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83604

  • 马来酸罗格列酮脉冲型小片胶囊的研制

    邹艳霜,陈大为,王立新

    目的以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为模型药物 ,根据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为指导原则进行剂型设计。方法制备了含有速释片和以EC为包衣膜材的脉冲型小片胶囊 ;并根据人体的生理状态在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释放介质 ;考察了崩解剂用量和包衣增重对释药时滞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小片胶囊的释药曲线 ,并对脉冲小片的释药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崩解剂用量和包衣增重对释药时滞均有显著影响 ;小片胶囊呈 3次脉冲释药 ;释药机理为包衣片内大量崩解剂的强力膨胀作用而致包衣膜胀裂而释药。结论由速释片和不同释药时滞的小片组成的脉冲型小片胶囊可以满足剂型设计要求

    2002年04期 235-238+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长春西汀体外经皮渗透性实验中接受液的选择

    潘卫三,李华,李嘉煜,姜晓薇

    目的筛选长春西汀体外透皮实验中的接受液。方法以不同溶媒系统作为接受液 ,利用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对长春西汀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做了研究 ,渗透池的有效扩散面积为1 91cm2 ,按规定时间取样并更换全部接受介质 ,用HPLC法测定长春西汀的经皮渗透量。结果根据药物在不同溶媒中的溶解度大小 ,选择了 3种溶媒系统作为接受液进行考察 ,其中 30 %聚乙二醇 -生理盐水作为接受液不能真实的反映药物的经皮渗透 ,它与氮酮合用能抑制其发挥促渗作用 ;30 %乙醇 -水作为接受液 ,渗透曲线及动力学参数均良好 ,其中以 5 %Azone作为促渗剂 ,增渗比为 8 5 8。结论采用大鼠腹部皮肤及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筛选了长春西汀体外透皮实验中的接受液 ,并筛选了最佳促渗剂 ,为进一步开展长春西汀经皮渗透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2002年04期 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C包衣微丸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曾环想,肖全英,潘卫三,陈济民

    目的制备维生素C微丸 ,并评价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悬浮包衣制剂技术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筛选出制备维生素C微丸的处方工艺参数 ,并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以枸橼酸及微粉硅胶等为辅料制备维生素C丸芯 ,以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 ,包衣液浓度为 4 % ,在进风温度为 5 0℃ ,喷雾压力为 1 4 7× 1 0 5Pa,输液速度为 9 0mL/min的条件下进行悬浮包衣 ,可以制得稳定性良好的维生素C微丸。结论本文研制的包衣微丸为解决维生素C制剂的变色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2002年04期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的理化性质考察

    宋洪涛,郭涛,赵明宏,张汝华,李铣,毕开顺

    目的考察冰片β 环糊精的理化性能。 方法采用薄层析、热重和差热分析、X 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理化鉴别 ,采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了包合物中冰片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薄层析图谱显示 ,冰片被 β 环糊精包合前后的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包合物的热重和差热分析曲线、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及红外光谱与冰片、冰片 β 环糊精混合物的图谱具有显著性差异。包合物中冰片在 0 1mol/L盐酸溶液、pH6 6和 pH7 5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冰片被β 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 ,与冰片相比其理化性质有显著的改变

    2002年04期 249-252+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VB_1胃内滞留型漂浮缓释片释放度及漂浮性能的研究

    张朔,姜典卓,邹宇清,武凤兰

    目的以甲壳胺和HPMC为骨架材料研究制备了VB1 HBS。方法对自制VB1 HBS体外释放度及其影响因素、体内外漂浮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体外可持续漂浮 8h以上 ,体内观察 6h呈漂浮状态。其体外释放规律 1~ 1 2h内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上法制得的处方 ,具有缓释和漂浮双重特性 ,初步达到了设计要求

    2002年04期 253-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淡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II)

    陈泉,吴立军,阮丽军

    目的研究淡竹叶 (LophatherumgracileBrongn .)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 ,波谱技术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牡荆素 ( 1 )、胸腺嘧啶 ( 2 )、香草酸( 3)和腺嘌呤 ( 4 )。结论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2年04期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1 ]
  • 毛细管电泳溶质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孙国祥,孙毓庆

