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晋;邹善卿;邵安仪;
<正> 由于磺胺嘧啶的理化性质:如低溶解度(37℃pH5.5时、13mg/100ml,pH7.5时200mg/100ml 粒度效应 pka 值(pka_1=2.00、pka_2=6.48)及其产品质量波动(如原料、密度、片剂崩解度)等,1973年英国药学会统计有生物利用度方面问题的药物,其中包括磺胺嘧啶、1976年英国 FDA 将磺胺嘧啶列入实际上
1983年17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程秀娟;薛淑英;袁文学;伍相瑾;韩玉浇;商晓华;
本文研究了人参茎叶皂甙的一般药理作用。人参茎叶皂甙的急性毒性,经小白鼠腹腔注射,测得 LD_(50)为298mg/kg。30mg/kg 腹腔注射于小白鼠,连续十天,对 S_(180)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同时发现给药组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小白鼠每天灌胃300mg/kg 连续三天,然后造成烫伤性应激,在5小时内,给药组的存活数较对照组显著为多(P<0.01)。小白鼠一次灌胃100mg/kg 茎叶皂甙,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家兔静脉注射茎叶皂甙,可耐受28—40%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人参茎叶皂甙毒性较小,其抗肿瘤作用,对烫伤应激的保护作用,抗疲劳作用等可为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小鼠100mg/kg 腹腔注射可促进胰岛素休克。
1983年17期 12-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张宝凤;
<正> 丁香苦甙(Syringopicroside)系我院植化室在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ta L-indl)叶的抗菌有效成分中分离出的化学单体之一。紫丁香在我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其叶繁多,但药用研究报道甚少。近年国内临床观察表明,紫丁香叶的醇提取物
1983年17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淑蓉;章观德;
<正> 杜鹃素(Farrerol)是由满山红叶(Rhododendron dauricum L.)中提出治疗气管炎有效成分之一,具有祛痰作用。但杜鹃素在植物中含量仅约0.1%,为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已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全合成。经临床验证,合成品与天然产物效果一致。本文报告了合成杜鹃素的化学鉴别与两种含量测定方法,即紫外分光光度法与氢氧化钠比
1983年17期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孙郁武;姜素云;周桦;马家骧;徐效勉;
<正> 水中微量甲醇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和液上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操作简单,但最小检出量为2μg/ml,而水中甲醇最大容许为1μg,灵敏度感到不足。且本法系直接进样,易污染色谱柱。液上气相色谱法又有直接法、盐析法和盐析蒸馏法。其中直接法和盐析法的最小检出量为6.5μg/ml,灵敏度较低;盐析蒸馏法灵敏度虽高,但操作费时,每完成一次测定要100分钟以上,且对设备要求高。Peter,K.Ge-
1983年17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乃利;姚新生;王志学;徐绥绪;
人参的采收,传统的收获季节是十月上旬,经考查,九月中旬提前采收,可增产3.58%左右,而且人参茎叶还可以利用。本文利用薄层层析——比色法测定了1980和1981年两年不同季节采收的人参样品的总皂甙。利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人参活性最强的 R_b 组与 R_g 组皂甙的比例和 R_c 及 R_0占总皂甙的百分比。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变化不大。为了提前收获提供了理论依据。
1983年17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英杰;黄桢;李念平;程光荣;曹淑兰;张庆云;
本文测定了辽宁产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根,茎叶,花中挥发油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装置分离分析了人参各部位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从油中鉴定出下列十八个化合物;α——愈创烯(α-guaiene)_1,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_2,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_3,蛇麻烯(humulene)_4,β——榄香烯(β-elemene)_5,γ——榄香烯(γ-elemene)_6,艾里莫酚烯(eremophilene)_7,α——檀香烯(α-santalene)_8,α——金合欢烯(α-farnesene)_9,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_(10),β——古芸烯(β-gurjunene)_(11),2,6——二特丁基-4-甲基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 phenol)_(12),2-甲基十四烷(2-meth-yl-tetradecane)_(13),正十五烷(n-pentadecane)_(14),十七烷醇-1(1-heptad-ecanol)_(15),十七烷酮-2(2-heptadecanone)_(16),棕榈酸(palmitic acid)_(17),棕榈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_(18)。人参根挥发油含1、2、3、4、5、6、7、10、11、12、15,茎叶挥发油含10、16、17、花中挥发油中含1、5、8、9、10、12、13、14、16、17、18。
1983年17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铣;左士贤;
