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蕴杰;方亮;郭汉文;
目的研究复方脚癣灵的体外经皮渗透特征,确定最佳促进剂及浓度。方法以自制双室水平扩散池和离体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皮内含量。结果促进剂为丙二醇和薄荷醇,最佳质量分数均为3%时,复方脚癣灵中2种成分的皮内蓄积量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应用促进剂后,制剂中小檗碱与黄芩苷在离体鼠皮内有较强的蓄积作用。
2008年09期 No.152 67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荆蕴杰;方亮;郭汉文;
目的研究复方脚癣灵的体外经皮渗透特征,确定最佳促进剂及浓度。方法以自制双室水平扩散池和离体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皮内含量。结果促进剂为丙二醇和薄荷醇,最佳质量分数均为3%时,复方脚癣灵中2种成分的皮内蓄积量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应用促进剂后,制剂中小檗碱与黄芩苷在离体鼠皮内有较强的蓄积作用。
2008年09期 No.152 67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俊;逄秀娟;彭炜;田洁;
目的制备茴拉西坦亚微乳,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组织捣碎-高压均质工艺制备茴拉西坦亚微乳,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单因素考察制备工艺,并测定所制乳剂zeta电位、粒径、pH值及药物含量。结果茴拉西坦亚微乳最佳处方和工艺为注射用中链油125 g.L-1、大豆磷脂和pluronicF68总量为30 g.L-1、大豆磷脂和pluronic F68的质量比为1∶4,56 MPa均质5次;所得乳剂zeta电位为-30.8 mV,粒径为(149±21)nm,pH值为6.0,茴拉西坦含量为1.5 g.L-1。结论所得乳剂理化性质良好,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2008年09期 No.152 684-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俊;逄秀娟;彭炜;田洁;
目的制备茴拉西坦亚微乳,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组织捣碎-高压均质工艺制备茴拉西坦亚微乳,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单因素考察制备工艺,并测定所制乳剂zeta电位、粒径、pH值及药物含量。结果茴拉西坦亚微乳最佳处方和工艺为注射用中链油125 g.L-1、大豆磷脂和pluronicF68总量为30 g.L-1、大豆磷脂和pluronic F68的质量比为1∶4,56 MPa均质5次;所得乳剂zeta电位为-30.8 mV,粒径为(149±21)nm,pH值为6.0,茴拉西坦含量为1.5 g.L-1。结论所得乳剂理化性质良好,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2008年09期 No.152 684-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岩;吴迪;韩飞;李三鸣;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柔性纳米脂质体,并研究其质量。方法用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考察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和pH梯度法对包封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盐酸青藤碱柔性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测定其粒径。结果三种制备方法得到的药物脂质体的包封率大小依次为:pH梯度法>逆向法>薄膜法。正交实验设计中影响包封率的最显著因素为磷脂与胆酸钠的质量比,其次为外水相pH值,药脂比与孵育温度影响较小。最佳处方平均粒径128.4 nm,4℃放置30 d未产生聚积或沉淀。结论pH梯度法适合于制备盐酸青藤碱柔性纳米脂质体,工艺可行,产品质量稳定。
2008年09期 No.152 690-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张岩;吴迪;韩飞;李三鸣;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柔性纳米脂质体,并研究其质量。方法用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考察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和pH梯度法对包封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盐酸青藤碱柔性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测定其粒径。结果三种制备方法得到的药物脂质体的包封率大小依次为:pH梯度法>逆向法>薄膜法。正交实验设计中影响包封率的最显著因素为磷脂与胆酸钠的质量比,其次为外水相pH值,药脂比与孵育温度影响较小。最佳处方平均粒径128.4 nm,4℃放置30 d未产生聚积或沉淀。结论pH梯度法适合于制备盐酸青藤碱柔性纳米脂质体,工艺可行,产品质量稳定。
2008年09期 No.152 690-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吴迪;张岩;姚慧敏;李三鸣;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2008年09期 No.152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吴迪;张岩;姚慧敏;李三鸣;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2008年09期 No.152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许磊;吕帅;孙博航;高慧媛;吴立军;
目的对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idesFr 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bS)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1)、尼古丁酸(nicotinic acid,2)、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3)、琥珀酸(succinic acid,4)、山奈酚(kaempferol,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辽细辛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699-70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许磊;吕帅;孙博航;高慧媛;吴立军;
目的对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idesFr 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bS)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1)、尼古丁酸(nicotinic acid,2)、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3)、琥珀酸(succinic acid,4)、山奈酚(kaempferol,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辽细辛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699-70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吕帅;许磊;黄健;高慧媛;吴立军;
目的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辽细辛地下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卡枯醇(kakuol,1)、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酮(2-methoxy-4,5-methylene-dioxypropi-ophenone,2)、(-)-芝麻脂素((-)-sesamin,3)、(-)-细辛脂素((-)-asarinin,4)、pluviatilol(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6)、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fruct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细辛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02-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吕帅;许磊;黄健;高慧媛;吴立军;