    目的对毛细管区带电泳 (CZE)分离体系中溶质系统的能量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力学方法。结果对CZE的溶质系统提出了溶质分离自由能ΔGsep、混合自由能ΔGmix、整体动能增量ΔT、整体势能增量ΔU和溶质能量净增值ΔE ,以及表观作功时间teff、分离功份额τ和单位峰能耗W0 等概念 ,并以实验研究了各项的变化规律。结论当背景电解质 (BGE)浓度和电压增大时 ,W0 增大 ;但teff和τ呈降低变化。ΔT随BGE浓度升高而降低 ,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ΔGsep和ΔU为恒定值。溶质系统的能量净增值ΔE主要由ΔGsep和ΔGmix决定 ,ΔT和ΔU远远小于ΔGsep,可忽略

    2002年04期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毛细管电泳叠加对比法测定复方降压片中5组分含量

    孙国祥,孙毓庆,李阳

    目的建立复方降压片 (二方 )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多组分同时定量方法。方法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叠加对比法 ,采用石英毛细管 ( 6 5cm× 75 μmI.D .)有效长度 5 0cm ,5 0mmol/L硼砂溶液为背景电解质 ,重力进样 1 0s(高度 7cm) ,检测温度 ( 2 4± 1 )℃ ,紫外检测波长 2 4 6nm。结果测定复方降压片中维生素B1、磷酸氯喹、氢氯噻嗪、维生素B6和芦丁 5组分的相对峰面积的RSD不大于2 4 % ,回收率为 96 8%~ 1 0 4 2 % ,标示百分含量均在 96 7%~ 1 0 3 5 %。结论该法可同时分离测定复方降压片中 5个组分

    2002年04期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优化软件的开发

    高振毅,董鸿晔,孙毓庆

    目的利用计算机的VisualBasic6 0编程技术 ,编制了利用四面体法优化高效液相流动相组成的程序。方法介绍了计算机辅助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优化的四面体法 ,利用VB语言编制了四面体法的计算机辅助优化程序。并进行了色谱验证性实验。结果模拟试验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2002年04期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氯仿、乙醇作为溶剂测定大豆磷脂酸值

    薛文成,李娜,孟冬娅,石富成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各种大豆磷脂酸值的方法。方法用氯仿乙醇 ( 2∶1 ,V∶V)作为溶剂溶解大豆磷脂后 ,用 0 1mol/L氢氧化钠滴定 ,并同药典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本方法的精密度RSD为0 3%~ 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为 0 9%~ 7 3% ;本方法的回收率为 96 5 %~ 98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为 78 5 %~ 97 0 %。结论用氯仿乙醇 ( 2∶1 ,V∶V)作为溶剂可适用于各种磷脂酸值的测定

    2002年04期 273-274+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草提取物对五氯硝基苯造成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马涛,曹颖林,白虹,陈英杰

    目的观察甘草提取物 (GA)对五氯硝基苯 (PCNB)造成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每日灌胃给予五氯硝基苯 (PCNB) 4 0 0mg/kg ,连续 1 5d ,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和碱性磷酸酶(ALP)及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 ,病理组织检查肝细胞损伤程度。结果PCNB使大鼠血清GOT和ALP含量显著升高 ,肝组织MDA含量也显著升高 ,病理组织检查显示PCNB能够引起肝细胞坏死 ,给予甘草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PCNB引起的血清GOT、ALP及肝组织MDA的升高。结论GA对于PCNB造成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GA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减少PCNB在组织内的蓄积有关

    2002年04期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L-苹果酸对褪黑素催眠作用的影响

    王芳,李经才,吴春福,杨静玉,柴卉芳,彭飞

    目的考察γ 氨基丁酸合成酶抑制剂L 苹果酸对褪黑素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褪黑素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及脑电图描记方法。结果L 苹果酸 ( 6 0 0mg/kg)连续灌胃 5d具有明显抑制褪黑素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作用。脑电图分析表明 ,L 苹果酸 ( 4 2 0mg/kg)还能明显抑制褪黑素引起的大鼠总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的增加 ,及抑制褪黑素引起的觉醒时间的减少 ,但对睡眠潜伏期和快波睡眠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首次发现褪黑素的催眠作用能被γ 氨基丁酸合成酶抑制剂L 苹果酸拮抗。褪黑素催眠作用的机制可能由GABA能神经系统介导

