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902011

药剂

  • 黑磷纳米片的制备及降解特性评价

    秦莉;李瑞瑞;何汇洋;姜珊珊;张鹏;

    目的制备黑磷纳米片,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首先通过优化的液相剥离法制备了黑磷纳米片,并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粒径、电位、形态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其次,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纳米材料,其降解性对降低体内毒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它的降解特性,考察了不同溶剂及不同pH值对黑磷纳米片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黑磷纳米片为片层结构,粒径约200 nm且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吸收。黑磷纳米片在水溶液中较剥离溶剂中降解速率较快,放置8 d后降解率可达73%,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放置8 d仅降解10%,在pH值为12的溶液中降解速率最快。结论优选处方制备的黑磷纳米片粒径均匀,光热效应良好;黑磷纳米片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降解速率较慢,对于其短期储存提供了适宜的溶剂;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降解特性具有选择性,对于研究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起一定帮助。

    2020年05期 v.37;No.292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去羟肌苷拟肉毒碱类前药的合成及膜渗透性评价

    张又夕;孙乐;马海英;

    目的设计基于肠道肉毒碱转运蛋白的前体药物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方法以去羟肌苷为母体药物,L-肉毒碱-丁二酸或L-肉毒碱-庚二酸为功能修饰侧链,设计合成了新型去羟肌苷拟肉毒碱类前药,其结构经ESI/MS及~(13)C-NMR数据确证,用Caco-2细胞转运实验评价了该类前药的细胞膜渗透性,用HEK293T和Caco-2细胞考察了该类前药的摄取机制。结果合成了两个前药,其Caco-2细胞膜渗透性均比母体药物去羟肌苷有显著的提高,且该类前药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率比在HEK293T中的摄取率显著升高。结论肉毒碱功能化修饰去羟肌苷的5’位羟基有利于提高其口服吸收。

    2020年05期 v.37;No.292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虫胶水溶性包衣液成膜性及溶解特性研究

    佘振南;谢磊;曹锦雪;卯武彬;陈虹锦;高正财;

    目的评价虫胶水溶性包衣液的成膜性、膜强度、膜溶解性,为虫胶水溶性包衣液的使用和深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制备虫胶薄膜并建立浸泡法进行游离膜制备,通过划格法测定薄膜与基板附着力,建立耐折度测定法测定不同厚度和含水量游离虫胶薄膜韧性,通过溶出法测定虫胶薄膜的溶解特性。结果虫胶水溶性包衣液成膜性好,附着力强,柔韧性随含水量降低而降低,符合包衣工艺要求,虫胶薄膜在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中均不溶解,在人工结肠液中可溶。结论虫胶水溶性包衣液适合于结肠靶向制剂的包衣。

    2020年05期 v.37;No.292 395-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红细胞膜包载粉防己碱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阙晓;高明;郭朋程;连雨玫;苏靖;邱明丰;

    目的制备红细胞膜包载粉防己碱PLGA纳米粒(RPTNs),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粉防己碱PLGA纳米粒(PTNs);单因素考察了PLGA的质量浓度、有机相体积、稳定剂浓度;优化了红细胞膜囊泡(RVs)和RPTNs的制备方法;对纳米粒的粒径、PDI、电位、包封率、形态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透析法考察了PTNs和RPTNs的体外释放特性;CCK-8法考察了该载药系统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20 g·L~(-1),稳定剂质量浓度10 g·L~(-1),油水体积比1∶20,RVs的制备采用超声合并挤压法;制备的PTNs形状圆整,粒径为(147.9±0.25) nm,PDI<0.15,包封率为(84.1±0.41)%,在30 d内保持稳定;RPTNs具有清晰的壳-核双层结构,粒径为(164.1±1.65) nm,PDI<0.2,在15 d内保持稳定;体外释放实验显示PTNs和RPTNs在120 h内对粉防止碱(tetrandrine,TET)均有缓释作用,且RPTNs平均累计释放量减少了5.33%;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RPTNs的IC_(50)值均高于游离TET组和PTNs组,且对293T细胞的IC_(50)值高于对MCF-7的IC_(50)值。结论采用该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粒包封率高、稳定性好,能显著延缓药物的释放,降低体外细胞毒性,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2020年05期 v.37;No.292 40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氮硫共掺碳点的制备及其生物成像考察

