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东亚;王彦慧;杨长青;朴虎日;郭涛;
目的研究盐酸曲马多在中国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受试者各10名,单剂量口服盐酸曲马多胶囊10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盐酸曲马多的血药浓度,研究其药物动力学,用DAS Ver 2.0药物动力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汉族和朝鲜族健康受试者口服盐酸曲马多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6.2±1.0)h和(6.4±1.6)h,tmax(2.4±0.7)h和(2.0±0.9)h,ρmax(401.4±78)μg.L-1和(418.9±48)μg.L-1,AUC0-36(4297.1±1261.8)μg.h.L-1和(4071.8±1387.3)μg.h.L-1,AUC0-∞(4456.1±1318.5)μg.h.L-1和(4255.1±1548.2)μg.h.L-1。结论服用盐酸曲马多后,汉族和朝鲜族健康受试者的ρmax、AUC0-t、AUC0-∞个体间差异较大,但2组受试者之间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08年12期 v.25;No.155 929-932+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梅丹;毛世瑞;钱频非;
目的研究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磷酸川芎嗪大鼠鼻黏膜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循环法研究环糊精的浓度和种类对磷酸川芎嗪鼻黏膜吸收的促进作用,计算磷酸川芎嗪体外吸收速度常数;通过体内法研究大鼠鼻黏膜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在此基础上就在体法与体内法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βcyclodextrin,HP--βCD)可显著促进磷酸川芎嗪的鼻黏膜吸收。但在质量分数为0.5%~5.0%内,HP--βCD的吸收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相比,HP--βCD的吸收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照组、质量分数为0.5%-βCD和质量分数为0.5%HP--βCD组磷酸川芎嗪鼻黏膜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0.158、0.163、0.233 mg.min-1,对照组与HP--βC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和-βCD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HP--βCD组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5.7%和66.5%,两组间绝对生物利用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βCD能显著提高磷酸川芎嗪大鼠鼻黏膜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与体内实验结果相关性良好。
2008年12期 v.25;No.155 933-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康康;任亚超;唐星;金凤珠;
目的喷雾干燥法制备鲑鱼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n,sCT)肺部干粉吸入剂;考察溶液pH值、喷干温度和处方中泊洛沙姆(F68)的用量对鲑鱼降钙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不同pH值和不同F68用量的鲑鱼降钙素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喷雾干燥制备鲑鱼降钙素干粉吸入剂粉末,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所制备的粉末进行含量测定。采用TSI装置测定粉末沉积率,用LS320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大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末的表面形态。结果制备的鲑鱼降钙素吸入粉末的平均粒径为2.1μm,沉积率在45.42%左右。在pH小于3.3的冰醋酸溶液中,F68的用量超过固型物总量的1%时,喷干温度低于120℃时,鲑鱼降钙素喷雾干燥后的含量均在80%以上。结论在较低的pH环境中,选用适量的蛋白保护剂F68,采用较低的喷干温度,均可有效的降低喷干过程中鲑鱼降钙素的变性几率。
2008年12期 v.25;No.155 939-943+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莉;栗晖;高晓霞;赵云丽;袁丹;于治国;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没食子酸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研究大鼠灌胃与静脉给药后没食子酸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灌胃和静脉给予大鼠没食子酸,不同时间点采血,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4μm)色谱柱,甲醇-体积分数为0.5%的冰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7∶9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2 nm,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测定血浆中没食子酸的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药后t1/2α为46.57 min,t1/2β为56.54 min,tmax为66.00 min,ρmax为3.96 mg.L-1,AUC0~t为396.5 mg.min.L-1;静脉给药后t1/2α为9.90 min,t1/2β为78.88 min,AUC0~t为461.9 mg.min.L-1。结论大鼠灌胃和静脉给予没食子酸后,其药-时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2.9%。
2008年12期 v.25;No.155 944-947+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毅;张强;陈大为;张志军;郑焱;
目的探索制备皮下注射用孕二烯酮/炔雌醇复方微球的可行性。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孕二烯酮、炔雌醇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皮下注射用复方微球,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检测所制微球的稳定性,检测微球的有机溶剂残留和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得微球中孕二烯酮和炔雌醇的包封率分别为(69.9±6.6)%和(60.5±1.5)%;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65.62±4.56)μm;微球中有机溶剂残留为(154.84±16.84)mg.L-1;体外释放过程中,2种药物能够持续稳定释放30 d,两药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孕二烯酮和炔雌醇的释药方程分别为:ln[ln1/(1-F(t)]=0.625 8lnt-1.826(r=0.992 1)和:ln[ln1/(1-F(t)]=0.855 2lnt-2.850 1(r=0.991 4);制备的微球在高温、光照条件下均不稳定,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也不稳定,但在避光冷藏条件下稳定。结论所用制备工艺稳定,微球包封率较高,粒度均匀,有机溶剂残留符合国家标准,释药平稳,释药时间较长,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体内研究。