    2002年04期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化浊解毒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

    周蓓,朱晓明

    目的对化浊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用腺嘌呤诱发肾衰模型 ,再用化浊解毒汤灌胃治疗 4周 ,以包醛氧化淀粉作阳性对照药。结果化浊解毒汤能降低大鼠血清肌酐 (Scr)、尿素氮 (BUN)水平 ,改善肾功能 ,并且具有抗氧化作用 (P <0 0 5 )。肾小管及间质内结晶沉积物明显减少 ,部分肾小管形态结构接近正常 ,光镜下肾脏病理明显改善。结论化浊解毒汤能明显改善肾功能 ,抑制慢性肾衰的发展

    2002年04期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试验法优选解毒宣透汤提取工艺

    王瑞,毕开顺

    目的优选解毒宣透汤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连翘苷、绿原酸、黄芩苷含量及浸膏重量为指标 ,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解毒宣透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 1 0倍量水 ,煎煮 3次 ,每次 1h。

    2002年04期 284-28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微生物中具有引起稻瘟霉孢子形态变异活性的菌株筛选

    李渤,王乃利,姚新生,胡江春,王书锦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以用于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开发。方法以稻瘟霉孢子形态变异为指标的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模型 ,对 2 0 0株海洋微生物资源菌株进行了反复筛选。结果得到了 6株在其发酵液中能够产生较强生物活性物质的菌株 ,即海豚葡萄球菌 (Staphylococusdelphini)、拟青霉 (Paecilomycessp )、土曲霉 (Aspergillusterreus)、青霉 (Penicilliumsp .)、中华拟青霉 (Sinopaecilomyces)、海洋芽孢杆菌 (Bacillusmarinus) ;并且对这 6株菌株的生长发育稳定性 ,遗传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发现其中的 4株菌株 ,即拟青霉 (Paecilomycessp )、青霉 (Penicilliumsp )、中华拟青霉 (Sinopae cilomyces)、海洋芽孢杆菌 (Bacillusmarinus)的各项稳定性良好。 结论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追踪分离奠定了基础

    2002年04期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酿酒酵母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蒋雅红,游松,任杰,谢兰漪

    目的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丙酮酸脱羧酶 (PD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酿酒酵母的总cDNA中钓取出PDCsc基因 ,构建其高效表达质粒 ,利用Ion和ompT蛋白酶缺陷株EscherichiacoliBL2 1 (DE3)进行表达。结果扩增出长约 1 7kb的PDCsc基因 ,成功构建其表达质粒pSC -2 2b ,对转化菌株的SDS -PAGE分析结果显示 :该基因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 1 8 6 %。结论成功构建高效表达PDCsc基因的工程菌株 ,为实现利用PDCsc进行的生物转化奠定基础

    2002年04期 291-29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氧化胁迫及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程巨龙

    目的介绍氧化胁迫对线粒体的影响 ,人体线粒体DNA的结构 ,线粒体DNA点突变及缺失与衰老的关系。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与结论线粒体是生物的能量工厂 ,是氧消耗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内呼吸链产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不断积累 ,造成对细胞及其结构功能生物大分子产生氧化胁迫 ,进而产生氧化损伤 ,促进衰老。线粒体DNA是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具有自主复制的DNA ,大量实验表明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衰老及衰老有关的衰退性疾病有关

    2002年04期 294-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李德馨,王思玲,苏德森

    目的综述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以及白内障治疗药物的发展近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 ,按照白内障的种类对其发病机制分类汇总 ,并对治疗药物研究近况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和辐射性白内障都与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由渗透压机理、糖基化反应和还原糖自氧化学说解释 ;而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 ,随着对白内障形成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 ,抗白内障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2002年04期 300-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1 ]
  • 有机化学软件介绍

    赵仁宁,周扬

    2002年04期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药学文献的网上检索

    高钧,毕开顺

    2002年04期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