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88949

药剂

  • 雌二醇鼻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的考察

    王晓梅;陈坚;迟娜;唐星;

    目的研究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鼻黏膜吸收动力学。方法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壳聚糖(CS)制成纳米粒,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雌二醇(E2)壳聚糖纳米粒,分别用动态光散射法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高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透析袋法对其体外释放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考察了质量浓度分别为3.86、7.20、24.75、32.74、51.62 mg.L-1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鼻黏膜吸收动力学。结果当m(CS)∶m(TPP)在3∶1~7∶1之间时,可以形成壳聚糖纳米粒,5∶1时得到得纳米粒最佳,平均粒径为(279.1±7.2)nm。随着E2质量浓度的增加,包封率有降低的趋势;E2在前2 h内发生突释现象,12 h释放量达80%以上。在循环液体积为5 mL、流速为2.5 mL.min-1下,不同质量浓度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鼻黏膜吸收速度常数不同,且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外观呈半透明状,粒径较为均一,有一定的缓释效果,鼻黏膜吸收具有浓度依赖性,一定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过程为符合零级动力学。

    2008年07期 No.150 509-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雌二醇鼻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的考察

    王晓梅;陈坚;迟娜;唐星;

    目的研究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鼻黏膜吸收动力学。方法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壳聚糖(CS)制成纳米粒,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雌二醇(E2)壳聚糖纳米粒,分别用动态光散射法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高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透析袋法对其体外释放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考察了质量浓度分别为3.86、7.20、24.75、32.74、51.62 mg.L-1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鼻黏膜吸收动力学。结果当m(CS)∶m(TPP)在3∶1~7∶1之间时,可以形成壳聚糖纳米粒,5∶1时得到得纳米粒最佳,平均粒径为(279.1±7.2)nm。随着E2质量浓度的增加,包封率有降低的趋势;E2在前2 h内发生突释现象,12 h释放量达80%以上。在循环液体积为5 mL、流速为2.5 mL.min-1下,不同质量浓度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鼻黏膜吸收速度常数不同,且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外观呈半透明状,粒径较为均一,有一定的缓释效果,鼻黏膜吸收具有浓度依赖性,一定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过程为符合零级动力学。

    2008年07期 No.150 509-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热熔挤出法制备联苯双酯固体分散体的工艺

    李慧;唐星;

    目的应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联苯双酯(bifendate,DDB)的固体分散体,提高DDB的溶出度。方法以共聚维酮(S630)(PVP,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醋酸乙烯酯以质量比为60∶40的比例合成的水溶性共聚物)、PEG6000、丙烯酸树脂Ⅳ为亲水性载体辅料,采用同向双螺杆热熔挤出技术制备DDB固体分散体。比较不同载体挤出物的差示扫描量热图谱和累积溶出曲线,从而判断热熔挤出法对提高DDB溶出度方面的作用。结果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的提高DDB的溶出度。结论采用HME方法制备DDB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2008年07期 No.150 515-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热熔挤出法制备联苯双酯固体分散体的工艺

    李慧;唐星;

    目的应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联苯双酯(bifendate,DDB)的固体分散体,提高DDB的溶出度。方法以共聚维酮(S630)(PVP,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醋酸乙烯酯以质量比为60∶40的比例合成的水溶性共聚物)、PEG6000、丙烯酸树脂Ⅳ为亲水性载体辅料,采用同向双螺杆热熔挤出技术制备DDB固体分散体。比较不同载体挤出物的差示扫描量热图谱和累积溶出曲线,从而判断热熔挤出法对提高DDB溶出度方面的作用。结果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的提高DDB的溶出度。结论采用HME方法制备DDB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2008年07期 No.150 515-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的制备工艺

    任亚超;王蕾;孟康康;唐星;

    目的优化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采用双层液体碰撞器测定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体外沉积率,扫描电镜观察粉粒的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大小,以产品收率、粉末的空气动力学径、休止角及体外沉积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多指标综合评价,最佳制备工艺为:进口温度110℃、喷液速度1.8 mL.min-1、泵压170 kPa、气流量0.7 m3.min-1。结论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得的干粉收率的质量分数为62.10%,空气动力学径Da 3.05μm,休止角36.16°,沉积率32.05%。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用于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制备工艺的优化实用有效。

    2008年07期 No.150 519-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的制备工艺

    任亚超;王蕾;孟康康;唐星;