2008年12期 v.25;No.155 948-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景锋;吕久安;王赞平;许佑君;
目的研究环丙贝特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廉价苯乙烯为起始原料,依次经成环、Friedel-Crafts酰化、Baeyer-Villiger重排、醇解、Bargellini反应,成功合成了环丙贝特。结果本法总收率为56.2%,所得产物由1H-NMR确证结构。结论重排反应时避免直接使用危险性大的过氧酸,本合成工艺安全可行。同时,以丙酮和氯仿代替α-溴代异丁酸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2008年12期 v.25;No.155 954-955+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邱莉;刘红霞;姜志虎;覃耿垚;陈丽霞;邱峰;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水混悬,依次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将正丁醇层通过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制备HPLC等手段,共分离得到4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类(megastigmane glyco-sides)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9R)-长寿花糖苷[(6S,9R)-roseoside,1)]、(6S,9R)-长寿花糖苷[(6S,9S)-roseoside,2]、(6S,9R)-3-氧-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6R,9S)-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3]、citroside A(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8年12期 v.25;No.155 956-959+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王健;裴月湖;林文翰;邓志威;乔莉;
目的为寻找半红树植物阔苞菊[Pluchea indica(L.)Less.]不同于陆生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民间治疗瘰疬(淋巴腺结核)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方法以及结合文献对照鉴定结构。结果从阔苞菊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3个噻吩类衍生物及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1,3-戊二炔)-5-(4-乙酰氧基-3-羟基-1-丁炔)-噻吩[2-(pant-1,3-diynyl)-5-(4-acetoxy-3-hydroxybuta-1-ynyl)-thiophene,1]、2-(1,3-戊二炔)-5-(4-乙酰氧基-3-氯-1-丁炔)-噻吩[2-(pant-1,3-diynyl)-5-(4-acetoxy-3-chlorobuta-1-ynyl)-thio-phene,2]、2-(1,3-戊二炔)-5-(3、4-二羟基-1-丁炔)-噻吩[2-(pant-1,3-diynyl)-5-(3,4-dihydroxybuta-1-ynyl)-thiophene,3]、8,11-二羟基-1(10)-瓦伦烯[valenc-1(10)-ene-8,11-diol,4]、2,8,11-三羟基-1(10)-瓦伦烯[valenc-1(10)-ene-2,8,11-triol,5]、5-氧代-5,6-氢-希菲比尔醇[5-oxo-5,6-H-silphiperfolen,6]。结论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
2008年12期 v.25;No.155 960-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兆华;王立波;高慧媛;孙博航;黄健;吴立军;
目的研究喙荚云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喙荚云实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回流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二萜类化合物。结论此二萜类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2008年12期 v.25;No.155 964-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睿智;邓英杰;孙文平;顾吉晋;王娜;王敏;
目的建立空白脂质体硫酸铵梯度的测定方法,为确定透析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测定透析液以及脂质体总电导率,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等考察。结果该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3.404×10-1c+0.278 7,硫酸铵浓度在0.1~1.5 mmol.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8),该方法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回收率在98.7%~102.0%之间。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空白脂质体硫酸铵梯度的定量测定。
2008年12期 v.25;No.155 967-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国祥;池剑玲;宋宇晴;
目的采用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复方丹参片(CSMT)HPLC指纹图谱的全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Century SIL C18BDS柱(250 mm×4.6 mm,5μm);以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为目标函数优化选择指纹图谱检测条件,确定流动相组成是质量分数为1%的醋酸水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醋酸甲醇溶液低压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00±0.15)℃,进样量5μL。以双定性相似度均值和双定量相似度均值为参量通过对20批复方丹参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确定用其中10批生成复方丹参片对照指纹图谱(RFP),以此RFP为标准对总计20批复方丹参片采用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丹酚酸B(SAB)为参照物峰,确定40个指纹峰,建立了复方丹参片HPLC指纹图谱。用双定性相似度评价15批样品的化学成分数量和分布比例都合格,但其中仅8批双定量相似度合格,为质量完全合格品。其它7批含量明显偏低,生产时应根据双定量相似度偏低程度提高投料量或者适当增大服用剂量。其余5批都存在化学成分和分布比例不合格特征,有2批含量相似度合格和3批含量相似度明显偏低。结论在OTC中随机选择的20批复方丹参片,无明显的劣质品出现,若按指纹图谱技术控制则出现明显的质量差异,因此所建立的具有较好精密度和重现性的复方丹参片的HPLC指纹图谱,完全适用于复方丹参片的生产质量控制。试验证明了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是宏观定性定量评价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最理想和最客观的指纹图谱评价技术。
