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83188

  • 甲氧氯普胺对大鼠体内萘普生钠吸收的影响

    程刚,王琳,郝秀华,李彦辉

    目的研究甲氧氯普胺对大鼠体内萘普生钠吸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 12只分为单用组和合用甲氧氯普胺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萘普生钠的血药浓度 ,并运用 3P8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组和合用组的Ka 分别为 3 873h-1和 6 0 86h-1,tmax 分别为 1 0 5 2h和 0 76 8h ,cmax 分别为 0 0 95mmol/L和 0 10 7mmol/L ,AUC分别为1 4 4 5mmol·h/L和 1 881mmol·h/L。结论甲氧氯普胺可以显著缩短萘普生钠的达峰时间 ,促进药物吸收

    2003年03期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格尔德霉素滴眼液在离体兔眼角膜的吸收与扩散

    王志宣,姜典卓,张晓鹏,武凤兰

    目的制备格尔德霉素 ( geldanamycin)滴眼液 ,进行离体兔眼角膜实验 ,检测角膜及人工房水中药物量。方法采用二室渗透池法 ,在不同时间点取人工房水及角膜 ,分别测定药物在角膜吸收量及角膜中药物扩散进入人工房水量 ,对累积数据进行方程模拟。结果药物易被角膜吸收 ,但不易渗透进入房水 ,药物在角膜中不同时间的吸收累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 ,吸收速率常数为10 2 1 9ng/h。角膜中的药物扩散进入人工房水符合零级方程 ,药物在角膜和人工房水中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 2h和 4h ,药物从角膜扩散进入人工房水有 2h时滞。结论格尔德霉素滴眼液易被兔眼角膜吸收 ,且在角膜中达到较高浓度 ,在治疗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2003年03期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盐酸青藤碱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释药影响因素考察

    魏树辉,何仲贵,王立云

    目的制备了盐酸青藤碱口服渗透泵控释片 ,考察该制剂的释药影响因素及释药机理。方法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 ,根据不同时间累积释放度考察药物的释放情况。结果制备了盐酸青藤碱口服渗透泵控释片 ,体外释药速度较市售缓释片缓慢、平稳。结论本制剂遵从以渗透压差为释药动力的释药模式 ,16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 ,此后 ,随渗透泵内药量的减少 ,释放速度略下降

    2003年03期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氯氮平漂浮缓释胶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张娜,李凌冰,徐文方,王春香

    目的建立氯氮平漂浮缓释胶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模型 ,评价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利用Wanger Nelson方法和卷积模型分别评价氯氮平漂浮缓释胶囊体内外相关性。通过反卷积方法由体外释放数据得到了氯氮平漂浮缓释胶囊的体内输入函数。利用基本卷积模型和扩展卷积模型预测了氯氮平漂浮缓释胶囊体内血药浓度峰值 (Cmax)和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值 (AUC)。结果Wanger Nelson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 9798;反卷积方法得到的体内输入值与体外释药量相关性良好 ,相关系数为 0 996。扩展卷积模型预测的Cmax和AUC值与实验值误差 <6 % ;而基本卷积模型预测值误差 >2 8%。结论氯氮平漂浮缓释胶囊体内外相关性良好。应用扩展的卷积模型能很好的预测氯氮平体内血药浓度 ,预测的体内情况可用来指导处方筛选

    2003年03期 170-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麸炒北苍术的化学成分

    李霞,王金辉,孟大利,李铣

    目的研究菊科苍术属植物北苍术 (Atractylodeschinensis(DC )Koidz)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柠檬苦素 ( 5 )、双 ( 5 甲酰基糠基 )醚 ( 6 )、5 羟甲基糠醛 ( 7)、2 呋喃甲酸 ( 8)。结论化合物 5、6、8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2003年03期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苦马豆果皮的化学成分

    李国玉,王金辉,李铣

    目的分离、鉴定苦马豆 (SphaerophysasalsulaDC )果皮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4′ ,5 二羟基 3′ ,7 二甲氧基异黄酮 (orobol 7,3′ dimethylether ,Ⅰ )、2′ ,7 二羟基 3′ ,4′ 二甲氧基异黄烷 (Ⅱ )、山奈酚 ( 4′ ,5 ,7 三羟基黄酮醇 ,Ⅲ )、β 谷甾醇 (Ⅳ )、胡萝卜苷 (Ⅴ )。 结论化合物Ⅰ、Ⅲ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2003年03期 176-17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