    尹路遥;孙婷;代英辉;李松荷;徐艳;王东凯;

    目的目前,多数文献报道的碳点以发射蓝光、绿光、黄光为主,为拓宽碳点的应用,制备发射长波长光的碳点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制备了发射红色荧光的碳点并对其光学性质及生物成像进行考察。方法以胱氨酸、聚乙二醇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氮硫共掺碳点(N,S co-doped CDs,NS-CDs),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采用MTT试验考察碳点的细胞毒性。将碳点与细胞共同孵育4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碳点在细胞中的成像情况。小鼠皮下注射NS-CDs溶液,进行活体成像考察。结果所制备的碳点含有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粒径约为4.0 nm,为球状或者类球状;最大吸收波长为220 nm;荧光光谱显示碳点的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40 nm和630 nm;碳点质量浓度为5 g·L~(-1)时,细胞存活率仍在70%左右;共聚焦成像结果显示碳点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NS-CDs用于活体成像时,生物背景干扰小,成像良好。结论氮硫掺杂碳点生物相容性高,可用于细胞质成像和活体成像。

    2020年05期 v.37;No.292 408-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白藜芦醇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阿尔茨海默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初步考察

    王敏;林茂;高仕琴;王春梅;张媛;周珊珊;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纳米粒并考察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白藜芦醇纳米粒(resveratrol nanoparticles,Res-NPs)。以搅拌时间、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量、投药量为考察因素,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和工艺。以pH=7.4的磷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给予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联合灌胃AlCl_3(10 mg·kg~(-1)·d~(-1))建立AD模型,并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溶液(resveratrol solution,Res-sol)组(30 mg·kg~(-1)·d~(-1))和Res-NPs组(30 mg·kg~(-1)·d~(-1))。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认知功能,ELSA检测大鼠海马中特征性病理β淀粉样蛋白1-42(beta amyloid protein 1-42,Aβ_(1-42))的表达。结果优选的搅拌时间为3.94 h,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量为42μL,投药量为44 mg。其粒径、PDI、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203.5±1.674) nm、0.064±0.002、(83.79±0.301)%和(14.19±0.117)%。72 h内白藜芦醇的累积释放量为80.24%。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各组AD大鼠认知功能均提高(P<0.05),Aβ_(1-42)表达量减少(P<0.05),且Res-NPs组较Res-sol组大鼠认知功能提高(P<0.05),Aβ_(1-42)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由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的处方工艺可行,制得的Res-NPs质量可靠,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可减少AD大鼠海马Aβ_(1-42)表达,改善认知功能。

    2020年05期 v.37;No.292 412-418+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药物分析

  • HPLC法测定匹多莫德原料药中7种有关物质

    孙兰真;马志宁;张可心;孙进;

    目的建立一种HPLC法同时测定匹多莫德中7种有关物质,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匹多莫德原料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使用Hypersil GOLD aQ (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10 mmol·L~(-1)磷酸二氢钠(磷酸调pH为2.5)-甲醇(体积比为93∶7)为流动相,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匹多莫德与杂质B、H、I、L、X、Y、Z以及未知杂质均能达到良好分离,各杂质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2%~105%内,且专属性强、耐用性好;经三批样品测定,有关物质的检查结果均在限度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匹多莫德原料药及其制剂有关物质的测定。

    2020年05期 v.37;No.292 419-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杜仲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绿原酸含量测定

    马永青;刘颖;王璐;刘永利;

