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883188

药剂

  • 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徐琰硕;王颜红;张红;周强;赵春杰;

    目的 模拟优化制备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微球,并考察微球的微观形貌、选择性和吸附性。方法 通过Gaussian03模拟优化印迹聚合过程中模板分子的最佳功能单体及两者的摩尔比,以多步溶胀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克百威分子印迹荧光微球,用SEM和FT-IR对微球形貌和组成成分进行表征,并通过吸附动力学、静态吸附、吸附选择性考察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 模拟优化得到克百威分子印迹体系的最佳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克百威与其摩尔比为1∶4,制备的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5 h,存在两个特异性吸附位点,最大吸附量为100.37μmol·g~(-1)。结论 制备的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对目标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吸附性,为完善克百威的流式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2022年03期 v.39;No.314 243-248+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化学

  • 蛇床子中木脂素及酚酸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姜鸿宇;郑丹丹;燕洁静;阮静雅;王涛;张祎;

    目的 为了探讨蛇床子中除香豆素类以外的成分组成,丰富该中药的成分种类,为其质量评价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法和波谱法对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蛇床子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木脂素成分,(1R~*,5R~*,6S~*)-6-(4-hydroxy-3-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2-one(1),(+)-松脂素(2),(+)-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4-[(1S,3aR,4S,6aR)-4-(1,3-benzodioxol-5-yl)tetrahydro-1H,3H-furo[3,4-c]furan-1-yl]-2-methoxyphenyl β-D-glucopyranoside(4),(-)-(7R,8S,7′E)-4,7,9,9′-四羟基-3,3′-二甲基-8,4′-氧木脂烷-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5)以及7个酚酸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6),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7),香草酸(8),丁香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9),苄醇-β-D-葡萄糖苷(10),淫羊藿次苷F2(11),异阿魏酸(12)。结论 化合物1-5、7-9、11为首次从蛇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和12为首次从蛇床子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

    2022年03期 v.39;No.314 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药物分析

  • HPLC法检查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中的有关物质

    王芳;孟维旭;郭兴杰;

    目的 建立用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有关物质测定的HPLC法,为建立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甲醇-水(体积比3∶97)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252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40μL。结果 更昔洛韦与相邻杂质峰及杂质间峰均能达到完全分离;更昔洛韦及杂质A、B、C、E、F分别在0.030 3~1.515 0、0.029 7~1.484 3、0.030 2~1.510 6、0.030 3~1.514 0、0.027 6~1.380 6、0.031 9~1.596 5 mg·L~(-1)浓度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杂质A、B、C、E和F的回收率均在97.1%~98.7%之间,RSD值均小于2.0%。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中的有关物质测定。

    2022年03期 v.39;No.314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HPLC法的加味四物汤指纹图谱研究

    曹淑丽;李玲;赵旻;王淼;赵春杰;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0批加味四物汤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Ultimate X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A)-体积分数0.2%磷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35℃。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0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 在230 nm下,以绿原酸为内参比峰,共标定出25个共有指纹峰,并对没食子酸、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6个色谱峰进行指认,10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80~0.999之间,表明其相似度良好。结论 HPLC法建立的加味四物汤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加味四物汤的质量控制。

    2022年03期 v.39;No.314 262-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药理

  • 黄芩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邓斌;张静思;符史健;王智;

    目的 探究黄芩苷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所致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周)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组及美托洛尔组,模型组予ISO皮下注射5 mg·kg~(-1),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 d;黄芩苷组及美托洛尔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予黄芩苷(25,50,100 mg·kg~(-1))、美托洛尔10 mg·kg~(-1)灌胃,对照组予药物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于4周末行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处死大鼠后,心肌切片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 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指数(AI)变化,取左心室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心室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 BNP)和人基质裂解素2(human stromelysin-2,ST2)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心室肌组织中乳酸(lactic acid, LA)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色素(Cytochrome C,Cyt C)、凋亡酶激活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室重构明显,心功能减弱,血清心衰标记物NT-pro BNP和ST2含量增多;心室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LA和FFA含量升高,Cyt C、Apaf-1、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及美托洛尔组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改善,血清NT-pro BNP和ST2含量减低,心室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LA和FFA含量降低,Cyt C、Apaf-1、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黄芩苷可有效改善ISO所致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抑制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Cyt C/Apaf-1/caspase-9/caspase-3被激活有关。

    2022年03期 v.39;No.314 269-27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黄芪甲苷通过平衡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治疗过敏性鼻炎小鼠

    张飞;田滢;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诱发C57BL/6小鼠过敏性鼻炎,并采用低(12.5 mg·kg~(-1))、中(25 mg·kg~(-1))、高(50 mg·kg~(-1))剂量的黄芪甲苷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免疫球蛋白E(IgE)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RT-PCR检测鼻黏膜组织中IL-17和TGF-β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剧烈抓鼻、喷嚏等症状,鼻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增多,组织变形脱落;外周血中Th17细胞增多,Treg细胞减少;血清中IL-10减低,而IL-6、IL-17、IgE及TGF-β1水平显著升高;鼻黏膜组织中IL-17和TGF-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经过黄芪甲苷治疗后,过敏性鼻炎小鼠的症状得到缓解,鼻黏膜组织损伤减轻,外周血中Th17细胞减少,而Treg细胞增多;血清中IL-10增多,IL-6、IL-17、IgE及TGF-β1水平显著降低;鼻黏膜组织中IL-17和TGF-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甲苷对过敏性鼻炎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2022年03期 v.39;No.314 27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药整合药理学探究参芪地黄汤与加味真武汤“同病异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异同