    目的优化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采用双层液体碰撞器测定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体外沉积率,扫描电镜观察粉粒的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大小,以产品收率、粉末的空气动力学径、休止角及体外沉积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多指标综合评价,最佳制备工艺为:进口温度110℃、喷液速度1.8 mL.min-1、泵压170 kPa、气流量0.7 m3.min-1。结论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得的干粉收率的质量分数为62.10%,空气动力学径Da 3.05μm,休止角36.16°,沉积率32.05%。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用于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制备工艺的优化实用有效。

    2008年07期 No.150 519-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大鼠及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赵镭;柳玉石;杨昊;唐星;

    目的通过药物累积法研究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与大鼠体内血样质量浓度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人参四逆汤剂中四味药材分别精制成提取物,按照一定顺序混合,制备人参四逆注射剂。采用药物累积法,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以甘草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血药浓度法考察复方制剂中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分别是:ke为0.44 h-1和0.59 h-1,t1/2为1.57 h和1.25 h,AUC0-t为2267.59μg.h和728.11 mg.h.L-1,Vss为9.20 mL和13.28 mL,CL为6.15 h-1和6.90 mL.h-1。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体存量随时间间隔增加而显著降低,间隔时间为1 h时,体存量存在反跳点,大鼠体内血样的质量浓度在1.5~2 h时存在同样的跳点。结论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小鼠和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模型均为二室模型,体内分布、消除速度快。血样质量浓度法与药物累积法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相互补充说明复方制剂配伍后的整体疗效。

    2008年07期 No.150 524-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大鼠及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赵镭;柳玉石;杨昊;唐星;

    目的通过药物累积法研究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与大鼠体内血样质量浓度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人参四逆汤剂中四味药材分别精制成提取物,按照一定顺序混合,制备人参四逆注射剂。采用药物累积法,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以甘草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血药浓度法考察复方制剂中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分别是:ke为0.44 h-1和0.59 h-1,t1/2为1.57 h和1.25 h,AUC0-t为2267.59μg.h和728.11 mg.h.L-1,Vss为9.20 mL和13.28 mL,CL为6.15 h-1和6.90 mL.h-1。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体存量随时间间隔增加而显著降低,间隔时间为1 h时,体存量存在反跳点,大鼠体内血样的质量浓度在1.5~2 h时存在同样的跳点。结论人参四逆注射剂在小鼠和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模型均为二室模型,体内分布、消除速度快。血样质量浓度法与药物累积法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相互补充说明复方制剂配伍后的整体疗效。

    2008年07期 No.150 524-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替硝唑片剂在朝鲜族和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郭涛;常馨予;夏东亚;杨长青;朴虎日;

    目的研究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替硝唑片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其中朝鲜族10名,汉族10名,男女各半),单剂量口服替硝唑片剂1 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替硝唑的含量;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朝鲜族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 g替硝唑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ρmax为(20.82±3.32)mg.L-1,tmax为(2.30±0.63)h,t1/2为(16.63±1.82)h,AUC0-72h为(484.74±58.20)mg.h.L-1。汉族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为(19.04±2.42)mg.L-1,tmax为(2.15±0.47)h,t1/2为(16.94±2.40)h,AUC0-72h为(454.37±59.74)mg.h.L-1。结论经统计学分析,替硝唑片剂在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志愿者体内药物动学参数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意义,性别间药物动学参数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2008年07期 No.150 530-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替硝唑片剂在朝鲜族和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郭涛;常馨予;夏东亚;杨长青;朴虎日;

    目的研究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替硝唑片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其中朝鲜族10名,汉族10名,男女各半),单剂量口服替硝唑片剂1 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替硝唑的含量;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朝鲜族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 g替硝唑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ρmax为(20.82±3.32)mg.L-1,tmax为(2.30±0.63)h,t1/2为(16.63±1.82)h,AUC0-72h为(484.74±58.20)mg.h.L-1。汉族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为(19.04±2.42)mg.L-1,tmax为(2.15±0.47)h,t1/2为(16.94±2.40)h,AUC0-72h为(454.37±59.74)mg.h.L-1。结论经统计学分析,替硝唑片剂在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志愿者体内药物动学参数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意义,性别间药物动学参数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2008年07期 No.150 530-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药物化学

  • 苦楝皮的化学成分

    张淏;李行诺;孙博航;高慧媛;吴立军;