    高慧媛,隋安丽,陈艺虹,张晓燕,吴立军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得的 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 3,5 ,3′ 三甲氧基槲皮素 ( 3,5 ,3′ trimethoxyquercetin ,Ⅰ )、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alactopyranoside ,Ⅱ )、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Ⅲ )、异香草酸 (isovanillicacid ,Ⅳ )及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Ⅲ、Ⅳ为首次从黄独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2003年03期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滇黄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肖丽和,王红燕,宋少江,张广平,宋海秀,徐绥绪

    目的研究滇黄芩 (ScutellariaamoenaC .H .Wright)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7 二羟基 6 甲氧基二氢黄酮 (dihydrooroxylinA ,Ⅰ )、5 ,7,4′ 三羟基 8 甲氧基黄酮 ( 5 ,7,4′ trihydroxy 8 methoxyflavone ,Ⅱ )、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Ⅲ )、汉黄芩素 (wogonin ,Ⅳ )、白杨素 (chrysin ,Ⅴ )、黄芩素 (baicalein ,Ⅵ )、去甲汉黄芩素 (norwogonine ,Ⅶ )、( 2S) 5 ,7,2′ ,6′ 四羟基二氢黄酮 [( 2S) 5 ,7,2′ ,6′ tetrahydroxyflavanone ,Ⅷ ]。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2003年03期 181-183+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0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洛昔康注射剂中药物及有关物质含量

    杨丽英,何仲贵,王丽文,李好枝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洛昔康注射剂中药物及有关物质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sil— 2 0 0C18( 2 0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醋酸盐缓冲液 ( pH4 5 ,体积比 5 6∶4 4 ) ;流速 0 8mL/min ;检测波长 2 70nm ;柱温 4 0℃。结果美洛昔康质量浓度在 10~ 30 0mg/L内 ,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3% ,RSD =1 2 %。结论本法可用于美洛昔康注射剂含量和有关物质含量的同时测定

    2003年03期 184-18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去除当归中有机氯农药

    万绍晖,赵春杰,徐玫,冯玲玲,岳淑梅,李欢欣

    目的去除当归中残留有机氯农药。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去除当归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除毒前后当归中农药残留量 ,评价除毒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除毒前后当归中阿魏酸及相关组分的变化 ,评价除毒后当归药材的药用价值。结果正交设计L9( 34)选出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15MPa、温度 6 0℃、萃取时间 2 0min、流速 1 5mL/min ,残留农药除毒率达 95 1% (RSD =2 6 % ) ,当归中阿魏酸相对含量 10 3 5 % (RSD =3 2 % ) ,相关组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去除当归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 ,方法可行

    2003年03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正交函数-偏最小二乘法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酊Ⅱ号三组分含量

    徐亚杰,姜明燕,孙苓苓,吕东红

    目的利用正交函数 偏最小二乘法消除干扰并对相关性特强的混合组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提出一种由正交函数 (OF)与偏最小二乘法 (PLS)相结合的方法 ,并把它用于复方水杨酸酊Ⅱ号三组分的同时测定 ,并与偏最小二乘法所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者所测得的水杨酸、苯甲酸和利凡诺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0 0 2 %、1 6 %、10 0 1%、0 37%、10 0 1%、0 96 %和 99 4 %、2 0 %、10 0 9%、1 2 %、99 8%、1 5 %。结论正交函数 偏最小二乘法对某些复方药物制剂分析的效果明显好于偏最小二乘法

    2003年03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关黄柏不同采收期及黄檗不同部位的小檗碱、巴马汀含量

    张煊,崔征,周海燕,董娥

    目的测定关黄柏不同采收期及黄檗不同部位的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检测波长 345nm ,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6 9%和 97 2 % ,RSD =0 5 7%和0 6 2 %。结论沈阳地区关黄柏的最佳采收期为 10月 ;黄檗枝条中的小檗碱含量虽不及关黄柏 ,但枝条为再生资源

    2003年03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抗坏血酸抑制乙醇引起大鼠纹状体c-fos mRNA表达增强的多巴胺能机制

    刘雯,吴春福,刘佳,刘宁,李宏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对乙醇引起大鼠纹状体c fosmRNA表达增强的影响及与多巴胺能受体拮抗剂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 ,观察纹状体内外两侧c f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性腹腔注射乙醇 ( 1 5、3 0 g/kg) 1h后 ,大鼠纹状体内外两侧c fos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强 ,外源性给予抗坏血酸 ( 10 0 0mg/kg)能显著抑制乙醇引起的表达增强。当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舒必利、SCH 2 3390、氟哌啶醇与抗坏血酸合用时 ,舒必利能协同抗坏血酸抑制乙醇引起的纹状体外侧c fosmRNA表达增强 ,而SCH 2 3390则协同显著增强乙醇引起的纹状体外侧c fosmRNA表达 ;氟哌啶醇协同抑制乙醇引起的纹状体内侧c fosmRNA表达增强。结论本研究在基因水平证实了抗坏血酸对乙醇引起的大鼠纹状体内外两侧c fosmRNA表达增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可能有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参与调节