<正> 一、鸦胆子甙 E 的分离及结构鉴定(一)提取分离鸦胆子种子的有效的丁醇提取物30克,经硅胶(1250克)柱层析,用氯价——甲醇——水(50∶12∶3)下层洗脱,每250ml 收集一份,依薄层鉴定合并相似组分,在分离出抗癌有效单体鸦胆子甙 A、甙 B、鸦胆因 E 和 F 后,以上述溶媒系统每100毫升中加入10毫升甲醇作为洗脱溶媒继续洗脱,至第30—32组份回收溶媒后,残渣用甲醇溶解,自然挥尽溶媒后成晶粥状,甲醇处理后得白色针晶鸦甙子甙 E。
1983年17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徐绥绪;邱珊;张士杰;
<正>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是常用重要中药之一,素以红花为妇科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有“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功效。近来又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脉管炎等症。并作成红花注射液供用。辽宁省药物研究所药理室近两年在筛选抗炎中草药中发现红花还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抗关节炎)。关于红花的抗炎作用文献中未见报道。目前抗炎药物确有不少,如阿斯匹林,
1983年17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学;马启凤;何群;郭佳生;
从膜英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中分离出七个单体。其中晶Ⅰ、Ⅲ-Ⅴ经鉴定分别为:Ⅰ蔗糖(Sucrose),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Ⅴ毛蕊异黄酮(Calyc-osin)。
1983年17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张蒞峡;孙毓庆;李发美;王立群;
本文探讨了用含有正已磺酸钠(离子对试剂)的40%甲醇—水为流动相,以十八烷基键合相为固定相的色谱系统,分离分析山豆根生物硷及其注射剂。实验证明分离效果较好,能将仅差一个甲基的山豆根碱与去甲山豆根碱分离。并采用外标法,测定了在山豆根总碱注射液中山豆根碱的含量。实验说明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做为生物硷注射剂的分析手段
1983年17期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珠;隋治华;王素云;贾宁;
本文用 CNDO 分子轨道法计算了靛玉红及其异构体、衍生物和核酸中嘌呤碱的分子轨道能级和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靛玉红类药物与受体鸟嘌呤之间络合价的新研究方法。用该法算得的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络合价与这些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很好的并行关系。这就为探明靛玉红类药物的抗肿瘤机理和构效关系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信息。最后还讨论了该类药物选择性地与 RNA 肿瘤病毒的单链 RNA 中的鸟嘌呤发生π—电荷转移络合作用的抗肿瘤机理和计算络合价法在以核酸为作用目标的新药分子设计中的意义。
1983年17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启时;付沛云;
<正> 百合科是有花植物中的一个大科,约250属,3500种,分布世界各地,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多。我国产60属,560余种。百合科植物包含有许多名花异草,蔬菜和药材,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价值,同时,在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中又占据着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对百合科植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和学术意义。近百年来,东北地区的植物业经
1983年17期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庞开圻;
<正> 目前,已发现一百多个化合物具有糖一样的甜味。至于具有一些甜味的化合物,那恐怕就要数以千计了。这些化合物属于各种类型,如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黄酮类、萜类、乃至甾族皂甙类。多年来,人们曾希望找出它们的分子特性,以便合成适于食用的人造甜味剂。特别是随着对肥胖病的研究,出现了低热量食物的需要,一些
1983年17期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姚庆祥;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进行生物化学研究,使生物体物质代谢的全貌都逐渐得到认识和阐明。不仅对生物体的生活起重要作用的一级代谢系统进行了研究,而且对不起重要作
1983年17期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武振卿;
<正> 甲基化是糖类化学的常见反应,对糖、甙类、核糖核酸和含糖抗生素等结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糖类甲基化最常应用的方法有:Purdie 法和 Haworth 法,前者采用的试剂为 CH_3I-Ag_2O,后者是(CH_3)_2SO_4-NaOH。这是糖类化学中最早应用的甲基化法,
1983年17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蒋作良;
<正> 一、化学反应工程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制药工业的生产过程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与物理处理过程有机地组合而成的。以生产非那昔汀为例,其流程如下:
1983年17期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宗宜宣;
<正> 为努力开创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新局面,辽宁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成立大会,于一月十日至十二日在沈阳召开。各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部的负责同志共60多人出席了会议。副省长张知远,教育部高教一司科研处长章学新,省高教局长李冀,副局长孙华
1983年17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