    目的利用HPLC法建立杜仲颗粒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Boston Green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体积分数为0.1%磷酸溶液(含体积分数为0.1%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结果建立了杜仲颗粒指纹图谱,包含5个共有峰。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绿原酸,分别在0.014 67~1.467μg (r=0.999 9)和0.113 1~11.31μg(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8%和102.2%,RSD分别为2.3%和3.3%。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同时用于有效成分定量测定,该方法可操作性强,较全面反映杜仲颗粒间差异。

    2020年05期 v.37;No.292 424-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腰痹通胶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李显会;邓美凤;肖伟;王振中;赵龙山;熊志立;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腰痹通胶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完善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RP-HPLC-DAD法,选用色谱柱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在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3 nm下,以乙腈-体积分数为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每次进样量为10μL。以人参皂苷Rg_1为参照,建立了10批腰痹通胶囊的高效液相中药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0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10批腰痹通胶囊的HPLC图谱共有27个共有峰,10批腰痹通胶囊相似度良好(均大于0.9),通过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和高效液相色谱图对比,确定了8种主要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人参皂苷Rg_1、延胡索乙素、丹皮酚、人参皂苷Rb_1和蛇床子素。结论所建立的腰痹通胶囊的指纹图谱方法特征性强、专属性高,可用于腰痹通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2020年05期 v.37;No.292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红外光谱系统聚类分析的斑花黄堇产地鉴别

    吴江;刘明地;

    目的运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快速鉴别斑花黄堇的产地。方法利用红外光谱测定青海省不同产地的斑花黄堇的红外光谱原始数据,以处理后光谱的均方根误差为考察指标,比较标准正态变换校正、一阶导数校正、多元散射校正等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预处理方法的降噪能力,并选择最优预处理方法处理获得校正图谱,再对校正图谱的标准化数据经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鉴别斑花黄堇的产地。结果小波变换预处理能大大降低原始红外光谱中的仪器噪音和无效信息,均方根误差达到10~(-4)~10~(-5)数量级。小波变换后的红外光谱的标准化数据经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实现了对青海省不同产地斑花黄堇的产地鉴别,并将来自青海省11个产地的斑花黄堇分为青海省南部斑花黄堇和青海省北部斑花黄堇两类,即1号(Nangqian County1)、2号(Nangqian County2)、3号(Zhiduo County1)、4号(Zhiduo County2)样品为一类,5号(Huzhu County)、6号(Qilian County)、7号(Guide County)、8号(Gonghe County)、9号(Henan County)、10号(Zeku County)、11号(Tongde County)共7批样品为一类。结论小波变换预处理后的斑花黄堇红外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用于斑花黄堇的产地鉴别,为中藏药材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37;No.292 43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HPLC法同时测定骨折挫伤胶囊中4种成分的含量

    孔令锋;田金苗;郭汉文;苗颖;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骨折挫伤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黄酚、大黄素、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Bonus-RP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体积分数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1.0 mL·min~(-1);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黄酚和大黄素检测波长为428 nm,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检测波长为248 nm;进样量10μL。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黄酚、大黄素、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检测质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 0~0.238 6、0.001 0~0.041 7、0.001 0~0.040 3、0.004 1~0.164 6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8.7%、97.4%、99.8%(RSD<2.0%,n=6)。结论本研究可用于骨折挫伤胶囊的质量控制。

