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玲,李玉娟,张景海,刘秀兰,李德馨,苏德森
目的采用电泳光散射法测定异丙酚微乳剂的动电电位 ,为微多相药物制剂物理稳定性的考察提供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制备 3种处方不同、工艺相同的异丙酚微乳剂Ⅰ、Ⅱ及Ⅲ ,以NICOMP3 80 /ZLS系统分别测定其电泳光散射光谱。结果与无外加电场情况相比 ,有外加电场时 ,乳剂Ⅰ、Ⅱ和Ⅲ的光谱谱线向左频移分别为 (2 9 82± 0 1 2 )、(1 2 5 4± 0 44)及 (2 0 1 8± 1 1 2 )Hz,相应动电电位为 (4 5 40± 0 0 4)、(1 9 0 9± 1 1 2 )与 (3 0 72± 0 46)mv。结论 3种微乳剂电泳光散射光谱有显著差别 ,动电电位的大小顺序为乳剂Ⅰ >乳剂Ⅲ >乳剂Ⅱ。
2002年05期 313-315+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邹艳霜,陈大为,杨雯姝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的体外溶出速率 ,满足脉冲制剂的设计要求。方法选用PVPK3 0为载体 ,用溶剂法制备了马来酸罗格列酮固体分散体 ,比较考察了原料药及其物理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差别 ,并通过红外光谱及X 射线粉末衍射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鉴定。结果体外溶出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增加药物在水中及人工肠液中的溶出速率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与载体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表明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PVPK3 0中。结论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提高可以满足脉冲制剂的设计要求。
2002年05期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邹英华,由立红,李馨儒,胡良才
目的用新辅料甲壳胺 (CS)与三聚磷酸钠 (TPP Na)发生聚合反应 ,生成复合骨架材料 ,以双氯灭痛为模型药物 ,制备缓释复合骨架微丸 ,并对其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对反应温度、干燥条件、丸径、聚合反应时间、TPP Na的浓度、pH值、含药量、(CS)的粘度、浓度、脱乙酰度 (D .D) %等项试验 ,以释放度为检验指标确定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所得缓释微丸外观圆整、粒子大小分布均匀 ,流动性好。反应温度干燥条件对微丸性质有影响。其他条件对微丸性质影响不大。缓释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结论甲壳胺 三聚磷酸钠可以作为双氯灭痛缓释微丸的骨架材料。
2002年05期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苑艳光,王录全,吴立军,吴振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 (Rupr etMaxim )Harms茎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方法刺五加茎的乙醇提取物经D1 0 1大孔树脂以水及不同浓度乙醇洗脱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1H NMR ,13 C NMR)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香草酸 (vanillicacidⅠ )、丁香酸 (syringicacidⅡ )、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Ⅲ )、异香草醛 (isovanillinⅣ )、异秦皮啶 (isofraxidinⅤ )、丁香苷 (syringinⅥ )。结论对羟基苯乙醇和异香草醛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2002年05期 32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仇峰,何仲贵,李好枝,李芸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含量的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样品用 6%高氯酸沉淀蛋白 ,上清液经碱化后以氯仿 正丁醇 (98∶2 ,V∶V)提取 ,分取有机相N2 吹干后以流动相溶解进样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柱 ;流动相为乙腈 水 (2 0∶80 ,V∶V ,含庚烷磺酸钠 5mmol/L,磷酸调pH 3 2 ) ,流速 1 0mL/min;检测波长为 2 2 0nm ,以非那西丁为内标物。结果在氧化苦参碱质量浓度为 0 5~ 1 0 0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65 ) ,日内、日间RSD分别≤ 6 6%和≤1 3 8% ,平均回收率为 99 1 %。结论方法简便可行 ,适用于氧化苦参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2002年05期 328-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戴荣华,高钧,王玺,毕开顺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滋肾丸中芒果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 :Hy persilC18柱 ;芒果苷流动相为甲醇 水 醋酸 (2 2∶78∶0 6,V∶V) ,检测波长 :3 2 0nm ;盐酸小檗碱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三乙胺 (1 0∶2 3∶70∶0 2 ,V∶V) ,用磷酸调pH =4,检测波长 :3 40nm。结果芒果苷平均回收率为 97 3 % ,RSD =1 9% (n =5 ) ;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 1 0 0 8% ,RSD =2 8% (n =5 )。