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83186

  • 微机在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用于液液萃取法实验设计及预测分离结果的 BASIC 程序

    崔承彬;姚新生;

    在 CASIO FX-9000P 微机上编制了用于液液萃取法实验设计及预测分离结果的应用程序。本程序以纸层析结果为基础,向机内输入组分数目及 Rf 值,辅助设计液液萃取法(包括简单萃取及 CCD)分离混合物的最佳条件及有关参数,可准确、定量地预测出分离结果,方便地用于指导未知混合物的液液萃取分离工作。

    1986年02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及尿中的速尿含量

    久保博昭;李好枝;小林良江;木下俊夫;

    本文通过简单的预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血清及尿中的速尿含量测定。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采用了血清以乙腈除蛋白、尿稀释50倍后测定的预处理法。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反相柱,以含30%乙腈的5mM 己烷磺酸钠水溶液作流动相(pH3.5),流速2.5ml/min。使用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33nm、荧光检测波长415nm。血清及尿中速尿的回收率分别为93.5—101.7%及90.8%。重现性也得到良好的结果,用血清测定时,日内变异系数为3.48%,用尿测定时,日内变异系数为2.58%。

    1986年02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手动式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安钠咖注射液组分含量

    陈仁弟;孙嘉奎;尚宏伟;苏慕君;李忠杰;

    本文介绍了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手动式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一阶导数光谱法对安钠咖中活性组分的测定。平均百分回收率分别为:苯甲酸钠100.2±0.36:(日立—200)和100.0±0.44(751G 型);咖啡因100.4±0.42(日立—200)和100.3±0.19(751G 型),(α=0.05)。三批商品制剂的测定均获得与中国药典法(1977年版)可比较的结果,方法获得进一步证实。

    1986年02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参化学成分研究 9.国产主要商品红参与高丽参中人参皂甙的含量比较研究

    徐绥绪;张芳侠;姚乃贤;

    以人参皂甙 Re 为标准品,5%(w/V)香兰素冰醋酸—高氯酸为显色剂,用 TLC-比色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对红参中总皂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11种人参单体皂甙(Ginsenoside-R_0、Rb_1、Rb+2、Rc、Rd、Re、Rg_1、20(R)-Rg_2、Rg_3、20(R)-Rh_1、Rh_2)为标准品作对照,用薄层光密度法对国产主要商品红参与高丽红参中分组皂甙及单体皂甙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产红参总皂甙含量并不低于高丽红参,特别是红参中特征成分 Rh_2、20(R)Rh_1、Rg_3、20(R)Rg_2及三醇组与二醇组的比例均不亚于高丽红参。

    1986年02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吲哚拉新(Indolacin)的药理研究

    袁文学;钱涛;邢春生;

    吲哚拉新灌胃给药,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具有抑制作用,其 ED_(50)为11.6±6.0mg/kg,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其 ED_(50)为111.7±18.1mg/kg。吲哚拉新腹腔注射30mg/kg,对四联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具有降低作用。吲哚拉新灌胃给药80mg/kg 和100mg/kg,对部分大鼠有致胃溃疡作用;同时灌胃给予白芨—甘草和角叉菜胶,剂量均为1600mg/kg,均有抗吲哚拉新致胃溃疡作用。

    1986年02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蝮蛇抗栓酶注射剂对大鼠和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韩中秀;姚坚;吴静生;

    用比浊法研究三种蝮蛇抗栓酶注射剂对大鼠和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注射剂在试管内浓度0.045u/ml 时对大鼠和家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静脉注射蝮蛇抗栓酶注射剂1u/kg 对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蛇岛蝮蛇抗栓酶注射剂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1986年02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喉痛消炎丸的双波长薄层扫描鉴定

    高光恩;陈云雷;

    本文研究了用薄层扫描方法对喉痛消炎丸进行鉴定。通过成药与各单昧药进行阴性、阳性双对照,认定色谱峰的归属,以鉴定成药中各味药的存在。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中成药复方制剂的内在质量和真伪的鉴别。

    1986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戊己丸的双波长薄层扫描鉴定

    张夕村;张荣;