    2020年05期 v.37;No.292 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生物药学

  • 稀有细菌Leifsonia flava基因组信息挖掘及代谢物抗菌活性研究

    郭家辰;章朦玥;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稀有细菌Leifsonia flava SYP-B2174~T的基因组草图,解析其基因特性,挖掘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的资源。方法以Illumina HiSeq PE150测序平台对菌株SYP-B2174~T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与注释。使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菌株SYP-B2174~T基因组测序得到16个contig,总长为3 782 833 bp,G+C含量为68.6 mol%,注释到3 543个基因,包含3 455个蛋白,46个tRNA,3个其他RNA,35个假定蛋白,GenBank登录号为SPQZ00000000。预测得到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样合酶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现有基因簇相似度≤21%。拮抗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YP-B2174~T的代谢产物对6种人类致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Leifsonia flava中具有众多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基因簇且与已知基因簇相似度低,并且代谢物具有抗菌活性,可为今后开展活性化合物分类鉴定、基因改造、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2020年05期 v.37;No.292 44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赤松素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戴洁;刘敬;赵斌;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赤松素酸的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菌活性。方法以2-甲氧基羰基-4-乙酰氧基-5-甲氧基苯甲基磷酸二乙酯(1)和芳香醛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赤松素酸的衍生物3a~3h和4e;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合成了9个赤松素酸的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体外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3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最低达到16 mg·L~(-1);化合物4e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最低可以达到0.5 mg·L~(-1),是诺氟沙星的8~32倍。细胞毒性测试表明,4e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高的细胞选择性。结论化合物4e可作为抗菌的新化学实体进一步开发。

    2020年05期 v.37;No.292 449-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药事管理

  • 某医院PIVAS抗菌药物审核管控体系的构建

    冒群;陆培培;刘军;高薇;章兰娟;

    目的探讨我院基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审方平台构建抗菌药物审核管控体系的方法与意义,为医疗机构制定抗菌药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为响应《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使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得到有效管控,我院结合实际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情况,加强了处方审核干预力度。结果构建了PIVAS抗菌药物审核管控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制定抗菌药物审方标准,升级PIVAS系统,加强临床科室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的反馈改进,实现了抗菌药物闭环审核管控。结论增强了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还明显提升了临床医师与审方药师之间的相互满意度,为提高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0年05期 v.37;No.292 45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制霉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何晴;周梦盈;蔡苏兰;宋明;徐慰倬;徐威;

    目的综述制霉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期国内外公开发表的57篇文献,将制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归纳并总结。结果与结论制霉素的生物合成是典型的I型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etase,PKS)途径,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其合成过程进行修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特性的结构类似物。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更是为制霉素的生物合成改造提供了新的方法。结论利用生物合成改造获得合成效率更高和种类更丰富的制霉素类物质将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2020年05期 v.37;No.292 458-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冠状病毒及其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李明雪;吴灿荣;郑梦竹;张鹏;王亚丽;刘洋;项珂;徐阳;王琪琪;杨月影;陈丽霞;李华;

    目的探讨和阐述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CoVs)的分类、来源、致病性、蛋白靶点结构、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关于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的文献159篇,对冠状病毒的分类、来源、致病性、药物作用靶点结构、对应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冠状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属于具有大量天然宿主的一类RNA病毒。该病毒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迄今为止,已不断有新亚型或新的冠状病毒出现。冠状病毒上的S蛋白、PLpro和3CLpro是药物开发的良好靶点,总结了基于以上靶标发现的潜在药物。结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威胁,例如,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症病毒(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MERS)以及最近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针对SARS-CoV、MERS-CoV、SARS-CoV-2和其他HCoV感染的特异性疗法。因此,仍需对冠状病毒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2020年05期 v.37;No.292 46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2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 ]

  •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刊物简介

    <正>《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即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JPS,ISSN 1818-0876,CN 21-1608/R)创刊于2006年,为亚洲药学联盟(AFPS)的官方杂志,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Elsevier出版的全英文双月刊,是中国第一个被SCIE收录的药剂学学术期刊。名誉主编为日本东京永井基金会Tsuneji Nagai教授、日本愛知学院大学Yoshiaki Kawashima教授

    2020年05期 v.37;No.292 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链霉菌天然产物挖掘中的应用》的撤稿声明

    <正>本刊接到举报,称彭飞等发表于我刊2020年第37卷第4期的论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链霉菌天然产物挖掘中的应用》涉嫌剽窃、抄袭,经编辑部认真调查核实,该文剽窃、抄袭行为属实,情节严重,特郑重声明:

    2020年05期 v.37;No.292 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刊物简介

    <正>《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亚洲传统医药)是2006年创刊(国际刊号:ISSN 1817-4337),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香港盛京药大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传统医药行业全英文资讯期刊——发行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各国。

    2020年05期 v.37;No.292 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