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镇;郝堂娜;陈东;陈黎赟;丁平田;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难溶性药物兰索拉唑(LPZ)的包合作用。方法绘制相溶解度图,考察pH变化、碳酸氢钠的加入对LPZ的增溶作用。采用共蒸发法(CE)和喷雾干燥法(SD)按照LPZ∶HP--βCD量比为1∶1或1.0∶1.5的比例制备LPZ/HP--βCD包合物,测定其溶出度,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SD法制备的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在pH 11条件下,HP-β-CD与NaHCO3对LPZ的协同增溶效果最好。体外溶出实验表明:CE法和SD法制备的包合物溶出均优于LPZ与HP-β-CD的物理混合物。结论HP--βCD能明显提高LPZ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2009年03期 v.26;No.158 165-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逄凤娟;邹梅娟;刘国良;薛晓柏;吕欣心;程刚;
目的制备盐酸伪麻黄碱脉冲控释小片,并对其体外释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制备盐酸伪麻黄碱含药片芯,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RS 30D)制备盐酸伪麻黄碱脉冲控释小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确立处方组成,采用正交设计对包衣液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当隔离层增质量分数为2%、控释层增质量分数为5%、CMS-Na用量质量分数为25%,脉冲控释小片的时滞为6 h,体外具有脉冲释药特性。结论成功地制备了盐酸伪麻黄碱脉冲控释小片,体外释药符合脉冲释药的要求。
2009年03期 v.26;No.158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运栋;张向荣;付杰超;石晓磊;施路;李三鸣;
目的制备枸橼酸莫沙必利口腔崩解片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处方中所用辅料,以口腔中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综合运用效应面图和等高线图对口腔崩解片处方进行优化,直接压片法压片,并对枸橼酸莫沙必利口腔崩解片溶出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枸橼酸莫沙必利口腔崩解片的最佳处方为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微晶纤维素76 mg、甘露醇97 m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0 mg、橘子香精1 mg、硬脂酸富马酸钠1 mg。口腔中崩解时间为19.4 s,溶出度为99.7%。结论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枸橼酸莫沙必利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短、溶出速度快、口感好。
2009年03期 v.26;No.158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梁良;孟康康;唐星;
目的采用不同离子制备阿昔洛韦水滑石插层复合物,并比较其相关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差别。方法将水滑石用不同的酸溶解(硫酸、硝酸、盐酸、醋酸),然后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药物水滑石插层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付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和扫描电镜考察复合物的相关性质,通过桨法测定复合物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结果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离子所得到的复合物的载药量分别是:1.204%(C l-)、1.286%(NO3-)、0.693%(SO42-)、0.852%(OAc-)mg.g-1。加入硫酸根所得到的复合物没有任何缓释作用,且其外观呈褶皱状,有别于其他3种离子所得到复合物的片层结构,而其他3种离子总体上对药物的释放行为影响不大。结论水滑石作为新型药物的载体,可以起到延缓药物释放的作用,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的离子对所得复合物的相关性质和释放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9年03期 v.26;No.158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赫军;畅晓兵;杨旭;宋少江;
目的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蔹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又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五味子苷(1)、大黄酚(2)、大黄素甲醚(3)、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4)、poriferast-5-en-3β,7α-diol(5)、棕榈酸(6)、齐墩果酸(7)。结论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3期 v.26;No.158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田冶;汤海峰;邱峰;王晓娟;薛改进;李军;
目的研究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菌药理活性跟踪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具有明显抗菌活性的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1)、木樨草素(2)、穗花杉双黄酮(3)、丹皮酚(4)、脱镁叶绿素a(5)、132S-羟基脱镁叶绿素a(6)、β-谷甾醇(7)、豆甾醇(8)。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6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化合物4-6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6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其中化合物3-6还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化合物4活性最显著。
2009年03期 v.26;No.158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刘娜;贾凌云;孙启时;
目的研究中药磨盘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磨盘草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1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磨盘草中分离了7个化合物,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icacid,2)、24R-5α豆甾烷-3,6-二酮((24R)-5α-stigmastane-3,6-dione,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5)、香草酸(vanillic acid,6),还有一个脂肪酸类成分。结论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磨盘草中分得。