2008年12期 v.25;No.155 971-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3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田兰;程海燕;陈晓辉;李清;王佳虹;毕开顺;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建立评价黄芪质量优劣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梯度洗脱,测定了19批黄芪样品。色谱柱: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美国Agilent公司);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质量分数为0.05%的磷酸水溶液,在0~70 min,B相从质量分数85%线性改变至质量分数60%,70~80 min,B相保持质量分数60%不变;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确定了黄芪药材中的17个共有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黄芪药材分为3类。结论所建立的黄芪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完善的科学依据。
2008年12期 v.25;No.155 979-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刘淑琴;李建文;黄霁;隋晓;孙进;何仲贵;
目的建立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氰基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体积比为500∶500∶2,磷酸调节pH值至3.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可达到较好分离,硫酸氢氯吡格雷在12.0~100.0 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阿司匹林在38.4~320.0 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1.80)%(n=9)和(100.3±0.53)%(n=9)。结论HPLC法适用于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2008年12期 v.25;No.155 983-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斐;马妮;田威;陈光;何建勇;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条件。方法通过溶菌酶破壁的方法制备原生质体,考察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因素。结果和结论确认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为:一级培养采用SM2液体培养基,培养时间为33 h,转二级培养的转种体积分数为15%;二级培养采用R2YE培养基,培养时间为20 h,甘氨酸质量分数为0.7%;溶菌酶作用质量浓度为3 g.L-1,作用时间100 min,最大原生质体制备量达到8×1010个.L-1。考察了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的组成,在优化的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达到9.2%。
2008年12期 v.25;No.155 997-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彭珧;曹晓宇;田威;孙杨;吴春福;张怡轩;
目的快速高效的筛选到有抗肿瘤活性的土壤放线菌。方法初筛采用MTT法检测样品作用后A549细胞、HGC-27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N9的成活率,PI染色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复筛可能致细胞凋亡的菌株,以及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与结论从350株土壤放线菌中初筛得到16株菌种,它们的代谢产物对A549及HGC-27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对N9细胞生长无影响;复筛得到1株编号为1070的菌株的代谢产物能使A549细胞经过处理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到亚二倍体峰,峰高为32.07%。从菌株菌落形态、孢子丝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鉴定该菌种为Streptomyces capillispiralis。
2008年12期 v.25;No.155 1001-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军;朱丽;张怡轩;戈梅;
目的从鱼腥藻7120(Anabaenasp.PCC 7120)中克隆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N-acyl--Dglucosamine 2-epimerase,AGE)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鱼腥藻染色体组扩增AGE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LY-1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利用Ni-NTA柱分离纯化。利用柱前衍生化的方法,通过HPLC检测表达产物转化N-乙酰-D-甘露糖胺(N-acyl-D-mannosamine,ManNAc)的活性,并联合N-乙酰神经氨酸裂合酶(N-acetylneuraminatelyases,NAL),进行双酶转化生成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5Ac)实验。结果AG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产物蛋白占总可溶性蛋白质量的18%,经纯化后得到1.6 g.L-1产物蛋白。双酶转化实验中,转化终产物Neu5Ac质量浓度为14.8 g.L-1。结论鱼腥藻7120 AG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具有活性,为双酶转化制备Neu5Ac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2008年12期 v.25;No.155 1007-1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