结论本法简便 ,准确 ,为滋肾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2002年05期 3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梁宁,赵怀清,周迎春,张福蔓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苏软胶囊中α 亚麻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3 %OV 2 2 5色谱柱 ,柱温 1 85℃ ,检测器为氢焰检测器。结果线性范围为 1 0 1~ 8 1 0 μg(r=0 9992 )。脂苏软胶囊中α 亚麻酸含量为 62 2 8% ,加样回收率为 96 7% ,RSD为 1 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 ,准确 ,可作为紫苏子药材及脂苏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2002年05期 335-33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郝桂明,李欢欣,赵春杰,邹宇清
目的建立一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党参中苍术内酯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 masilC18(2 5 0mm× 4 6mm ,5 μm)色谱柱 ,甲醇 水 (60∶40 ,V∶V)为流动相 ,以尼莫地平为内标 ,检测波长 2 2 0nm。结果线性范围为 0 5~ 1 0 0mg/L ,三水平的平均回收率 (% )分别为 82 1、85 4和88 4,RSD(% )分别为 2 9、1 3和 2 7。结论本法简便 ,准确 ,可作为党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2002年05期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勇,陈笑艳,杨汉煜,钟大放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法莫替丁含量的液相色谱 质谱 质谱联用法。方法取 0 2mL血浆样品经液 液萃取后 ,以乙腈 水 甲酸 (3 0∶70∶1 ,V∶V∶V)为流动相 ,采用ZorbaxSBC8柱分离 ,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 ,以选择反应监测 (S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 3 8→m/z1 88(法莫替丁 )和m/z2 40→m/z1 47(内标 ,沙丁胺醇 )。结果法莫替丁线性范围是 2 5~ 5 0 0 0ng/mL ,最低定量限为 2 5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 (RSD)小于 8% ,准确度(RE)在± 2 %范围内。每个样品测试时间仅为 4min,应用此法每天可以测试 1 0 0多个样品。结论该法灵敏度高 ,样品处理简单 ,分析测试速度快 ,适用于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2002年05期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晓棉,程罡,徐蓓蓓,宋其玲,李宁,曹颖林
目的考察胃康宁 (WeiKangNing,WKN)经口给药对胃炎、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主要以实验性胃炎、胃溃疡动物模型 ,采用灌胃多次给药方法 ,考察WKN对实验性胃炎、胃溃疡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结果WKN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对冰醋酸致痛小鼠有显著镇痛作用 ;能显著抑制大鼠冰醋酸烧灼型胃溃疡的发生 ,对氨水所致大鼠萎缩性胃炎有非常显著的治疗作用 ,并对大鼠胃酸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WKN对大、小鼠实验性胃炎、胃溃疡有显著疗效。
2002年05期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晓阳,常天辉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甲素 (Pd Ia)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为寻找高效、低毒及安全的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联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中Fas蛋白表达。结果Pd Ia干预组IL 6水平及Fas蛋白表达指数分别由对照组的 (1 5 2 88± 1 5 2 5 )pg/mL及 (6 71± 1 47) %最大降至 (1 1 6 1 3± 1 0 45 )pg/mL及 (3 3 9± 0 92 ) % (P <0 0 1 ) ,其作用强度与硝苯地平相近。结论Pd Ia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IL 6水平及心肌Fas蛋白表达 ,提示Pd Ia可能通过钙拮抗作用或钾通道开放作用抑制NF κB途径实现再灌注性损伤的防治。
2002年05期 348-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燕燕,贾凌云,孙启时
目的采用RP HPLC法对 1 0个产地的白茅根的氯仿提取物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 ,并与混淆品进行了对照。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ODS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 5∶5 5 ) ;流速为 0 8mL/min;检测波长为 3 2 3nm ,用 4,7 二甲氧基 5 甲基 香豆素作为对照峰 ,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结果白茅根药材的指纹图谱与其混淆品相比较 ,有明显区别。结论白茅根药材的指纹图谱能用于鉴定是否为正品白茅根。
2002年05期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玉山,崔征,董焱,张志诚,松永公浩,大泉康