2009年03期 v.26;No.158 196-19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国;吉双;张予川;孟大利;李铣;
目的分离、鉴定脱脂亚麻子(Linum usitatissim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氧化铝吸附,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亚麻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以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adenosine,1)、4-β-D-葡萄糖基-香豆酸乙酯(4-β-D-glucopyranosylcoumaric acid ethyl ester,2)、裂环异落叶松脂素双糖苷(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3)、草棉黄素-3,8-O-双葡萄糖苷(her-bacetin3,8-O-diglucosid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亚麻子中分离得到。
2009年03期 v.26;No.158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亦弘;黄竹青;杨亚军;靖博宇;张向荣;何仲贵;
目的建立一种更快速灵敏可重现的使用整体柱测定利福平注射液含量和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Chromolith performance RP-18e(10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07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0 mol.L-1枸橼酸溶液-四氢呋喃(体积比为40∶90∶10∶3)]-甲醇(体积比为3∶2),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利福平在6~240 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0%(n=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利福平注射液中利福平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2009年03期 v.26;No.158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任浩娜;陈晓辉;毕开顺;张晖芬;
目的建立北沙参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和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以三氟乙酸水解沙参多糖,水解产物加入衍生化试剂1-苯基-3-甲基-5-吡唑酮(PMP)生成衍生化产物,采用RP-HPLC法,色谱柱: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体积分数为19%的乙腈溶液-醋酸铵缓冲液(醋酸铵-冰醋酸,pH5.5,体积比为100∶1),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5℃。结果沙参多糖由D-甘露糖、D-鼠李糖、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等8种单糖(有2种未鉴定出的单糖)组成。D-甘露糖、D-鼠李糖、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的线性分别为4~80μmol.L-1(r=0.999 0)、12~240μmol.L-1(r=0.999 0)、5.6~1.12×103μmol.L-1(r=0.999 4)、1.54×103~30.80×103μmol.L-1(r=0.999 0)、80.0~1.6×103μmol.L-1(r=0.999 0)、64.00~1.28×103μmo.lL-1(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0%、88.5%、93.9%、95.9%、89.2%、90.8%。含量分别为0.22%、0.61%、8.55%、72.88%、4.79%、2.71%。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的测定出北沙参多糖中含有的各种单糖和含量。
2009年03期 v.26;No.158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其其格;陈晓辉;宫平;韩木南;毕开顺;
目的建立RP-HPLC方法测定PAC-1盐酸盐含量并进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30 mmo.lL-1磷酸二氢钾,体积分数为0.06%的磷酸溶液)(体积比为35∶5∶60),流速:1.0 mL.min-1,UV检测波长:281 nm,柱温:35℃。结果PAC-1盐酸盐在2.00~50.1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8%)。PAC-1盐酸盐与其有关物质得到良好分离,检测限为0.2 ng。结论本方法可用作PAC-1盐酸盐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2009年03期 v.26;No.158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昊;李真;唐星;
目的测定参芪扶正粉针剂及其党参药材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紫丁香苷流动相:水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紫丁香苷线性回归方程为A=2.684×104ρ-2.986×103,相关系数r=0.999 9(n=5),线性为6.0~27.0 mg.L-1,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1.7%。结论方法适合参芪扶正粉针剂和党参药材中紫丁香苷含量的测定。
2009年03期 v.26;No.158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月秋;孟繁姝;李丹;赵春杰;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妆品中铅、镉。方法湿法消解样品后,应用DDTC-APDC络合铅、镉,经M IBK-正己烷萃取进一步浓缩,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的含量。结果化妆品中铅、镉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9.6%~104%、91.4%~98.9%,仪器精密度(RSD)分别为1.4%、1.4%,方法精密度(RSD)分别为1.9%、1.8%。结论该方法可准确检出一些化妆品中基底干扰大、金属含量低于仪器检出限的样品。
2009年03期 v.26;No.158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永良;刘红玲;刘景彬;谢印芝;
目的建立测定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含量的方法,用于穿心莲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ODS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1 nm,柱温:35℃。结果穿心莲滴丸中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穿心莲内酯的质量浓度在50.0~300.0 mg.L-1(r=0.999 8)内、脱水穿心莲内酯的质量浓度在20.0~120.0 mg.L-1(r=0.999 7)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回收率分别为101.62%、97.72%,RSD分别为1.9%、2.1%。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控制穿心莲滴丸的质量。
2009年03期 v.26;No.158 222-224+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