目的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辽细辛地下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卡枯醇(kakuol,1)、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酮(2-methoxy-4,5-methylene-dioxypropi-ophenone,2)、(-)-芝麻脂素((-)-sesamin,3)、(-)-细辛脂素((-)-asarinin,4)、pluviatilol(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6)、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fruct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细辛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02-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宋妍;陈广通;孙博航;黄健;李铣;吴立军;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甲基化的方法处理水溶性部分样品,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柠檬酸三甲酯(trimethyl citrate,1)、原儿茶酸甲酯(methyl protocatechuate,2)、香草酸甲酯(methyl vanillate,3)、次黄嘌呤核苷(inosine,4)、尿苷(uridine,5)。将它们还原为甲基化前的结构,依次为柠檬酸(citric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香草酸(vanillic acid,3′)、次黄嘌呤核苷(inosine,4)、尿苷(uridin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留兰香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05-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宋妍;陈广通;孙博航;黄健;李铣;吴立军;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甲基化的方法处理水溶性部分样品,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柠檬酸三甲酯(trimethyl citrate,1)、原儿茶酸甲酯(methyl protocatechuate,2)、香草酸甲酯(methyl vanillate,3)、次黄嘌呤核苷(inosine,4)、尿苷(uridine,5)。将它们还原为甲基化前的结构,依次为柠檬酸(citric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香草酸(vanillic acid,3′)、次黄嘌呤核苷(inosine,4)、尿苷(uridin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留兰香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05-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 ] - 张梓轩;张晶;罗均秋;张天虹;
目的对软蒺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软蒺藜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异鼠李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滨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08-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梓轩;张晶;罗均秋;张天虹;
目的对软蒺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软蒺藜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异鼠李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滨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08-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炜;周渊;唐玲;闫兴国;王永奇;冯宝民;
目的研究荨麻属植物滇藏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EI-MS等数据以及与对照品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藏荨麻根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4-羟基反式桂皮酸(2)、4-羟基苯甲醛(3)、4-甲氧基苯甲酸(4)、4-羟基苯甲酸(5)、己二酸(6)、二十四烷酸甲酯(7)、2-羟基二十四烷酸甲酯(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滇藏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6~8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1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炜;周渊;唐玲;闫兴国;王永奇;冯宝民;
目的研究荨麻属植物滇藏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EI-MS等数据以及与对照品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藏荨麻根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4-羟基反式桂皮酸(2)、4-羟基苯甲醛(3)、4-甲氧基苯甲酸(4)、4-羟基苯甲酸(5)、己二酸(6)、二十四烷酸甲酯(7)、2-羟基二十四烷酸甲酯(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滇藏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6~8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09期 No.152 71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娟;李显林;胡铁军;雷江;
目的制备R-(+)-硫代四氢呋喃-2-甲酸。方法以四氢呋喃-2-甲酸为原料,经拆分、氯代、取代3步反应得到R-(+)-硫代四氢呋喃-2-甲酸。结果反应总收率为29%,产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通过实验摸索了一条制备光学纯度的R-(+)-硫代四氢呋喃-2-甲酸的路线,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2008年09期 No.152 714-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娟;李显林;胡铁军;雷江;
目的制备R-(+)-硫代四氢呋喃-2-甲酸。方法以四氢呋喃-2-甲酸为原料,经拆分、氯代、取代3步反应得到R-(+)-硫代四氢呋喃-2-甲酸。结果反应总收率为29%,产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通过实验摸索了一条制备光学纯度的R-(+)-硫代四氢呋喃-2-甲酸的路线,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2008年09期 No.152 714-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栾爽;董振敏;赵怀清;申涛;高靥;马丽丽;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心脑联通胶囊中丹酚酸B和大豆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ODS柱(200 mm×4.6 mm,5μm),以甲醇-体积分数为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41.5∶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丹酚酸B质量浓度在19.2~153.6 mg.L-1内、大豆苷元质量浓度在2.8~22.4 mg.L-1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7。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1.0%)和99.2%(RSD=1.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心脑联通胶囊的质量控制。
2008年09期 No.152 716-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栾爽;董振敏;赵怀清;申涛;高靥;马丽丽;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心脑联通胶囊中丹酚酸B和大豆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ODS柱(200 mm×4.6 mm,5μm),以甲醇-体积分数为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41.5∶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丹酚酸B质量浓度在19.2~153.6 mg.L-1内、大豆苷元质量浓度在2.8~22.4 mg.L-1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7。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1.0%)和99.2%(RSD=1.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心脑联通胶囊的质量控制。
2008年09期 No.152 716-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乐;邓意辉;石莉;董晓辉;卢懿;洪维为;
