg~(-1) 19天后,出现爬杆转头时间、爬杆上半段时间、爬杆总时间延长,悬挂评分降低,纵向站立次数减少,横木行走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D-Ι(50、100、300 mg·kg~(-1))能够改善MPTP诱导的PD小鼠运动障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昆明种小鼠连续腹腔注射鱼藤酮3.5 mg·kg~(-1) 75天后,出现爬杆时长延长、爬杆评分降低、站立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D-Ι和左旋多巴联用能改善鱼藤酮诱导的PD小鼠的运动障碍,两者在爬杆评分、自发活动纵向站立次数等指标中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5 mg·kg~(-1) 1 h后小鼠僵立率增加和悬网时间显著延长,脑中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D-Ι(100、300 mg·kg~(-1))小鼠僵立率减少和悬网时间显著缩短,APD-Ι(50 mg·kg~(-1))脑中还原型GSH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测得APD-Ι对hMAO-A和hMAO-B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_(50))分别为37.71、62.79μg·mL~(-1),均是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 APD-Ι防治PD作用与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灶作用于MAO-B有关,可能也与其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组织有关,其相关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

    2025年03期 v.42;No.350 25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橙皮油素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冬靓;李龙飞;张露文;欧阳一楠;毕文鹏;孙连平;于海玲;

    目的 观察橙皮油素(auraptene, AUR)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抑郁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CUMS模型组、氟西汀组、AUR (2.5、5、10 mg·kg~(-1))组。实验最后2天内测试其抑郁相关行为学变化;实验第29天小鼠麻醉后取脑;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色氨酸(tryptophan, T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 B P65,NF-κB P65)、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P)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和CA3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 与CUMS模型组相比,AUR各剂量组增加小鼠的体质量获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 FST)中的累计不动时间、增加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 OFT)中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增加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 EPM)中的开臂滞留时间并减少其闭臂滞留时间、增加高架零迷宫(elevated zero maze, EZM)中的总运动时间和开臂滞留时间;上调小鼠海马组织中的TRP和5-HT含量;降低海马中TNF-α和NF-κB P65、IL-6含量,增加海马中IL-10含量;上调小鼠海马CA1和CA3区中SYP和GAP43的阳性表达(P<0.05或P<0.01);增加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的锥体细胞数量。结论 AUR减轻CUMS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缓解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海马组织TRP、5-HT的缺乏以及改善海马脑区的神经炎性和突触可塑性相关。

    2025年03期 v.42;No.350 26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射干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作用机制

    任铭;董笑博;齐越;尹江涛;鞠俭奎;甘雨;张颖;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射干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获得射干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射干的相关靶点,并于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的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射干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潜在靶点;采用STRING和Cytoscape 3.9.0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然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叉头状转录因子3 (forkhead box protein, 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 (retinoic-ac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 t, RORγt)蛋白表达。结果 经过筛选,射干止咳胶囊中的木犀草素、野鸢尾黄素、异鼠李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鸢尾黄素等多个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在蛋白质激酶Bα (protein kinase Bα,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等核心基因表达的蛋白上参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KEGG富集分析所涉及的通路包括FoxO信号通路(FoxO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Th17细胞分化(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Th1和Th2细胞分化(Th1 and Th2 cell differentiation)、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验证射干止咳胶囊可影响Foxp3、RORγt蛋白表达。结论 射干止咳胶囊可以影响Foxp3、RORγt蛋白表达,调控Treg/Th17平衡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有效治疗感染后咳嗽。

    2025年03期 v.42;No.350 274-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5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消镇康复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结肠癌活性的考察

    黄可心;刘伟婷;陈燕;陈伯仪;李孝栋;

    目的 优化消镇康复方的提取工艺,考察优化提取物的小鼠血清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提取液总皂苷、总生物碱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优化消镇康复方的提取工艺,获得的优化提取液小鼠灌胃后,收集的血清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开展活性实验,比较抑制率。结果 消镇康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浓度70%、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8;正交优化提取物对HCT-116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效果优于水煎煮提取物。结论 消镇康复方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准确可行,优化提取物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活性强于水煎煮提取物,为消镇康胶囊的新药研发奠定基础,为抗结肠癌中药复方及其制剂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2025年03期 v.42;No.350 283-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截短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gE融合分子内佐剂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刘晓菲;孙苓苓;

    目的 原核表达水痘带状疱疹病毒gE融合分子内佐剂的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 以pET28-a质粒为载体,构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蛋白E(glycoprotein E,gE)融合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oid, TT)通用表位P2基因,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色谱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gE-TT蛋白。将gE-TT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小鼠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 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经IPTG诱导能稳定的表达gE-TT蛋白,经分离纯化后,获得分子量约为62 kD的gE-TT蛋白,并能与anti-VZV gE抗体特异性结合;ELISA检测显示小鼠血清产生了较强的gE-TT特异性IgG抗体。结论 本研究已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了重组gE-TT蛋白,该蛋白可有效引起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实验室研究和疫苗制备奠定基础。

    2025年03期 v.42;No.350 290-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刊物简介

    <正>《亚洲药物制剂科学(英文)》即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SSN 1818-0876,CN21-1608/R),为亚洲药学联盟(AFPS)的官方杂志,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Elsevier出版的全英文双月刊,是中国首个被SCIE收录的药剂学学术期刊。近年来《亚洲药物制剂科学(英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现已被SCIE、PMC、EMbase、UPD、CA、Scopus、EBSCOhost、DOAJ、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收载。

    2025年03期 v.42;No.350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刊物简介

    <正>《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亚洲传统医药)是2006年创刊(国际刊号:ISSN 1817-4337),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香港盛京药大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传统医药行业全英文资讯期刊——发行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各国。本刊以医药卫生行业医疗、教育、科研、生产、贸易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各国(地区)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官员为主要读者,报道亚洲传统药物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动向、新技术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科研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成果,突出科学性、实用性。论文涵盖:传统药物资源学、药材炮制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质量控制、药理学、药剂学、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科技动态和科研成果,并辟有专论、综述、研究全文、短文、快报等专栏。

    2025年03期 v.42;No.350 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