    目的对中药苦楝皮(Melia azedarachL.Sied.)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1)、α-菠甾酮(-αspinasterone,2)、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di-O--βD-glucoside,3)、阿魏酸(feru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2、3和4均为首次从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2008年07期 No.150 534-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苦楝皮的化学成分

    张淏;李行诺;孙博航;高慧媛;吴立军;

    目的对中药苦楝皮(Melia azedarachL.Sied.)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1)、α-菠甾酮(-αspinasterone,2)、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di-O--βD-glucoside,3)、阿魏酸(feru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2、3和4均为首次从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2008年07期 No.150 534-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

    张晓丽;曲扬;侯家鸣;孙博航;黄健;吴立军;

    目的分离并鉴定延胡索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延胡索的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四氢紫堇萨明(tetrahydrocorysamine,1)、四氢黄连碱(tetrahydrocoptisine,2)、紫堇碱(corydaline,3)、四氢巴马亭(tetrahydropal matine,4)、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5)、oxoglaucine(6)、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ine,7)、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8)、山嵛酸(behen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香草酸(vanillic acid,1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3)。结论其中化合物9、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7期 No.150 53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

    张晓丽;曲扬;侯家鸣;孙博航;黄健;吴立军;

    目的分离并鉴定延胡索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延胡索的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四氢紫堇萨明(tetrahydrocorysamine,1)、四氢黄连碱(tetrahydrocoptisine,2)、紫堇碱(corydaline,3)、四氢巴马亭(tetrahydropal matine,4)、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5)、oxoglaucine(6)、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ine,7)、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8)、山嵛酸(behen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香草酸(vanillic acid,1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3)。结论其中化合物9、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7期 No.150 53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苦荞麦的化学成分

    孙博航;吴雅清;高慧媛;黄健;吴立军;

    目的研究苦荞麦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荞麦种子中初步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酸(ursolic acid,1)、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2)、大黄素(emodin,3)、尿嘧啶(uracil,4)、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5)。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苦荞麦中分离得到。

    2008年07期 No.150 54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苦荞麦的化学成分

    孙博航;吴雅清;高慧媛;黄健;吴立军;

    目的研究苦荞麦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荞麦种子中初步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酸(ursolic acid,1)、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2)、大黄素(emodin,3)、尿嘧啶(uracil,4)、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5)。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苦荞麦中分离得到。

    2008年07期 No.150 54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产山茶种子中总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李宁;李铣;冯志国;

    目的研究中国产山茶(Camellia sinensis)种子中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制备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国产山茶种子中分离得到了7个茶皂苷类化合物,即茶叶皂苷Ⅰ(foliatheasaponinⅠ,1)、阿萨姆皂苷A(assamsaponin A,2)、阿萨姆皂苷B(assamsaponin B,3)、阿萨姆皂苷C(assamsaponin C,4)、阿萨姆皂苷D(assam-saponin D,5)、阿萨姆皂苷F(assamsaponin F,6)、阿萨姆皂苷I(assamsaponin I,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茶种子中分离得到。对中国产山茶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属首次。

    2008年07期 No.150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产山茶种子中总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李宁;李铣;冯志国;

    目的研究中国产山茶(Camellia sinensis)种子中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制备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国产山茶种子中分离得到了7个茶皂苷类化合物,即茶叶皂苷Ⅰ(foliatheasaponinⅠ,1)、阿萨姆皂苷A(assamsaponin A,2)、阿萨姆皂苷B(assamsaponin B,3)、阿萨姆皂苷C(assamsaponin C,4)、阿萨姆皂苷D(assam-saponin D,5)、阿萨姆皂苷F(assamsaponin F,6)、阿萨姆皂苷I(assamsaponin I,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茶种子中分离得到。对中国产山茶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属首次。

    2008年07期 No.150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李萍;张国刚;左甜甜;王胜超;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甲醚(physcion,1)、d-丁香脂素(d-syringaresinol,2)、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3′,5-′tetramethoxyflavone,3)、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4)、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naringenin,5)、芹菜素(apigenin,6)、柚皮素(naringenin,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2008年07期 No.150 549-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李萍;张国刚;左甜甜;王胜超;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甲醚(physcion,1)、d-丁香脂素(d-syringaresinol,2)、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3′,5-′tetramethoxyflavone,3)、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4)、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naringenin,5)、芹菜素(apigenin,6)、柚皮素(naringenin,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2008年07期 No.150 549-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门冬氨酸芦氟沙星的合成