    中成药戍己丸是由黄连、吴茱萸、白芍三味药制成的水泛丸。经乙醇提取,以硅胶 G 为固定相,正丁醇-醋酸-水为流动相,薄层分离之后,用双波长扫描法得到扫描图谱,然后用标准药材做阴阳性对照,从而鉴别出戊己丸中各单味药。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重现性好。

    1986年02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氨基酸结构类似物的合成 1.S-乙基-D,L-高半胱氨酸与 S-氨乙基半胱氨酸的合成

    李绍英;陈昭;姚庆祥;

    本文介绍以蛋氨酸为原料合成 S-乙基-D,L-高半胱氨酸和以胱氨酸为原料合成S-氨乙基-L-半胱氨酸的简便方法。这二种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可作为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等菌种选育的代谢拮抗剂应用,以解除目的酸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反馈抑制,从而达到提高这些氨基酸菌株的产酸率,增加氨基酸的产量。

    1986年02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氯霉素生产中间体-L-Threo-l-对硝基苯基-2-乙酰氨基-1,3-丙二醇的光氧化反应研究(Ⅱ)

    刘宗正;洪盈;徐延发;于春芬;

    在氯霉素生产中间体 L-threo-1-对硝基苯基-2-乙酰氨基-1,3-丙二醇(单醋醇)的光氧化反应中,以特制人工光源代替普通高压汞灯,产物收率及质量均获较好结果。若再加入溴负离子消除剂,可进一步提高单位光照时间的收率。如以日光为光源,效果相仿。最优条件下的实验室扩大实验表明,其氧化产物,1-对硝基苯基-2-乙酰氨基-3-羟基丙酮(单醋酮)制备一步,单位耗电量将大幅度降低。

    1986年02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近年来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陈英杰;姚新生;

    <正> 近年来日本十分重视和汉药物(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研究工作,已形成一支庞大的专业研究队伍。研究门类齐全、领域宽广,包括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组织培养和生物工程、生药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及制剂学等各方面。每个研究单位都有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许多学派,加以在研究中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及仪器,故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下分三个方面加以介绍。

    1986年02期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H_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及Famotidine的试制

    沈建民;武振卿;黄锦业;孙建春;叶丽卡;赵临襄;

    <正> 组胺以结合形式存在于体内,因某种刺激游离出来,作用于组胺受体,引起血压降低,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强等一系列生理作用。研究证明,组胺受体有两种,即 H_1—受体和 H_2—受体。H_1—受体为常见的抗组胺药拮抗的受体,H_2—受体是与腺体分泌有关的受体(见表1)。

    1986年02期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药物自动氧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王玉珠;

    <正> 具有还原性的药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如果与空气接触,就会逐渐地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所自动氧化。光照、微量过渡金属离子的存在和其它一些因素常能加速药物的自动氧化过程。探讨药物自动氧化的机理,掌握其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其发生,在制剂生产和药房工作中意义很大。本文拟用分子轨道理论探讨药物自动氧化反应机理和光照促进药物自动氧化、微量过渡金属离子催化药物自动氧化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影响药物自动氧化的机理。

    1986年02期 13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物固体制剂的接触角与湿润性

    高崇凯;张汝华;

    <正> 固体药物的湿润性对于粉末的吸湿性、化学稳定性和片剂包衣的粘着力以及粉末在液体中的分散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固体粉末的湿润性作为溶出初始阶段的首要条件,对片剂的溶出速度影响很大。如片剂压制过程添加的润滑剂大多为疏水性,由此引起颗粒湿润性的改变常常影响片剂的崩解时限与溶出速率,而难溶性药物片剂的水透入速度及崩解后粒子的絮凝或分散等均与粉末的湿润性有关,进而影响片剂的溶出和疗效。无论是直接以接触角衡量药物固体制剂的湿润性,还是以固体表面自由能所求的极性指数作为湿润性的定量指标,都基于测定固体的接触角。固体接触角的测定方法众多,而原理不一,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日趋见多,文献报道值也各有出入。本文将着重讨论接触角的测定方法及应用。

    1986年02期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