    张晨宁;王小雨;周佳丽;周颖;陈瑞;刘传鑫;

    目的 基于中药整合药理学探究参芪地黄汤与加味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异同点。方法 利用ETCM分别构建参芪地黄汤和加味真武汤的成分数据库并查找其相关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和Cytoscape进行两种方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与可视化分析,再按条件筛选关键靶标并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两种方剂的“中药材-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多维网络图,探究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结果 收集到参芪地黄汤725个化学成分,得到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关键靶标47个,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参芪地黄汤主要通过作用于INS、MAPK3、TNF等关键靶点,参与HIF-1、TNF、MAPK等信号通路的调节达到对DN的治疗作用;同理收集到加味真武汤667个化学成分,得到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关键靶标43个,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加味真武汤主要通过作用于INS、GAD1、GLUL等关键靶点,参与HIF-1、Alanine, 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等信号通路的调节达到对DN的治疗作用。结论 参芪地黄汤和加味真武汤均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异常等途径保护肾功能、延缓DN的进程;而参芪地黄汤又偏向于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抗肾组织细胞凋亡,加味真武汤则侧重于减轻肾纤维化水平、抑制血管内皮损伤、脂质过氧化和调节氨基酸代谢紊乱等。

    2022年03期 v.39;No.314 28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胡椒碱通过Keap1/Nrf2/ARE通路促进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

    徐俊涛;王莹;马飞;赵巍;方玉甫;刘爱民;

    目的 探讨胡椒碱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功能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胡椒碱处理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和SCL-1)24 h或48 h后,检测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A431和SCL-1细胞单独用50μmol·L~(-1)和100μmol·L~(-1)胡椒碱处理,或先转染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干扰RNA或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过表达载体pcDNA-Keap1后再用100μM胡椒碱进行诱导处理。Transwell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侵袭和凋亡;qPCR检测Keap1/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s, ARE)信号通路中Keap1、Nrf2和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Keap1、Nrf2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0μmol·L~(-1)到300μmol·L~(-1)胡椒碱浓度梯度内,随着胡椒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A431和SCL-1细胞存活率下降;与control组相比,50μmol·L~(-1)和100μmol·L~(-1)的胡椒碱处理细胞后,细胞活力和侵袭力减弱、凋亡率增加、Caspase-3的活性增加、Bax/Bcl-2比值升高、Ke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被抑制、Nrf2和NQO1的mRNA水平升高,N-Nrf2和NQO1的蛋白表达增加;转染si-Nrf2或pcDNA-Keap1后,逆转胡椒碱对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抑制、凋亡的促进及Keap1/Nrf2/ARE通路的激活作用。结论 胡椒碱激活Keap1/Nrf2/ARE通路促进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凋亡。

    2022年03期 v.39;No.314 296-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7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四逆散活性成分对肿瘤血管新生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探析

    陈逸菲;李笑;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究四逆散对血管新生(angiogenesis)调节作用的药理基础。方法 利用公开的数据库收集四逆散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与血管新生的靶点取交集,通过TCMSP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化合物和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3.7.2建立四逆散成分-靶点的网络图;通过TTD数据库检索出相关疾病靶点;运用String建立共有靶点的蛋白互作图,通过DAVID,KOBAS,Metascape等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分析。结果 共获得槲皮素、新橙皮苷、甘草素酮等108个有效成分,INSR、AR、PTGS2、MMP2等92个潜在靶点;得出P值靠前14 GO条目,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细胞通信、免疫反应、细胞增殖细胞生长与维持;前21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VEGF和VEGFR信号通路、S1P信号通路等。结论 探究四逆散对于血管新生调节作用的系统药理学机理,初步预测了四逆散作用于肿瘤血管新生的核心成分槲皮素、新橙皮苷、甘草查尔酮a、β-谷甾醇等能通过AR、PTGS2、ESR1等靶点信号通路协同发挥调节作用,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方剂调节肿瘤血管新生机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022年03期 v.39;No.314 306-317+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2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生物药学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高表达FN1在乳腺癌组织及其耐药性细胞中的作用

    李晶晶;许丁文;严慧深;