    景士云;柳丽新;牟春福;

    目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方法以9,10-二氟-7-氧-2,3-二氢-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噻嗪-6-羧酸为起始原料,经螯合、取代、水解、成盐4步反应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结果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总收率为62.7%。结论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芦氟沙星的制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原料药。

    2008年07期 No.150 553-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门冬氨酸芦氟沙星的合成

    景士云;柳丽新;牟春福;

    目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方法以9,10-二氟-7-氧-2,3-二氢-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噻嗪-6-羧酸为起始原料,经螯合、取代、水解、成盐4步反应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结果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总收率为62.7%。结论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芦氟沙星的制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原料药。

    2008年07期 No.150 553-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分析

  • 甜瓜蒂的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

    刘金丹;孙国祥;池剑玲;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建立甜瓜蒂指纹图谱。方法以的50 mmol.L-1硼砂(含体积分数为5%的乙腈溶液)为背景电解质,运行电压12 kV,紫外检测波长228 nm,以10个不同产地药材的电泳图谱建立了甜瓜蒂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结果确立11个共有峰,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全面挖掘了该CEFP的潜信息,建立了甜瓜蒂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同时用双定性相似度(SF和S′F)双定量相似度(C和P)评价了甜瓜蒂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结论所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可为甜瓜蒂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08年07期 No.150 556-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甜瓜蒂的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

    刘金丹;孙国祥;池剑玲;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建立甜瓜蒂指纹图谱。方法以的50 mmol.L-1硼砂(含体积分数为5%的乙腈溶液)为背景电解质,运行电压12 kV,紫外检测波长228 nm,以10个不同产地药材的电泳图谱建立了甜瓜蒂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结果确立11个共有峰,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全面挖掘了该CEFP的潜信息,建立了甜瓜蒂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同时用双定性相似度(SF和S′F)双定量相似度(C和P)评价了甜瓜蒂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结论所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数字化指纹图谱可为甜瓜蒂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08年07期 No.150 556-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RP-HPLC法测定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

    汪广厚;王晶;齐伟;陈扬;孙立新;

    目的用RP-HPLC法测定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原料药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25 mol.L-1醋酸铵(体积比为65∶35)(用冰醋酸调节pH至3.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40℃。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2.0μg.L-1,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的质量浓度在5.0~5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7%,RSD=1.0%。结论该法适用于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原料药含量和有关物质检查。

    2008年07期 No.150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RP-HPLC法测定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

    汪广厚;王晶;齐伟;陈扬;孙立新;

    目的用RP-HPLC法测定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原料药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25 mol.L-1醋酸铵(体积比为65∶35)(用冰醋酸调节pH至3.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40℃。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2.0μg.L-1,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的质量浓度在5.0~5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7%,RSD=1.0%。结论该法适用于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原料药含量和有关物质检查。

    2008年07期 No.150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七种中成药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辛春红;卜跃华;宿昌允;李飞;郑荣立;赵春杰;

    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胃康灵胶囊、冠心丹参胶囊、康尔心胶囊和桂龙咳喘宁胶囊中砷、汞、铅、镉的残留量。方法湿法消解样品,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汞和铅的含量,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的含量。结果在丹参注射液和康尔心胶囊中,砷的回收率分别为89.01%~116.41%和93.60%~103.17%,汞的回收率分别为80.70%~113.83%和86.12%~115.88%,铅的回收率分别为96.27%~109.48%和99.97%~110.61%,镉的回收率分别为93.00%~114.40%和96.50%~102.93%。结论7种中成药中砷、汞、铅、镉的残留量均不超标。

    2008年07期 No.150 567-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七种中成药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辛春红;卜跃华;宿昌允;李飞;郑荣立;赵春杰;

    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胃康灵胶囊、冠心丹参胶囊、康尔心胶囊和桂龙咳喘宁胶囊中砷、汞、铅、镉的残留量。方法湿法消解样品,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汞和铅的含量,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的含量。结果在丹参注射液和康尔心胶囊中,砷的回收率分别为89.01%~116.41%和93.60%~103.17%,汞的回收率分别为80.70%~113.83%和86.12%~115.88%,铅的回收率分别为96.27%~109.48%和99.97%~110.61%,镉的回收率分别为93.00%~114.40%和96.50%~102.93%。结论7种中成药中砷、汞、铅、镉的残留量均不超标。