目的首次对海滩马鞭草的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进行鉴别。方法取干燥海滩马鞭草的茎、根茎、叶制成横切面永久切片 ,将全草粉末用水合氯醛透化、将根茎用铬酸 硝酸解离后 ,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绘制出海滩马鞭草的根茎、茎和叶的组织构造详图和全草粉末的显微特征详图。结论为鉴别海滩马鞭草药材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2年05期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春晓,王起振,苏英梅,邵霞
目的从鸵鸟心脏中分离提纯细胞色素C(cyt.c)并对其理化性质、活性进行考察。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从鸵鸟心脏中提取细胞色素C粗制品后 ,在离子交换色谱柱上进行纯化 ,用HPLC法、IEF法及SDS PAGE法检测所得细胞色素C纯度 ,用SDS PAGE法测定其分子质量 ,用IEF法测定其等电点。用药典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活力测定。结果经纯化后所得样品具有等电点均一性 ,达到了高效液相纯及SDS PAGE凝胶电泳纯。测得分子质量为 1 1 6kDa ,等电点为 1 0 1 0。单位重量鸵鸟心的细胞色素C产量为 92~ 1 47mg/kg,鸵鸟细胞色素C的平均活力为 81 5 0 %。结论鸵鸟心的细胞色素C含量丰富 ,用同样的工艺过程 ,单位重量原料的产量高于猪心 ,且有着比猪心细胞色素C更高的活性。
2002年05期 359-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阎浩林,齐秀兰,粱丽丽
目的获得白色念珠菌的酮康唑抗药株。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 (NC CLS)推荐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测定法 ,从 8株不同来源的白色念珠菌中筛选出YS2 0 1 (MIC为0 0 62 μg/mL)作为出发菌株 ,分别利用紫外线 (UV)和亚硝基胍 (NTG)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结果经大量筛选 ,得到抗药突变株UP1 1及NP2 9,其MIC分别达到 3 5 μg/mL和 75 μg/mL。结论获得酮康唑抗药株 ,突变株的抗药特性稳定。
2002年05期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磊,孙璐,黄海华,杨田英,钟大放
目的研究微生物对萘普生的转化能力。方法以雅致小克银汉霉菌AS 3 1 5 6为转化菌株 ,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 ,利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检测转化液中萘普生的代谢产物。结果根据液相色谱和质谱数据推测 ,主要转化产物为O 去甲基萘普生。对影响O 去甲基萘普生形成因素的考察发现 ,以pH 6 0 ,底物浓度 0 0 2 5 % ,转化反应持续 72h等条件较为适宜 ,其产率大于 95 %。结论雅致小克银汉霉菌AS 3 1 5 6能够高度专一性地对萘普生进行O 去甲基转化反应 ,可以作为药物代谢研究新的体外模型。
2002年05期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健,毕殿洲
目的系统地了解生物粘附材料的类别和性质 ,生物粘附的机理 ,影响生物粘附的因素 ,生物粘附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生物粘附材料在制剂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近期的文献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结果对生物粘附传递系统的研究比较活跃 ,但性能优良的生物粘附材料的品种较少 ,生物粘附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生物粘附性的实验研究方法有待于完善。结论生物粘附传递系统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2年05期 373-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张予阳,于庆海
目的综述了银杏叶提取物和单体抗脑缺血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自由基机制。方法根据近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 ,按整体动物脑缺血的实验模型以及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实验模型的顺序 ,重点讨论银杏叶提取物、黄酮苷、萜烯内酯和单体内酯这几种成分。同时从药物对自由基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机制的分析。结果与结论各种成分对实验动物的体内外脑缺血缺氧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它们对自由基的影响可能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2002年05期 38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秀菊,刘党生,蒋宇扬
目的综述肌酸激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方法根据近年来的文献 ,介绍了肌酸激酶的结构、在不同条件下伴随构象变化其功能的改变机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应用。结果肌酸激酶是研究蛋白质体内折叠的机制的理想模型 ,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理论提供了依据。肌酸激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目前在临床如肿瘤检测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结论对肌酸激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将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新药研究等方面。
2002年05期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