    2003年03期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β-羟基异戊酰基紫草素对高表达酪氨酸激酶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英文)

    徐颖,王敏伟,中谷一泰

    目的验证 β 羟基异戊酰基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XTT比色法。结果低浓度的 β 羟基异戊酰基紫草素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K5 6 2和U937的生长 ,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 0 12 μmol/L和 0 14 μmol/L。在较高剂量下 ,β 羟基异戊酰基紫草素抑制酪氨酸激酶高表达细胞系大鼠SR 3Y1和KDR/Flk 1 NIH3T3细胞以及人类表皮细胞癌细胞A4 31的生长。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 1 2 μmol/L、2 5 μmol/L、11 0 μmol/L。结论 β 羟基异戊酰基紫草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2003年03期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木香动力胶囊内容物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周晓棉,张利民,曹颖林,宋其玲,李宁

    目的考察木香动力胶囊内容物 (MuxiangDynamicsCapsuleinclusion ,MDCI)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 ,采用正常小鼠和阿托品、左旋麻黄碱致小鼠胃排空抑制模型 ,考察MDCI对胃排空的影响。结果MDCI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无明显影响 ,对阿托品、左旋麻黄碱造成的小鼠胃排空抑制有明显拮抗作用。结论木香动力胶囊内容物对阿托品、左旋麻黄碱负荷下胃排空抑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2003年03期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合成鱼腥草素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王大勇,毕秀丽,周园,彭缨,野田幸裕,锅岛俊隆

    目的为了进一步分析合成鱼腥草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 ,研究合成鱼腥草素对于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巨噬细胞分离自大鼠腹腔灌洗液。以 2′ ,7′ 二氯荧光素二乙酯作为荧光指示剂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以fura 2作为钙离子荧光指示剂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 ,并用尼龙毛柱加以纯化。用ELISA法测定在亚适剂量ConA、白细胞介素 1α(IL 1α)以及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存在的条件下合成鱼腥草素对白细胞介素 2 (IL 2 )分泌的影响。结果合成鱼腥草素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呼吸爆发 ,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水平 ,促进T细胞分泌IL 2。结论合成鱼腥草素可能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作用 ,从而部分解释合成鱼腥草素的佐剂作用以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

    2003年03期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钙制备优化条件考察

    宾文,孙兆姝,于荣敏

    目的考察制备平均分子质量在 2 0 0 0~ 80 0 0间的低分子肝素钙的优化条件。方法以市售注射用肝素钠为原料 ,经过亚硝酸钠降解成低分子肝素钠 ,树脂脱钠 ,氧化钙中和转型成钙盐 ,最后用乙醇沉淀析出。结果最佳条件 :降解的pH值为 2 8,亚硝酸钠的浓度为 0 2 85mol/L ,氧化钙中和反应后 ,氧化钙加入的浓度为 8 0mol/L。结论该条件下制备的低分子肝素钙符合质量标准 ,方法可行

    2003年03期 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抗稻瘟霉中草药活性筛选

    曲戈霞,王军,姚新生

    目的从广西产中草药中筛选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中草药。方法利用稻瘟霉模型筛选中草药。结果 12个科的 18种中草药呈现出较好的抗稻瘟霉活性。结论抗稻瘟霉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活性筛选体系 ,可以用于抗癌药物的初筛

    2003年03期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西布曲明及其光学异构体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翟赟琪,吴英良

    目的综述西布曲明及其光学异构体的药理学研究概况。方法根据近年来的文献 ,介绍了西布曲明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不良反应、毒理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旋光异构体以及代谢产物旋光异构体的药理特性。结果与结论西布曲明是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型药物 ,其减肥作用已被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所证实 ,但其旋光异构体的药理学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2003年03期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南蛇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郭远强,李铣

    目的对南蛇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对南蛇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南蛇藤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主要有倍半萜、三萜、黄酮类 ,其中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是很好的昆虫拒食剂

    2003年03期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可生物降解的注射用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进展

    郝艳丽,邓英杰

    目的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可注射的体内半固态药物传递系统进行综述 ,指出它们作为局部植入药物传递系统所存在的优、缺点及其前景。方法根据在体内获得固态化的机制不同 ,介绍形成这些系统的不同方法及类型。结果与结论这些系统主要是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 ,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应用方便、可局部给药、延缓药物释放等优点 ,促进了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

    2003年03期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名单

    2003年03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