    2008年07期 No.150 567-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离子对RP-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含量

    高硕;黄霁;桑艳双;王安娜;孙英华;何仲贵;

    目的建立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流动相为10 mmol.L-1KH2PO4和5 mmol.L-1SDS的水溶液(磷酸调pH为3.5)-乙腈(体积比为51∶49),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0~5 min为260 nm,5 min之后变为245 nm。以外标法计算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含量。结果盐酸二甲双胍的质量浓度在50.02~175.10 mg.L-1内,马来酸罗格列酮在0.530~1.855 mg.L-1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RSD=0.80%)和99.56%(RSD=1.8%)。结论辅料不干扰主药测定,该方法可用于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药物含量测定。

    2008年07期 No.150 572-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离子对RP-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含量

    高硕;黄霁;桑艳双;王安娜;孙英华;何仲贵;

    目的建立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流动相为10 mmol.L-1KH2PO4和5 mmol.L-1SDS的水溶液(磷酸调pH为3.5)-乙腈(体积比为51∶49),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0~5 min为260 nm,5 min之后变为245 nm。以外标法计算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含量。结果盐酸二甲双胍的质量浓度在50.02~175.10 mg.L-1内,马来酸罗格列酮在0.530~1.855 mg.L-1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RSD=0.80%)和99.56%(RSD=1.8%)。结论辅料不干扰主药测定,该方法可用于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药物含量测定。

    2008年07期 No.150 572-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张春叶;王东凯;孔俐文;高飞;王庆河;程卯生;

    目的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建立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TM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1.12 g,磷酸二氢钠0.18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调pH值至7.6)(体积比为30∶70),检测波长:288 nm。结果左旋泮托拉唑在20.0~1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3%(n=9),RSD%=0.54。结论方法可用于制剂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

    2008年07期 No.150 576-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张春叶;王东凯;孔俐文;高飞;王庆河;程卯生;

    目的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建立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TM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1.12 g,磷酸二氢钠0.18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调pH值至7.6)(体积比为30∶70),检测波长:288 nm。结果左旋泮托拉唑在20.0~1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3%(n=9),RSD%=0.54。结论方法可用于制剂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

    2008年07期 No.150 576-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药理

  • 红人归胶囊对小鼠更年期综合征模型的影响

    王芳;张亚宏;左代英;吴英良;

    目的研究红人归胶囊(Hongrengui,HRG)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雌性老龄小鼠(menopausalmice,MP小鼠)作为更年期动物模型,考察HRG对MP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自主活动、学习记忆、握力及脏器系数的影响,同时进行正常小鼠游泳实验及常压耐缺氧实验。结果HRG具有镇静催眠、改善MP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增强抗疲劳能力、提高耐缺氧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抑制更年期肥胖。结论HRG有滋补强壮作用,可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某些症状。

    2008年07期 No.150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红人归胶囊对小鼠更年期综合征模型的影响

    王芳;张亚宏;左代英;吴英良;

    目的研究红人归胶囊(Hongrengui,HRG)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雌性老龄小鼠(menopausalmice,MP小鼠)作为更年期动物模型,考察HRG对MP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自主活动、学习记忆、握力及脏器系数的影响,同时进行正常小鼠游泳实验及常压耐缺氧实验。结果HRG具有镇静催眠、改善MP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增强抗疲劳能力、提高耐缺氧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抑制更年期肥胖。结论HRG有滋补强壮作用,可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某些症状。

    2008年07期 No.150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鹿根的研究进展

    黄敏芳;李宁;贾晓光;

    目的对鹿根的生态学、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30年国内外40余篇文献,简述其生态学相关内容,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结果鹿根为一类喜阳植物,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黄酮类,甾体类,三萜皂苷类,酚酸类,挥发油和多糖等化合物;具有促细胞生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菌、增强免疫系统、强壮机体、调节抗应激等药理作用。结论目前对鹿根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多,关于其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尚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2008年07期 No.150 58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鹿根的研究进展

    黄敏芳;李宁;贾晓光;

    目的对鹿根的生态学、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30年国内外40余篇文献,简述其生态学相关内容,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结果鹿根为一类喜阳植物,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黄酮类,甾体类,三萜皂苷类,酚酸类,挥发油和多糖等化合物;具有促细胞生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菌、增强免疫系统、强壮机体、调节抗应激等药理作用。结论目前对鹿根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多,关于其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尚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2008年07期 No.150 58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