目的建立测定葫芦素B月桂酸酯纳米乳剂中药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柱(钻石)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8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葫芦素B月桂酸酯与辅料及有关物质分离度均符合要求,其质量浓度在15~15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5),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为0.1%(n=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葫芦素B月桂酸酯纳米乳剂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2008年09期 No.152 720-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乐;邓意辉;石莉;董晓辉;卢懿;洪维为;
目的建立测定葫芦素B月桂酸酯纳米乳剂中药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柱(钻石)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8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葫芦素B月桂酸酯与辅料及有关物质分离度均符合要求,其质量浓度在15~15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5),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为0.1%(n=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葫芦素B月桂酸酯纳米乳剂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2008年09期 No.152 720-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新星;郭娜;李芳;杨凌;郭兴杰;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尿液中尿素、肌酸、肌酐、尿酸和马尿酸5种非蛋白氮代谢产物。方法色谱柱为Century C18柱(200 mm×4.6 mm,5μm),以乙腈-20 mmol.L-1乙酸铵缓冲液(pH 6.8)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肌酸、肌酐、尿酸和马尿酸的质量浓度在2~100 mg.L-1内、尿素的质量浓度在100~1 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6%~105.7%,RSD均小于4.2%。结论该法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尿液中非蛋白氮代谢产物的检测。
2008年09期 No.152 724-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高新星;郭娜;李芳;杨凌;郭兴杰;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尿液中尿素、肌酸、肌酐、尿酸和马尿酸5种非蛋白氮代谢产物。方法色谱柱为Century C18柱(200 mm×4.6 mm,5μm),以乙腈-20 mmol.L-1乙酸铵缓冲液(pH 6.8)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肌酸、肌酐、尿酸和马尿酸的质量浓度在2~100 mg.L-1内、尿素的质量浓度在100~1 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6%~105.7%,RSD均小于4.2%。结论该法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尿液中非蛋白氮代谢产物的检测。
2008年09期 No.152 724-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超;葛洁;鹿秀梅;李发美;
目的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骨疏丹颗粒剂中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苷、淫羊藿苷、欧前胡素、蛇床子素5种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85 nm。结果各个成分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加样回收率为95.8%~98.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全面评价复方骨疏丹颗粒剂的质量提供依据。
2008年09期 No.152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超;葛洁;鹿秀梅;李发美;
目的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骨疏丹颗粒剂中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苷、淫羊藿苷、欧前胡素、蛇床子素5种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85 nm。结果各个成分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加样回收率为95.8%~98.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全面评价复方骨疏丹颗粒剂的质量提供依据。
2008年09期 No.152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娟;黄敬群;李红;
目的建立乳结消片中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VP-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2%磷酸溶液(体积比27∶73),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橙皮苷质量浓度在44~264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黄芩苷在9.0~88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2%、100.5%,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简便、精确、专属性强,可用于乳结消片的质量控制。
2008年09期 No.152 73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娟;黄敬群;李红;
目的建立乳结消片中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VP-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2%磷酸溶液(体积比27∶73),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橙皮苷质量浓度在44~264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黄芩苷在9.0~88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2%、100.5%,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简便、精确、专属性强,可用于乳结消片的质量控制。
2008年09期 No.152 73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静娟;单风平;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蛋氨酸脑啡肽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J.T.Bak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含体积分数0.1%三氟乙酸的去离子水,流动相B为含体积分数0.1%三氟乙酸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腈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蛋氨酸脑啡肽质量浓度在7~28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0.89%。结论此方法快捷、精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蛋氨酸脑啡肽的含量测定。
2008年09期 No.152 736-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静娟;单风平;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蛋氨酸脑啡肽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J.T.Bak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含体积分数0.1%三氟乙酸的去离子水,流动相B为含体积分数0.1%三氟乙酸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腈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蛋氨酸脑啡肽质量浓度在7~28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0.89%。结论此方法快捷、精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蛋氨酸脑啡肽的含量测定。
2008年09期 No.152 736-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