    目的 研究FN1在乳腺癌组织及其耐药性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GEPIA在线工具分析FN1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低,运用km-plot分析FN1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运用GEO数据库分析FN1在阿霉素敏感性与耐药性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高低。进一步运用基因互作分析、基因通路富集和文本挖掘、miRNA-mRNA互作分析方法证明FN1调控乳腺癌耐药性,探索内在机制。结果 FN1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FN1患者生存率低,阿霉素耐药的乳腺癌细胞株FN1表达明显高于阿霉素敏感性乳腺癌细胞株,紫杉醇耐药的细胞系中的FNI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FN1表达量与达沙替尼敏感性呈负相关,与FN1高度关联的基因大部分与乳腺癌耐药性有关,基因通路富集发现细胞骨架的构建通路富集程度最高,文本挖掘显示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与FN1、乳腺癌、耐药性有显著关联。miRNA-mRNA互作分析发现,与FN1明显相关的10个微小RNA中8个已被证明与乳腺癌及乳腺癌耐药性有关。结论 FN1与乳腺癌的耐药性有关。

    2022年03期 v.39;No.314 318-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低表达BAMBI介导卵巢癌耐药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许丁文;潘薇薇;张艳;严慧深;卢志华;李晶晶;

    目的 研究骨成形蛋白-激活素膜结合阻断因子(BMP and activin membrane-bound inhibitor, BAMBI)与卵巢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GEPIA在线工具分析BAMBI在正常卵巢组织与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基于GEO数据库分析BAMBI在顺铂敏感性与顺铂耐药性的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CTRP数据库进行卵巢癌细胞BAMBI表达量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性分析;综合运用基因互做分析、基因通路富集、基因相关性分析、文本挖掘、miRNA-mRNA相互作用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证明BAMBI调节卵巢癌耐药性及探索其内在机制。结果 BAMBI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同时对顺铂耐药的卵巢癌细胞系中BAMBI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顺铂敏感的卵巢癌细胞系,与BAMBI高度关联性的基因大部分与卵巢癌耐药性有关;基因通路富集对与BAMBI相关联的基因分析发现,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通路的富集程度最高;TSPAN5与BAMBI高度相关,并且在卵巢癌和顺铂耐药的细胞株A2780中低表达;文本挖掘显示,细胞增殖、生长、凋亡过程以及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同时与BAMBI蛋白、卵巢癌、肿瘤耐药性具有显著的关联性;miRNA-mRNA互作分析发现,靶向于BAMBI的15个miRNA皆与卵巢癌耐药性或其他肿瘤耐药性相关。结论 低表达BAMBI介导了卵巢癌的耐药性的发生。

    2022年03期 v.39;No.314 324-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学

  • 右雷佐生在血液肿瘤患者使用的用药模式分析

    韩晶;程吟楚;吴紫阳;杨璨羽;董菲;刘维;翟所迪;

    目的 分析右雷佐生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7~9月使用右雷佐生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历,提取人口学信息、疾病与用药信息和结局指标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0例接受右雷佐生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数量最多,占80.5%,使用最多的化疗方案为以CHOP为主的方案(55.8%)。结局指标进行相应描述性分析。188例患者的蒽环累积剂量未达到300 mg·m~(-2)。结论 现状显示右雷佐生在在血液肿瘤中的使用时机较早。尽管有一些指南推荐右雷佐生在首次应用蒽环前使用,但仍需要高质量良好设计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支持临床用药。

    2022年03期 v.39;No.314 33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事管理

  • 回应性监管理论在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模式中的应用

    林琳;

    目的 探讨回应性监管理论在我国目前药品安全监管模式中的应用,为后续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回应性监管理论为依据,通过研究其三个理论基础、理论的主体内容、衍生理论等方面,分析该理论的内在实质,在研究我国目前的药品安全监管现状后,总结出几个典型问题,并尝试将回应性监管理论应用于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管实际中来。结论 尽管回应性监管理论起源于公共管理学科,该理论仍然可以在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发挥原则上的指引作用,为后续完善药品安全监管的模式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依据。

    2022年03期 v.39;No.314 339-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抗体类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汪琳;刘奕君;魏丽平;吕晓东;

    目的 对抗体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检索国内外近几年抗体类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相关文章,按照不同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对抗体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癌症等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 针对不同抗血管生成靶点已研发出相应的抗体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并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结论 抗体类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血管新生,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一定程度耐药性的产生提示未来的研发应侧重于新靶点的发现及多靶点联合用药。

    2022年03期 v.39;No.314 346-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NM23-H1蛋白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性应用

    王新栋;于丽婷;郭长缨;

    目的 对NM23-H1蛋白调节肿瘤细胞转移进程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类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s)的了解。方法 对近几十年NM23-H1蛋白参与肿瘤进展相关的文章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该蛋白复杂的抗肿瘤转移机制。结果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鉴定的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其抗肿瘤转移机制复杂,除了和自身多样的酶活性有关外,复杂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及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都与其抗肿瘤机制密切相关。结论 尽管恶性转移肿瘤中NM23-H1低表达的机理仍然未知,但增加它翻译水平抑制肿瘤迁移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于NM23-H1开展的治疗手段有不错的应用前景。

    2022年03期 v.39;No.314 35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GAS-STING通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赵旭滢;张璟妍;左代英;

    目的 对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 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通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并引用国内外发表的79篇相关文献,对cGAS-STING通路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及STING激动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cGAS-STING通路能够有效地增强肿瘤抗原呈递,促进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和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T细胞浸润,增强免疫杀伤力,显示出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结论 cGAS-STING通路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探索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

    2022年03期 v.39;No.314 359-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